著名诗人女诗人伊蕾因心脏病于2018年7月13日下午四点突发去世。上世纪八十年代她曾以组诗《独身女人的卧室》轰动诗坛。
伊蕾,原名孙桂珍,天津人。毕业于鲁迅文学院和北京大学中文中文系。1969年赴海兴县乡村插队务农,90年代在莫斯科生活。著有诗集《独身女人的卧室》等。
1. 镜子的魔术
你猜我认识的是谁
她是一个,又是许多个
在各个方向突然出现
又瞬间消失
她目光直视
没有幸福的痕迹
她自言自语,没有声音
她肌肉健美,没有热气
她是立体,又是平面
她给你什么你也无法接受
她不能属于任何人
--她就是镜子中的我
整个世界除以二
剩下的一个单数
一个自由运动的独立的单子
一个具有创造力的精神实体
--她就是镜子中的我
我的木框镜子就在床头
它一天做一百次这样的魔术
你不来与我同居
2. 土耳其浴室
这小屋裸体的素描太多
一个男同胞偶然推门
高叫土耳其浴室
他不知道在夏天我紧锁房门
我是这浴室名副其实的顾客
顾影自怜--
四肢很长,身材窈窕
臀部紧凑,肩膀斜削
碗状的乳房轻轻颤动
每一块肌肉都充满激情
我是我自己的模特
我创造了艺术,艺术创造了我
床上堆满了画册
袜子和短裤在桌子上
玻璃瓶里迎春花枯萎了
地上乱开着暗淡的金黄
软垫和靠背四面都是
每个角落都可以安然入睡
你不来与我同居
3. 窗帘的秘密
白天我总是拉着窗帘
以便想象阳光下的罪恶
或者进入感情王国
心理空前安全
心理空前自由
然后幽灵一样的灵感纷纷出笼
我结交他们达到快感高潮
新生儿立即出世
智力空前良好
如果需要幸福我就拉上窗帘
痛苦立即变成享受
如果我想自杀我就拉上窗帘
生存欲望油然而生
拉上窗帘听一段交响曲
爱情就充满各个角落
你不来与我同居
4. 自画像
所有的照片都把我丑化
我在自画像上表达理想
我把十二种油彩合在一起
我给它起名叫P色
我最喜欢神秘的头发
蓬松的刘海像我侄女
整个脸部我只画了眉毛
敬祝我像眉毛一样一辈子长不大
眉毛真伟大充满了哲学
既不认为是,也不认为非
既不光荣,也不可耻
既不贞洁,也不淫秽
我把自画像挂在低矮的墙壁
每日朝见这唯一偶像
你不来与我同居
5. 小小聚会
小小餐桌铺一块彩色台布
迷离的灯光泻在模糊的头顶
喝一口红红的酒
我和几位老兄起来跳舞
像舞厅的少男少女一样
我们不微笑,沉默着
显得昏昏欲醉
独身女人的时间像一块猪排
你却不来分食
我在偷偷念一个咒语--
让我的高跟鞋跳掉后跟
噢!这个世界已不是我的
我好像出生了一个世纪
面容腐朽,脚上也长了皱纹
独身女人没有好名声
只是因为她不再年轻
你不来与我同居
6. 一封请柬
一封请柬使我如释重负
坐在藤椅上我若有所失
曾为了他那篇论文我同意约会
我们是知音,知音,只是知音
为什么他不问我点儿什么
每次他大谈现代派、黑色幽默
可他一点也不学以致用
他才思敏捷,卓有见识
可他毕竟是孩子
他温存多情,单纯可爱
他只能是孩子
他文雅庄重,彬彬有礼
他永远是孩子,是孩子
--我不能证明自己是女人
这一次婚礼是否具有转折意义
人是否可以自救或者互救
你不来与我同居
7. 星期日独唱
星期日没有人陪我去野游
公园最可怕,我不敢问津
我翻出现存的全体歌本
在土耳其浴室里流浪
从早饭后唱到黄昏
头发唱成1
眼睛唱成2
耳朵唱成3
鼻子唱成4
脸蛋唱成5
嘴巴唱成6
全身上下唱成7
表哥的名言万岁--
歌声是心灵的呻吟
音乐使痛苦可以忍受
孤独是伟大的
(我不需要伟大)
疲乏的眼睛憩息在四壁
头发在屋顶下飞像黑色蝙蝠
你不来与我同居
8. 哲学讨论
我朗读唯物主义哲学--
物质第一
我不创造任何物质
这个世界谁需要我
我甚至不生孩子
不承担人类最基本的责任
在一堆破烂的稿纸旁
讨论艺术讨论哲学
第一,存在主义
第二,达达主义
第三,实证主义
第四,超现实主义
终于发现了人类的秘密
为活着而活着
活着有没有意义
什么是最高意义
我有无用之用
我的气息无所不在
我决心进行无意义结婚
你不来与我同居
9. 暴雨之夜
暴雨像男子汉给大地以鞭楚
躁动不安瞬间缓解为深刻的宁静
六种欲望掺和在一起
此刻我什么都要什么都不要
暴雨封锁了所有的道路
走投无路多么幸福
我放弃了一切苟且的计划
生命放任自流
暴雨使生物钟短暂停止
哦,暂停的快乐深奥无边
请停留一下
我宁愿倒地而死
你不来与我同居
10. 象征之梦
我一人占有这四面墙壁
我变成了枯燥的长方形
我做了一个长方形的梦
长方形的天空变成了狮子星座
一会儿头部闪闪发亮
一会儿尾部闪闪发亮
突然它变成一批无缰的野马
向无边的宇宙飞驰而去
套马索无力地转了一圈垂落下来
宇宙漆黑没有道路
每一步有如万丈深渊
自由的灵魂不知去向
也许她在某一天夭折
你不来与我同居
11. 生日蜡烛
生日蜡烛像一堆星星
方方的屋顶是闭锁的太阳系
空间无边无沿
宇宙无意中创造了人
我们的出生纯属偶然
生命应当珍惜还是应当挥霍
应当约束还是应当放任
上帝命令:生日快乐
所有举杯者共同大笑
迎接又临近一年的死亡
因为是全体人的恐惧
所以全体人都不恐惧
可以青春比蜡烛还短
火焰就要熄灭
这是我一个人的痛苦
你不来与我同居
12.女士香烟
我吸它是因为它细得可爱
点燃我做女人的欲望
我欣赏我吸烟的姿势
具有一种世界性美感
烟雾造成混沌的状态
寂寞变得很甜蜜
我把这张报纸翻了一翻
戒烟运动正在广泛开展
并且得到了广泛支持
支持的并不身体力行
不支持得更不为它做出牺牲
谁能比较出抽烟的功德与危害
戒烟与吸烟只好并行
各取所需
是谁制定了不可戒的戒律
高等人因此而更加神奇
低等人因此而成为罪犯
今夜我想无罪而犯
你不来与我同居
13.想
我把剩余时间统统用来想
我赋予想一个形式:室内散步
我把体验过的加以深化
我把发生过的改为得到
我把未曾有的化成幻觉
不能做的都想
怯于对你说的都想
法律踟蹰在地下
眼睁睁仰望着想
落网和箭矢失去了目标
任凭想胡作非为
我想签证去理想的王国居住
我只担心那里已经人口泛滥
你不来与我同居
14.绝望的希望
这繁华的城市如此空旷
小小的房子目标暴露
白天黑夜都有监护人
我独往独来,充满恐惧
我不可能健康无损
众多的目光如刺我鲜血淋漓
我祈祷上帝把那一半没有眼的椰子
分给全体公民
道路已被无形的障碍封锁
我怀着绝望的希望夜夜等你
你来了会发生世界大战吗
你来了黄河会决口吗
你来了会有坏天气吗
你来了会影响收麦子吗
面对所恨的一切我无能为力
我最恨的是我自己
你不来与我同居
自看自:一种新的体验角度的尝试
——伊蕾《独身女人的卧室 》鉴赏
文丨陈超
伊蕾的《独身女人的卧室》,在语义偏离中潜藏了自恋和自虐的生命情调,这是一首在思想和艺术上都有强突破的诗。独身女人的世界,有自己的深渊和迷宫,有自己燃烧的能量和生命力。 诗人不想戴上斯芬克斯的面具,而用惊世骇俗的直率,表达她对生命的真诚。对她来说,整个原欲的沉重力量,比人自以为凌驾一切的伪道德重要得多。这是一种不规则的、原生的美,它不求和谐,而求冲突。诗中反复出现的“你不来与我同居”,是诗人故意采用的理俗化语言,她企图用这种不事雕琢的刺激性口吻,向各种窒息神圣生命的势力挑战。我们不能将诗的语言,按照日常用语做偏狭的理解。诗人的用意在于,以闹剧的无所谓态度,去表现现代人主动寻求困境,并战胜这种困境的勇敢精神。虽然我们不难看出这首诗明显地受了美国自白派诗人如西尔维亚.普拉斯和安妮·塞克斯顿的影响,但这只是诗的表层。在诗的深层意蕴里,它并没有生命要万劫不复地归于虚无的意味,而是当代中国青年对生命质素的理解,那种剧烈的内心矛盾和冲突的结果。这样看来,所谓“同居”,就展示了神圣的欲望就是真正的爱的同义语,它们彼此掺和不可分割!在这满不在乎的口吻里,我们不难看出诗人灵魂深处的真实想法。
但这首诗真正的价值还不在这里,而是启尝试了一种新的体验角度。在朦胧诗人那里,自我和意识是一回事,是一种主观性。诗人将自我做为主体去感受一切。在这首诗中,自我和意识是两回事,“我”是我观照的准客体。如果说朦胧诗中的物带有人的特点,那么这首诗中的人则带有物的特点。诗人从“我”中分离出来一个我,静静地审视着那个在“独身女人的卧室”中的“我”。这个“卧室”不是什么物理场所,而是诗人的“内在生命史”。所以,这首诗中的“我”,是诗人从外部审视而得的。“我”不确定,是一种“形成性”的我。这种作为准客体出现的“我”,具备一种充分的可验证性,而不像朦胧诗人那样,在诗中扮演的是某种角色,比如英雄、思想者、纯情女人、童稚未泯的少年等等。我们知道,“我”实际感受到的东西绝不可能用“我是某某”的形式表现出来。“我”对那个真实的我的感觉,肯定是不断分裂、不断重组的。这就为“我”来审视我提供了最为充分的依据。《独身女人的卧室》就是这样,通过各个不同方面的“我的存在状态”,最终形成一种纯粹的自我世界(Eigen welt)。她没有目的,没有止境,一切都是过程。因为,除去过程之外,没有任何办法完整地表示出“独我”来。这首诗,为我们提供了新的体验角度,使“我”能够更准确更有力地被觉察。这是富有启示性的。莫·彭蒂在她的《知觉的现象学》中说:“我自身既是‘观看者’又是被‘观看者’,我自身看见观看着的自己,摸到抚摸着的自己,然而这又都是一个自己。都是通过‘观看者’内在地成为‘被观看者’而达到的一个自己。”这段话,对我们理解《独身女人的卧室》不无帮助。
诗歌来自《人民文学》1987年1-2期合刊,文章来自《名作欣赏》1992年第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