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海越洋 走出国门
时间:2009-01-03   作者:

谢玉娥


  

       秋高气爽、晴空万里。在中美之间的来往更趋便利、通畅的时日,应美国华文文艺界协会会长刘荒田先生的邀请,由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女性文学委员会会长谭湘率领的代表团,于9月中旬赴美进行了为期9天的学术考察,已取得预期的成功而顺利归来。

2008年女委会赴美参加海外华文女作家大会及交流活动.jpg

       2008年女委会赴美参加海外华文女作家大会及交流活动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女性文学委员会是目前国内具有较强实力和广泛联系、以女性成员的参与居多数的一个学术团体,自1995年借北京“世妇会”东风筹建以来,积极组织、推动我国女性文学研究学术活动的开展和学科力量的发展,曾连续举办了八届研讨会和两届学术评奖活动,在国内学术界产生了良好的影响。但是,组织团队走出国门,尤其是到遥距万里、远在大洋彼岸的美国进行学术考察和文学、文化交流,目前还是第一次。以谭湘为团长,林丹娅、乔以钢为副团长的代表团共由15人组成,多来自我国高校和学术出版单位,大多数人是第一次赴美。虽然行程紧张,时间短促,所到之处只能浮光掠影,感受片断、点滴,但对于“根”在中国、数十年生活在本土的代表团成员来说,亲眼“看美国”,到时间、地域、语言、环境、历史、文化、风俗、习惯等方面都有很大不同的美国进行实地考察,印象是深刻的。置身于日起日落不能同时的地球另一端,穿行在纽约、费城、华盛顿、旧金山等观光要地,目睹来来往往的“世界人”,有着“老中”身份的代表团一行,对美国有了更多的直接的感受和认识。

       “有比较才能鉴别”。短暂的美国之行给人最深的印象莫过于美中之间的差异,也许这正是它能够吸引数以万计的国人络绎不绝、不远万里地奔波、驻足或移居于此的一个重要原因。在美国,纽约等主要城市大街上随处可见、川流不息的“外国人”,像是从五湖四海汇聚而来的一个“小世界”。不同国籍、不同语言、不同肤色的人们如潮涌动,形成了一个开放、流动、斑驳、多元的世界文化景观。“流水不腐”,这一古老而深刻的哲理在这里得到了生动、真切的体现。没有“樊篱”,没有“围墙”,看不到低矮破旧的“农舍”,耸入云端的摩天大楼和漂亮、别致的现代乡村建筑,使人惊叹。也许,版图面积与美国相差不多的我国在经济的发展上本来也可以相距不远,“超英赶美”曾经是半个世纪前中国振奋人心的宣传,但数十年后的“结果”却不能不令我们深思。如果说拥有世界资源的四分之一、人口却只有3亿的美国,与现有13亿人口、处于“发展中”的我国在经济物质水平上差距较大的原因可以找出很多,其中在主导思想观念上长期处于封闭、拘囿于“家门”,而自以为“是”、自以为“尊”、自以为社会制度先进一切都会“领先”的思想,使我们闭目塞听,对资本主义国家往往只见其短而无视其长,不负责任地将其极端丑化、负面化。“日落西山”、“气息奄奄”——便是被主导传媒所塑造的“美国形象”给五十年代出生、成长的中国人留下的深刻印痕。因国际国内政治上的复杂原因,中美在很长时期内处于“断交”状态,但在邦交恢复正常化之后的相当时日,我们对美国的了解和认识上仍局限于一种主观、片面的理解而没有真正“实事求是”。新时期随着国门大开和“出国潮”的涌起,“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个复杂、多面而真实的美国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对世界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形势起着重大影响的美国到底如何?中美之间的差别到底在哪里?“百闻不如一见”。看美国,实地考察、亲身感受美国,将数十年来仅靠舆论宣传、人云亦云,被各种意识形态所左右的关于美国的想象具体化、真实化,在美中之间的交往日趋普遍、通顺的时候已经不是一件难事。出去看看,东方与西方交往,中国与世界交往,让他国了解中国、让中国人了解世界,应该是我们加大改革开放的力度、广度和行进步伐的有效措施。因此,女性文学委员会率先筹划、组织代表团赴美考察的活动得到了有关人士的积极响应和支持。

       如果说美国的资源丰厚、物质富有和军事实力强大是世所共知,而7年前遭逢的那场巨大的恐怖袭击灾难也使人记忆犹新。在代表团抵美的次日恰逢“9·11”纪念日,悲伤、肃穆的气氛笼罩在街头,纽约市处处降半旗。公园里人们举行着各种悼念活动,在一个当年被飞落的残片击破的“地球”前,焚烧着祭纸,摆放着遇难现场照片和花圈。大街上,一支游行队伍手举标语、高喊口号向恐怖分子和恐怖活动抗议、示威。在“前世贸中心大楼”遗址,一架倾斜、歪倒的巨型钢筋柱好似在艰难地挣扎、申辩,全副武装的警察在附近威严地警戒、执勤。据当地陪同茹先生讲,“9·11”事件对美国的影响是很大的,首都华盛顿原先对游客开放的总统办公大楼白宫现只能在远处观望,本来置于费城独立宫前独立公园草坪上的自由钟在“9·11”后也被移入宫内,褐色钟身上那道鲜明的裂缝证明着“自由”中的不自由。深夜在汽车行驶的隧道中和国内航班上都不允许摄影、录像。恐怖袭击制造的灾难使数千名无辜者失去了生命,给他们的家庭和亲人留下了永久的伤痛,也给美国人民留下了难以抹去的心理阴影。危及人类安全、健康和生命财产的恐怖活动是世界不得安宁的一个祸患,在国际争端中因各种利益驱使而不惜使用武力进行大规模杀伤从而给无辜者带来巨大灾难的国际暴力行为往往是一般的人们难以预测、防备和避免的。“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以强大的实力屹立于世,不时要对他国事务加以干涉、指点,在当今世界上以“逞强、称霸”而著称的美国政府对美国人民应负的责任是一个值得思考的话题。同样,“爱国不爱政”的美国人如何遏制政府头脑发胀的利己行为,捍卫公民的根本权益,也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在美国参观,由于历史、文化的不同,在中国景点所常见的帝陵、皇宫、古都、红墙等古建筑,这里难以见到,而多是花岗岩、大理石等现代建筑物。位于华盛顿国家公园里的绿色大草坪美丽、宏阔,花草树木与蓝天湖水相映成画。雄踞于国会山庄和林肯纪念堂三点一线之中的华盛顿纪念碑以169米的绝顶身高合法地居于全美建筑物之冠,成功领导了南北战争使美国获得统一的林肯雕像赢来了从四面八方来瞻仰的人群。巍峨的杰弗逊纪念堂、雄伟的国会大厦、绿树掩映的白宫同历史上已记入史册的美国倾力投入而最终败北的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纪念碑共处一方蓝天之下,构成了一幅绝妙的历史人文景观。二战后的美国迅速发展为一个举世闻名的大国、强国,也是一个不断以武力和现代科技、军事技术逞强于世的国家。它有着可荣耀的战事的辉煌,也有着失败战输的记录。将这些令政府“丢脸”的历史堂而皇之的大写在首都要地白宫附近,给人留下了复杂而多方位的思考。朝鲜战争纪念碑前那十九名默默无语、正在奉命执行任务的士兵雕像与映射在黑色大理石上的影像标志着“三八线”的分界。由著名华裔女艺术家林璎所设计的反思战争、思考死亡、连接“阴阳”的巨型花岗岩越战纪念碑醒目地镌刻、立于地表之下,永久沉默、上刻着5万多阵亡人员姓名的黑色碑墙令人注目、凝思。战争带来的创伤犹如绿色地平上的巨大堑壕难以平复,被战争吞噬的密密麻麻、数以万计的人名犹如一本无言大书使人唏嘘不已。战争,与普通民众的生命财产直接相关,它对人性的残虐、戕害无以能比。而战争的发起往往与执政者的权益、决策密切相关。世界的安宁、和平需要各国政府的重视、关注,需要全世界人民共同用热爱和平的心声和行动来维持。美国与世界上的许多战争关联甚大,美国政府和美国人如何对待战争对世界和平举足轻重。但是,历来美国给人的印象似乎总是“好战”,好发“战争财”。不过,在国会大厦前矗立的两名美国妇女为战争中失去的亲人而伤怀、悲泣的“和平”雕塑令人瞩目、沉思。虽然美国与中国因历史文化土壤的成分极大不同而由此形成的国民性格主调有“天然”区分,但“人性”——对失去亲人的情感的伤痛和对和平的向往是相通的。反对战争、热爱和平应该是全世界人民永远持守的愿望、纲领和行动。在当今世界,无论是人与人或国与国之间,强者与弱者应该如何相处始终是一个需要很好解决的问题。弱者应当自强,但强者是否就应该主宰、欺负弱者?强者有强者的逻辑,弱者自有弱者的权益。在国际关系中处于强势的美国如何与比它弱的国家和人民友好相处,是包括美国在内的国际安全问题中需要慎重对待、解决的一环。在纽约市的自由岛上,那尊身披绿袍,头戴冠冕,双唇紧闭、威严挺立的“自由女神”,一手高擎“自由”火炬、一手紧抱“独立宣言”默默地注视着从世界各地前来瞻仰的人们。在美国独立一百周年之际由法国赠送的这尊举世无双的纪念礼物,给瞻仰她的人们似乎带来了朦胧的世界大同的希望和憧憬。有一天,当“照耀世界的自由女神”将全世界的各个角落都能照遍,白宫上空那轰鸣不停、时时警惕的直升机也将使命殆尽。

在美国,管理制度的严格和对法规、政策执行的认真从小事上可见一斑。夜里在纽约的一个加油站,司机加油后自动付款自动取发票而无需人监督。汽车在公路上行驶出现超速,警察便马上过来询问、干预。外出参观,当地陪同时刻提醒如果超时,将取消某些景点或按小时增加司机的服务费。在商店购物虽然没有“讨价还价”之说,但尽可以放心,难有假货,一旦发现假冒伪劣商品,惩罚将十分严厉。难怪有不少国内来的游客特意从美国带回去“中华”牌的香烟。对比美国的市场管理,当骇人听闻的“三鹿奶粉”致大批婴儿中毒、死亡的事件从大陆传来的时候,作为中国人,我们为自己的国家在商品检验和市场管理上的漏洞、混乱,在惩罚、打击违法产品上政策执行得不力而气愤、痛心。当然,在美国也并非事事顺心、“一帆风顺”,刚到纽约下飞机取行李,就发现一位代表的行李箱不见了,经询问,原来是在芝加哥转机、安检后被机场落下。弄清原委,很快便在次日凌晨被送回住地,其丢失的突然和得到的迅捷都出人意外。以前印象中,总感到资本主义国家缺少“人性”、不讲“人情”,人与人之间似乎都是冷漠的,但在美国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小事却改变了我们的某些观点。当在大街或公路上横穿马路时,迎面而来的车辆总要减速甚至停下来让行人先过。在费城的一个傍晚,一位代表与同伴在公路边散步,忽然发现对面有一辆高大的工程车驶来,她们急忙闪开让路,但站立在车上的黑人司机却对她们摆手,示意她们先过去。没有交警、没有红绿灯,又是天色已黑的郊外,而司机却如此地遵守“车让人”的规则,使受到“礼遇”的代表感慨不已。公民自觉的法制意识,人与人之间有距离的相互尊重,在公共场所注意安静而不打扰他人的风气、秩序,给人留下了良好的印象。美国人重视自然生态保护,公园里活蹦乱跳的小松鼠和悠闲踱步的鸽子与游人来来往往,和谐相处。浓厚的环保意识使得随地吐痰、乱扔废品的现象在这里很少见。在宾馆住宿沐浴,浴帘要挂在浴盆之内以免往地面渗水。在国际航班上,饮食服务提供的本色而没有漂白的餐巾纸标志着对饮食卫生的重视和讲究实际的风格。住宿房间里配备齐全的电熨斗、熨衣板和理发吹风机,公共场所饮用方便、经过消毒处理的自来水和良好完备的卫生设施条件,给游客提供了便利。在美短暂逗留的代表深有感触地说:“美国人会生活,注重生活质量。”也许,对于刚从贫穷中脱身、处于温饱状态的大多数中国人来说生活质量的注重和提高还有待时日。但是,在市场经济管理和社会法制建设上,中美之间的差距不仅有着时间长短和经验多少的不同,在思想意识和文化观念上也有着根本的差异。美国,一个崇尚独立、自由,在反抗、摆脱了殖民主义的统治后宣布独立,至今仅有二百多年历史的国家,以个人为本位,重视个人才能、个人权益和个人的发展,重视实力,社会的治理以法制为重,全美50州各有自己的法律、法规。而中国,有着数千年封建帝王家族统治的历史,经历了短暂的民族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看重家庭、家族利益,重视人力、权力,重视社会稳定和国家统一。从统一的“北京时间”和州与州不同的美国时差即可看出中美之间很不相同的社会习惯和文化心理。与美国人的重视法制和法律意识相比,中国人似乎更看重“人治”、“关系”,重视“关系”中的“权力”和“人情”中的“利害”,以至于许多出台的政策和明文法规受到了“关系网”的左右和“人情法”的干预。因此,在国家的治理和市场经济管理上要建立良好、严明的秩序,不仅需要借鉴他国具体的技术和措施,而且需要改变观念,摆正“权力”与法律、法规的关系和位置,从执法者到每一个公民,增强自觉的法律、法制观念,形成重视法律和法制的大环境。有一个现象引人深思:到美国的中国人一般都能自觉的遵守美国各州有关的政策和法规,那么,在“自己的国家”,法律制度和各项政策规范如何才能变为中国公民自觉的行为呢?

位于美国内华达州的名城拉斯维加斯是此次代表团赴美文化考察的重要目的地。这个以“赌业”闻名,吸引成千上万观光者来此“一睹”的地方,本是个缺水少草的沙漠之地,如今它合法地放牧着人们的欲望,兴建得非同一般。豪华的大酒店接待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造天设地”、拥有7000间客房的威尼斯人大酒店其规模之大可以让刚出生的孩子每天一间一直住到19岁。灯火灿烂的夜晚是全城沸腾的时刻,美丽壮观的音乐喷泉在高昂的节奏中扬起排排水柱,街道上以巨额投资建成的空中视频上演着搞笑、娱乐节目。在机场、宾馆大厅等大型场所,有现代音乐伴奏、以美元喂养的“老虎机”昼夜不停地欢唱,高科技、现代建筑设施和新奇的文化娱乐方式兴奋、刺激着人们的神经。据说这里还是世界上办理结婚、离婚手续最容易的地方。就在拉斯维加斯繁华喧闹、灯红酒绿的一个僻静角落,中国女性文学委员会代表团参加了正在这里举行的“海外华文女作家协会第十届大会”暨“女性文学研究”专题研讨会。茫茫天宇下一轮温馨、明亮的中秋圆月将中国大陆、中国香港、中国台湾,和菲律宾、加拿大、美国等多个国家和地区来的华文女作家、评论家召集一处,近百名倾心于书写、热爱文学的姐妹欢聚一起,热情、友好的畅谈。上届年会会长周芬娜和本届年会主办人、幽默风趣的吴玲瑶女士向大会致词,与会的中国代表被当作贵宾受到热情的礼遇。由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由女性文学委员会和海外华文女作家协会联合策划的《女人的天涯:新世纪海外华文女性文学奖作品精选》受到与会者的赞赏与喜爱,并与众多女作家的多部新作一起展览供与会者分享。顾月华、伊犁、王克难等还特意将自己的作品送与大陆代表留念。在9月15日的会议上,大陆来的女作家方方在题为《女人的心没有家园》的发言中,对生活于父权家族中的广大农村女性实际上没有“自己的家园”的生存处境作了深刻的揭示,针对国内某些评论者对“女性文学”的狭窄认定,结合自己根据实际采访而创作的小说《奔跑的火光》作了辨析。海外代表程明琤在发言中对“女性书写的哲学内涵”从理论上进行了探讨,美国女作家赵淑敏的《跨越,女性书写的往世今生》对中国女性书写脉络作了概括、扼要的梳理,鲍家麟就“中国近代以前的女性书写”作了演讲,加拿大学者徐学清和菲律宾学者范鸣英分别就“加拿大华裔女性之书写成就”和“东南亚华文文学”进行发言,喻丽清等女作家声情并茂登台朗诵,吴婉茹、高兰馨分别就“副刊的编辑与台湾副刊”、“世界部落格”(博客)等问题作了发言。下午,在女性文学专题研讨会上,女性文学委员会会长、河北教育出版社副总编谭湘代表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女性文学委员会向大会致以热情洋溢的祝辞,作了“花团锦簇,华文女性文学写作丰收”激情彭湃的发言。谭湘向与会者介绍了大陆女性文学委员会成立十多年来所走过的不凡历程,历数了历届女性文学研讨会和两届评奖活动及“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女性文学教程》的编写、出版;并重点分析了海外华文女性写作的特征,高度评价其文学意义,代表女性文学委员会热烈呼吁海内外华文女作家、女性文学研究者加强文学、文化的交流、合作和友谊,共同迎接女性文学的花好月圆。女性文学委员会副会长、厦门大学教授林丹娅在“坐看云起——关于海外华文女性的言说”的发言中对大陆华文女性文学研究随着创作的发展在走向深入的状况作了介绍,强调研究中对“女性文学”概念厘清的必要性。她认为女性作家创作的文学就叫“女性文学”,但往往有人将女性文学与女性主义文学混在一起。就女性写作的意义,林丹娅指出它是女性延续自己生命的一个行为,女性只有通过写作才能展示自己的才华,进入飞翔的境地,写作使众多的女作家来到了这里。女性文学委员会副会长、南开大学教授乔以钢就“大陆女性文学学科建设”作了介绍,指出自1998年第四届研讨会学科建设的提出,至今共作了以下工作:女性文学创作的发掘与整理;对女性文学历史的探寻;对以男性为本位的文学性别形象的揭示与批评;女性文学课程的开设、学位点建设、教材编写及重大科研项目的立项等。同时,乔以钢指出学科建设中存在的对最基本的概念如“女性文学”仍存在歧义,对本土理论资源清理不够而过于倚重西方理论的问题。女性文学委员会副会长、贵州师范大学教授林树明就“大陆女性主义文学理论及作品的翻译与传播”作了发言,他回顾、总结了自1983年左右西方女性主义在国内的初步介入到1995年前后经过几个阶段的发展,国内对西方女性主义理论的译介、反思与批评渐形成一定的气候。林树明认为大陆的女性主义批评一直是“温和”而非“激进”的,不存在国内某些批评家所谓的需要“转向”的问题。同时他指出中国女性主义批评存在着两个“不足”:概念单一,文学批评的学术性不足;坦诚性不足,信息大量重复,缺乏沟通、交流。林树明强调,在中国,目前无论是对女性文学研究还是整个学术研究来讲,坚持女性主义批评是完全必要的。同济大学的钱虹教授就“文学与性别研究”在会上作了发言,强调了高校开设“文学与性别研究”课程的必要性,指出女性文学研究所存在的重要意义。喻大翔教授在发言中对“海外华文女作家的文学成就”作了概述,指出几十年来在世界华文文学所发生的很大变化、取得的可喜成就中,女性作家起了不可磨灭的作用,极大地推动了华文文学的发展。仅从散文创作看,诸如温雅、冷肃、幽默、细腻、清空、泼辣、荒诞等艺术风格在女性散文中异彩纷呈。代表们的发言使与会的海外女作家耳目一新,对于她们了解不多的中国国内女性文学创作的繁花似锦和女性文学研究及学科建设的硕果累累,感到由衷的兴奋、欣慰。代表们就文学问题热情地交谈,原本不熟悉的女同胞因为文学而亲如姐妹。看到众多女作家如此热爱文学、以文学为志业,林树明先生感动地说:在文学日益被商品化、边缘化的时候,有这样多的女作家倾心于文学,文学是有希望的。9月16日下午,在美国旧金山,代表团与美国华文文艺界协会代表会晤、座谈。会长、著名作家刘荒田先生高度评价了代表团的赴美考察活动:“开女性文学国际交流先河,促进全球华文作家合作,增进中美人民友谊”。以刘荒田先生为代表的美国华文文艺界协会“祝贺谭湘会长率中国女性文学委员会一行访美圆满成功”!从女性文学委员会来讲,组团访美确是第一次。也许,这平凡而不易的第一次,标志着中外文学、文化的国际交流将更加日益畅通?

短暂、匆忙的美国之行已经结束,但访美的见闻总是出现在脑海。原想着到美国万一有病看医生不如国内方便、放心,带了许多常备药物却原样带回。原以为时差不同睡眠可能受到影响,但无论在飞机上或汽车、宾馆里,瞌睡并没有受太多的耽搁。原担心西餐不习惯饮食可能要减少,但在美国很快便适应了冷饮、烧烤、麦当劳、肯德鸡,还畅饮过冰镇水。西餐与中餐的品种、原料、养分及制作、用餐方式的确不同。如果说以粮食、蔬菜为主的传统中餐食品主要以热饭、热菜、热汤等来补充、满足人体的热量需求,而以冷饮、奶脂、果酱、肉类等为主的西餐则主要以食品自身所产生的热量使人体产生“内热”。当习惯了中餐的人“别无选择”只能日日食用西餐时,食物所产生的“内热”使你感觉饮用凉爽的自来水也能适应。“民以食为天”的中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传统农业大国,一直以粮食、蔬菜为饮食生活的主要来源,“人均粮食”的多少曾经是历史上衡量人们生活水平的一个主要标准。而美国,现在蔬菜与肉类、水果的价格基本相等,公路旁寻常可见、方便就餐的“乡村麦当劳”简便、快速、实惠,这对于我国的“乡村”来说可能还只是一个遥远的梦。当然,西餐与中餐各有短长,长期的高蛋白、高能量的摄入使许多西方人突出的肥胖。但是,总的来看中国人的身体素质需要提高。如果我们的经济进一步良性、持续发展,如果我们的农产品结构进一步合理调整,如果粮食、蔬菜的种植保持在较为适当的面积而加大肉类、奶类、蛋类的生产,如果中西餐的优长能够相互吸收、补充,我们的国民体质尤其是农民的生活、营养水平和身体健康程度,将会有普遍的质的提升。过去被西方人蔑称为“东亚病夫”的中国人,今天能以金牌总数第一的成绩而荣登第二十九届北京奥运会榜首,是国人的皆大荣幸。但是,不能不看到,远道而来的美国体育代表团参赛总人数少于中国而各项奖牌的总量却一直领先的事实。它使我们想到,身体素质和素质基因的遗传,与长期以来各自的生活营养水平和饮食结构、饮食习惯应该存在着内在的联系?

去美国,可感受的很多。置身云端、稳如座椅的国际航班,悠悠漂浮、如棉似雪的蓝天白云,绚丽多彩的天边晚霞和璀璨壮观的纽约市夜景,还有在机场因飓风而不能按时起飞被延误、等待的时辰,使人不能忘怀。彩虹飞架、位于加拿大和美国之间的尼亚加拉河大瀑布气势滔滔、排山倒海,令人震撼。美国各地可以免费参观的博物馆、艺术宫、公园使人赞叹。在康宁玻璃制造中心展览的工艺品中有仿制的中国鼻烟壶和“三寸金莲”。在纽约的“中国城”,街头肃立的中国古代教育家、思想家孔子塑像使“父母在,仍远游”的游子感到亲切。在中国人开设的“海鲜城”可以尝到地道的中餐,筷子上有中英文广告的红色包装纸印着“福绿寿”几个大字。在一家承办婚事服务的楼墙上凸起硕大、醒目的双“喜”。中国文化在美国处处可见、落地生根。旧金山的唐人街作为老一代中国移民最早的落脚点和聚居地,在历史上为中美之间的文化交流起着桥梁的作用。气候适宜、环境优美的旧金山吸引着大批旅游、度假的人们,市政府为交通安全而修建的“九曲花街”以“之”字形路面盘旋而上,避免了陡峭坡路容易发生的事端,行走缓慢、方便安全的有缆电车是旧金山很有特色的交通工具。雄峙于金门海峡之上、由著名工程设计师史特劳斯设计的金门大桥自1937年建成之后,以罕见的抗八级地震、三级摇摆的坚固而闻名于世,被誉为近代桥梁工程的一项奇迹。在美国,所到之处几乎随处可见飘拂着的美国国旗和绘有国旗图案的装饰。在大型建筑物、飞机、汽车、轮船上,在商店出售的商品、旅游纪念品甚至文具、铅笔上,在人们身穿的休闲服装上,都可以发现由红白兰三色组成的星条旗。国旗于美国人,似乎没有“神圣”、“威严”、“禁忌”等心理,而是更多的自然、平常、亲近。国旗是一个国家的象征。美国人对政界官员可以指名道姓在媒体上批评、指责,而不是要等事态曝光、“上头说话”之后才敢开口,从他们与“国旗”的距离可见一斑。在美国,服务行业时兴收“小费”。但在街道、公园、宾馆、机场、餐厅等公共场所服务的人员中黑人和其他有色人种占有相当的比例,“收取小费”的阶层比之于高收入的白领阶层,依然是收入较低的一类。据当地陪同讲纽约市规定最低劳务工资每小时不能低于6美元,旧金山是9美元。在美国航班上服务的空乘人员中,女性似乎居多数。但与中国国内航班上尤其是职业宣传中总是以“年轻、漂亮”作广告的“空中小姐”明显不同的是,美国航班的服务员“大姐”很多,有的年龄有50多岁。她们以认真、自信、和蔼的工作态度和作风赢得乘客的尊重。美国空中女乘务员的职业年龄与中国的要求明显的不同,除了中国职业市场竞争力大等原因,有着自觉的女权运动历史的美国妇女对职业平等权利的争取和对年龄歧视、性别歧视的敏感和积极抗争,可能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在美国的景点或一般的小商店,有许多旅游纪念品和轻工产品上写着“Made in China”:小巧精致的扑克牌、一些儿童玩具,甚至微型“自由女神”雕像也是“中国造”。劳动力充足的中国市场生产着美国生产商无暇顾及的产品,廉价的劳动力承受着层层盘剥。在旧金山住宿时,笔者因事乘电梯去找宾馆服务员,从电梯里出来迎面碰见一位正在库房折叠床单的中年妇女,她是中国人。我顿时喜出望外。她告诉我从广州来,随即代我把来意用英语向年轻的美国女服务员讲述一遍,然后便埋头继续手里的活计,她不可能在工作时间和中国老乡闲聊,我理解地道谢、告辞。全球性的劳务输出,全球性的商品生产和市场经济,全球性的劳动者赚钱、谋生与全球性的资本盈利、盘剥紧紧缠绕一起。全球性的网络、信息、交通、航线,全球性的观光旅游、访问交流和人才流动、迁徙……在全球涌动的经济、文化大潮中,我们如何检测方向,做好自己的事情,为世界的和平、友好、进步能够尽一份力?

出去看看,天外有天,出去看看很值得。当然这需要机会、条件,也需要一定的准备,特别是对英语的熟悉和掌握。如果说许多年来我们在学校学习外语都只是为学习而学习,没有派上实际的用场,这次赴美,无论是日常生活还是与人交往都需要用英语。可是,很遗憾,团队中能够熟练地用英语与外国人交谈的只有一位年轻的女博士姜云飞,她自觉担当着“外交官”重任,遇到“外事”团队才能顺利应对。行程中,几位当地陪同都是在美国长期生活的中国人,美藉华人,他们流畅的双语为我们的考察提供了便利。“考察”,说到底,当你难以熟练地使用一种通用外语和人交流时,对异国他乡的文化、文学和社会的了解将受到很大限制。这也是这次赴美很深的一点体会。但是,话又说回来,对于许多年龄较大的人员来讲,能够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并不容易,而访美或走出国门看看相对来讲机会可能是有的。因此,如果有机会,就出去看看,以使我们更多地了解世界、开拓眼界,以更加开放的心态看待、研究我们的文学、文化、人生和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