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性别研究与批评”学术信息(2008)十一
时间:2010-04-14   作者:

(四)外国、比较女性文学研究与批评

1. 总论

论中国大陆关于西方性别诗学的研究(19852005/万莲子//湘潭大学学报2008年第1

“标出那新崛起的亚特兰蒂斯”:简评《阁楼上的疯女人:妇女作家与十九世纪文学相像》/杨莉馨//妇女研究论丛2008年第1

成就与缺憾的反思:《阁楼上的疯女人:妇女作家与十九世纪文学相像》论略/杨莉馨//首都师大学报2008年第4//人大J42008年第11

浅析女性主义与解构主义的关系/傅美蓉//咸阳师院学报2008年第1

西方女权主义文学批评研究探析/刘春玲等//山东文学2008年第3

女权主义对西方文学中女性形象的批判与拆解/王军//吉林师大学报2008年第3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综述/胡敏//中北大学学报2008年第4

西方女性文学批评理论的诞生与建构/左金梅//中国海洋大学学报2008年第4

自由与空间:女性主义批评的范畴/杜艳春//社会科学战线2008年第6

论西方女性主义批评的范畴/王军等//求索2008年第10

生态批评与生态女性主义批评的区别与联系/陈茂林//南阳师院学报2008年第7

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研究/纪颖,张晓敏//山东文学2008年第7期

诧异的谋杀:反思英美后女性主义文学观/李昀//国外文学20083

“双性同体”的诗学:理想抑或陷阱?/杨慧//青海师大学报2008年第2

序任一鸣《后殖民:批评理论与文学》/谢天振//中国比较文学2008年第1

形式与情感/行为:性别对叙述以及叙述对性别的影响/(美)罗宾·沃霍尔-唐著;王丽亚译//江西社会科学2008年第1

童话故事中的女性形象及其对早期教育的启示/张莉,钟向阳//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8年第5

中西文学弃妇形象“在场”与“缺失”探因/谈征宇,刘忠洋//名作欣赏:文学研究2008年第8

十九世纪西方文学中吉普赛女性形像研究/李雁??//电影文学2008年第10

语言的神力:神话隐喻的性别观/林丹娅//南开学报2008年第4

论女性主义解读《圣经》的新视角/邹广胜//外国文学2008年第5

美狄亚与赵五娘:中西文学弃妇形象比较/王秀荣,刘根生//广西师大学报2008年第4

中世纪西欧城市文学对女性爱情的表现/李明超//安徽师大学报2008年第1

世界女性文学获奖作品评论要目/刘晓翠,卢秋红编//名作欣赏2008年第3期(世界女性文学专刊)

20——21世纪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目录/夕远编//名作欣赏2008年第3期(世界女性文学专刊)

海伦和西施:关于女性美的悲剧/潘道正//河南师大学报2008年第4

历史与阐释:海伦形象再探/杨慧//青海师大学报2008年第5//人大J42009年第5

西方女性主义文学中的空间观/杜艳春//国外理论动态2008年第7

译介·批评·方向——西方妇女戏剧在中国/凌建娥,张敏//妇女研究论丛2008年第5

欧美身体研究述评/欧阳灿灿//外国文学评论2008年第2//人大J12008年第9

英美女性实验小说传统及其先验创作的特征/李军//求是学刊2008年第2


2. 各国女性文学研究与批评                       

1)亚洲国家

另一种意义的“他者”形象:几位后殖民印度女性作家笔下的女性形象/齐园//名作欣赏:文学研究版2008年第1

日本女性文学源头发微/刘春英//日本学论坛2008年第2

论“私小说”与“平安女性日记文学”的发展流变:从国民国家的角度出发/刘金举//暨南学报2008年第6

日本近代女性文学探究/沙钟辉//社会科学家2008年第8

中日古代神话女性形象比较/孙佩霞//日本研究2008年第4

当代中日女性文学中的女权主义/付妍妍//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第6

《源氏物语》在中国的译介、研究现状/李光泽//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8年第2

《源氏物语》的佛教思想与语言表达/马彦//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08年第3

《源氏物语》与中国文学及文化的亲缘关系/王玲//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8年第5

《源氏物语》末摘花人物形象新解:以非语言交际因素为视点/王华等//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8年第5

《红楼梦》和《源氏物语》母性原型探迹/杜娟//河南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第4

《源氏物语》的审美情趣,及其日本民族文化特征/詹跃仙,李蒙//社会科学论坛2008年第7期下

从《源氏物语》看中国文学对日本文学的影响/孙晓琴//现代语文2008年第25

论《源氏物语》的文化成因与文化意义/黄玲青//现代语文2008年第34

元始,女性是太阳:论平?V雷鸟的恋爱观和母性观/肖霞//华北电力大学学报2008年第1//人大J4,2009年第1期

伸子形象的女性主义内涵/罗鹏//西华师大学报2008年第4期(宫本百合子)

《不信之时》的女性话语及日本的女性主义运动/吴菲//甘肃联合大学学报2008年第1

论吉本芭娜娜小说《厨房》的象征意义/黄淑惠//龙岩学院学报2008年第1

吉本芭娜娜:漫画与文学/杨伟//国外文学2008年第4//人大J42009年第4

日本女作家林芙美子的反战观:以《浮云》为中心/郑宝香等//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8年第5

当代日本女作家斯山秋子的《在海浪上等待》/林进//日本研究2008年第1

我的故事我诉说:荻野安娜与《雪国舞女》/吕斌//当代外国文学2008年第3

小池真理子:在“彩虹”的那一边/祝子平//文学报20081030

平淡背后的激越/思郁//文汇读书周报2008523

一个人的青涩忧伤/赵玫//中华读书报200886(日本,青山七惠)

论《一个女人》中的女性主义思想/李先瑞//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8年第1

论《雪国》中女性的哀切观照/社本武//日本研究2008年第3//人大J42009年第2

遭遇“后现代”的日本女性:以村上春树为中心的考察/李继凯//江苏社会科学2008年第1

挪威森林中的阳光:双性同体的新女性:《挪威的森林》中绿子形象分析/卢静娜//语文学刊:基础教育版2008年第10

论朝鲜朝梦游录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及其近代因素/孙惠欣//外国文学研究2008年第5

刘三姐与成春香:原型及其衍变/李忠敏,蔡勇庆//民族文学研究2008年第3

许兰雪轩《广寒殿白玉楼上梁文》研究/王国彪//名作欣赏:文学研究2008年第8

模拟之风与主流意识:许兰雪轩诗歌新论/张宏生//中国文化研究2008年第4

从《生为女人》看川端康成的女性主义意识/雷晓敏//河南师大学报2008年第2

哀婉的女性悲歌:探川端康成笔下的女性形象/张振会//安阳工学院学报2008年第5

浅析岛崎藤村的女性观/李娜//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第6

让属下妇女言说分治历史:《分裂印度》中的两个象征/舒笑梅//当代外国文学2008年第1

2)俄罗斯

俄罗斯知识女性的足迹/韩万舟//俄罗斯文艺2008年第4

俄罗斯文学界对后苏联文学中女性形象的研究/谢春艳//外国文学2008年第6

浅析十九世纪俄国文学中的女性形象/武艳玲//山东文学2008年第10/11

新女性想象中的“救国女杰”期待:20世纪初《夜未央》中译本俄国虚无女杰的形象解读/罗列//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8年第8

性别的建构:“十七年”时期中苏影片中的女性形象比较/柳迪善//当代电影2008年第9

柳·斯·彼特鲁舍夫斯卡娅:当代俄罗斯文学的领军人物/王树福//文艺报200838

后现代语境下的人性裂变:评达吉雅娜·托尔斯泰娅的小说《野猫精》中的女性形象/谢春艳//俄罗斯文艺2008年第2

阿赫玛托娃的泥土情结/谷羽//中华读书报2008319

阿赫玛托娃,一位母亲/筱敏//随笔2008年第5

论阿赫玛娃抒情诗中的悲剧色彩/何雪梅//学术交流2008年第6

布罗茨基眼中的阿赫马托娃与茨维塔耶娃/许曼琳//文景2008年第10//人大J42009年第2

“我的诗是心灵的碎银”:记女诗人茨维特耶娃/龙飞//中华读书报2008716

从三部作品看托尔斯泰女权主义思想/董冰//天中学刊2008年第1

从安娜和康妮的结局看托尔斯泰和劳伦斯的妇女观/王永奇//河南科技大学学报2008年第4

托尔斯泰后期妇女观转变的原因/王永奇//河北理工大学学报2008年第2

两位追求真爱的自由女性:安娜与康妮的形象分析/向丽华//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8年第2

娜塔莎:蓓阉割的女性:女权主义理论视域下的娜塔莎/王永奇//电影评介2008年第6

塔马拉·伊万诺夫娜的“双性气质”:从女性主义视角解读《伊万的女儿,伊万的母亲》/杨爱华//俄罗斯文艺2008年第4

3)英国、爱尔兰

走出遗忘:中世纪英国女性写作的接受研究/张亚婷,王睿//外国文学动态2008年第3

1819世纪英国小说中的女性道德标准研究/李筱洁//中州大学学报2008年第1

科拉·卡普兰女性主体性理论研究/师会敏//当代文坛2008年第2

玛丽·雪莱国外研究述评/王明月,刘兵//重庆邮电大学学报2008年第4

1816年的寒夏:玛丽·雪莱在日内瓦/余凤高//中华读书报2008820

《弗兰肯斯坦》作者究竟是谁?/刘略昌//外国文学动态2008年第6

浅析《弗兰肯斯坦》中的“弃婴”母体/霍晓珊//现代语文2008年第31

简论曼斯菲尔德短篇小说中的男性形象/卢睿蓉//名作欣赏:文学研究版2008年第1

少妇复杂的身心体验:对曼斯菲尔德短篇小说《幸福》的解读/王昕//江汉论坛2008年第12

父权文化下的女性困境:《已故上校的女儿》中象征意象的分析/陈清芳//华中科技大学学报2008年第3

《序曲》中琳达分裂的人格主体探析/雷月梅//名作欣赏:文学研究版2008年第3

从《致乔治·桑》看勃朗宁夫人的诗歌追求/袁欣//文艺研究2008年第4//人大J42008年第7

乔治·艾略特的“情感”观念/高晓玲//外国文学2008年第2

“感受就是一种知识!“:乔治·艾略特作品中“感受”的认知作用/高晓玲//外国文学评论2008年第3

由《梦珂》和《黄色糊墙纸》审视中美女权主义/冯一青,董双建//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第2

蝴蝶梦魇过后的觉醒与成熟:试析《蝴蝶梦》的成长主题及其凸显/黄漫//韩山师院学报2008年第4

吕蓓卡:你是另一个分裂的“我”:《蝴蝶梦》中吕蓓卡和叙述者形象分析/许绮//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第6

多萝西·华兹华斯:不该忽视的女作家/王颖//外国文学动态2008年第5

论《回忆录》与《简姑妈》神话/邱瑾//外国文学2008年第1//人大J42008年第5

简·奥斯汀和她笔下的男性/黄沛真//韩山师院学报2008年第1

论简·奥斯丁的女性意识与婚姻观/王金安//辽宁师大学报2008年第3

重访简·奥斯汀/邱瑾//文艺报200838

毛姆笔下的简·奥斯汀//文汇读书周报2008919

奥斯丁的巴斯经历对其小说创作的影响/黄如敏//洛阳师院学报2008年第4

“失而复得”的恋情:《失传的简·奥斯汀回忆录》/杨靖//外国文学动态2008年第4

建筑在金钱基础上的婚姻与爱情:浅析简·奥斯汀文学作品的主题/何志燕等//江西师大学报2008年第6

从女性主义叙事学角度看《理智与情感》/王海红//绥化学院学报2008年第6

简·奥斯丁和她的《傲慢与偏见》/焦丽荣//聊城大学学报2008年第6

奥斯丁小说的多元批评:以《傲慢与偏见》为例/康连星//天中学刊2008年第6

《傲慢与偏见》中的话语交际分析/张楚乔//长春师院学报2008年第6

从情感到理智:论简·奥斯丁的女性审美转向/王敏//重庆交通大学学报2008年第4

简·奥斯丁小说的艺术特色/郭瑞萍//山东文学2008年第7期

语言的剥落与视觉造型的附丽:论奥斯丁小说的电影改造/白素//艺术评论2008年第8

简·奥斯丁与张爱玲的作品中婚恋观的比较/王向华//山东文学2008年第12期

《傲慢与偏见》:一个女性的世界/刘际华//山东文学2008年第2

从《傲慢与偏见》看简·奥斯丁的女性意识/王宇容//艺术广角2008年第3

从《傲慢与偏见》看简·奥斯汀的婚姻观/冯旭//长治学院学报2008年第3

情态量值——一种人际关系的体现:试析《傲慢与偏见》中的人物话语/孙锐,杨哲宇//河北理工大学学报2008年第3

简·奥斯丁的自然写作/刘霞敏//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8年第3期

相似的情感,不同的结局:《红楼梦》与《傲慢与偏见》中的婚恋比较/吕玉梅//内蒙古电大学刊2008年第4

从简·奥斯丁的婚姻观看《傲慢与偏见》中的女性意识/王贤蓉等//湖南工程学院学报2008年第4期

《傲慢与偏见》中的话语交际分析/张楚乔//东疆学刊2008年第4

简·奥斯丁《傲慢与偏见》中反讽艺术的运用/洪梅//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08年第5

从《傲慢与偏见》解读现实婚姻观/李俏等//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2008年第5

论《傲慢与偏见》与音乐的姻缘/何海萍//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8年第6

从爱情到婚姻有多远:《傲慢与偏见》的婚姻与爱情关系论/陈桂霞//牡丹江大学学报2008年第6

一盏洞察女性世界的明灯:重拾简·奥斯定的《傲慢与偏见》/纪颖,纪雪//山东文学2008年第8

简·奥斯丁的道德观:解读《傲慢与偏见》中的“Manners”/秦岚//电影评介2008年第11

谈《傲慢与偏见》所体现的婚姻观/李贞慧等//电影文学2008年第10

试论《傲慢与偏见》的修辞技巧/陈晚姑//电影文学2008年第12

论《傲慢与偏见》的女性主体意识/张晓晋//电影文学2008年第12

《傲慢与偏见》中叙事视角的女性特征/吴洁等//电影文学2008年第24

《曼斯菲尔的庄园》的戏剧话题与小说叙事的关系/刘霞敏//西南大学学报2008年第4期(奥斯丁)

《爱玛》中的长者/黄梅//外国文学评论2008年第4

矜持背后的隐性自我书写:浅谈勃朗特二姐妹笔下的“他者”形象/赵轩//南京师大文学院学报2008年第1

勃朗特姊妹的爱情观比较/任群//山东文学2008年第7期

试论勃朗特三姐妹小说的叙事视角及其“情感结构”/金琼//名作欣赏:文学研究2008年第10

夏洛蒂·勃朗特文本的女性社会主体意识/冯茜//电影评介2008年第1

从接受美学看《简·爱》中圣约翰形象在中国的便变异/许菊//名作欣赏:文学研究版2008年第1

从生态女权主义视角对《简·爱》的重新读解/王文惠//外国文学研究2008年第1

从《简·爱》译本看翻译中的女性身份认同/刘勇//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8年第1

透过文本的缝隙:《简·爱》与《伤势》之对比解读/吕洁//南昌高专学报2008年第1

《简·爱》的生态女权主义思想/王文惠,陈春生//延安大学学报2008年第2

男权·女性·自然:《简·爱》中的生态女权主义思想解读/王文惠//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8年第 3

由简·爱和安娜的命运看女性意识的觉醒/夏彤//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8年第3

学术阐释的视野与方法:《简·爱》在中国的阐释:19771985/刘亚芬//长沙大学学报2008年第4

《简爱》——新女性成长的心路历程/许超//电影评介2008年第4

再探《简·爱》中的女性主义内蕴/宝斗//山东文学2008年第5

《简爱》和《藻海无边》中的话语分析/高晶//长春工业大学学报2008年第5

新视阈中的疯女人:析《间·爱》中疯女人形象的文本隐喻功能/熊修春等//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8年第5

孤女和反抗者:简·爱和林黛玉人物形象对比/褚一亭//黄冈师院学报2008年第5

同样的苦难,别样的幸福:《庭院深深》与《简·爱》的对读/倪艳笑//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第5

谈简·爱是怎样追求平等权利的/刘涤//辽宁师专学报2008年第6

勃朗特小说《简爱》中梦境的怪诞性特征之赏析/龙丽伟,王素英//山东文学2008年第8

论《间·爱》中的女性意识:争夺女性话语权/赵咏梅//东京文学2008年第12

《简·爱》的现实意义/黎小冰//湖北第二师院学报2008年第12

比较《间·爱》和《呼啸山庄》看勃朗特姐妹的诗性意识/冯特//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第12

现实主义外衣下的浪漫主义内核:浅谈《简·爱》的浪漫主义色彩/郭立波//现代语文2008年第16

平等,反叛,独立:间·爱的性格分析/范先明//电影文学2008年第20

《间·爱》和《呼啸山庄》艺术特色对比/浩岭//电影文学2008年第24

《间·爱》与《呼啸山庄》中女性意识的比较解读/邹志红//电影文学2008年第24

从夏洛蒂·勃朗特的《谢利》看女性体验的削弱/张瑾,陈卓//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第5

埃米莉·勃朗特的悲剧意识和悲剧精神/覃志峰,谢济光//周口师院学报2008年第6

《呼啸山庄》小说中的网状悬念构成分析/于馨//辽宁师大学报2008年第1

一部“天堂”与“地狱”之书:再论《呼啸山庄》的主题/杨利馨//南京师大学报2008年第2

从李清照和艾米莉的诗歌意象看不同的爱情观/林丽//牡丹江大学学报2008年第1

艾米莉·勃朗特的“哥特情”与《呼啸山庄》/黄德林//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第2

《呼啸山庄》的激情与宁静/黄艳丽//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第3

对宗教、社会常规与权力关系的遵从与突破:论《呼啸山庄》的叙事声音/魏恩文//黎明职业大学学报2008年第3

《呼啸山庄》的主题与叙事/高继海//外国文学研究2008年第3

爱与复仇:《呼啸山庄》与《原野》之比较分析/王丽娟等//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第4

《呼啸山庄》中宗教形象缩影——约瑟夫之探析/李勇全//广东工业大学学报2008年第4

对《呼啸山庄》小说精神的伦理学解读/王丹//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第4

分裂与置换:析《呼啸山庄》中的凯瑟琳·恩萧/吴靖青//湖北民族学院学报2008年第5

论《呼啸山庄》的象征艺术/张同乐/滁州学院学报2008年第5

《呼啸山庄》研究综述/唐晓莉/廊坊师院学报2008年第6

论《呼啸山庄》的复合型叙述模式/高万隆//济南大学学报2008年第6

畸形恶态中显现凡人面目:《呼啸山庄》中的希斯克利夫解读/冯玉娟//名作欣赏:文学研究2008年第7

《呼啸山庄》两个汉译本中的女性主义彰显/陈斌//山东文学2008年第9

艾米莉·勃朗特的《呼啸山庄》与哥特传统/邵丽君等//电影文学2008年第12

荒野的呼唤:《呼啸山庄》的生态批评/曲蕾//现代语文2008年第28

《呼啸山庄》的场景艺术/李丽红//电影文学2008年第13

《呼啸山庄》现实意义的宏观解读/付??//电影文学2008年第18

人性扭曲至人性复归:解读《呼啸山庄》中主人公希斯克厉夫的扭曲性格/孙作顶,肖萌//语文学刊2008年第4

发自心底的“想念“:克莉斯蒂娜·罗塞蒂的《想念》赏析/徐静//名作欣赏2008年第11

弗吉尼亚·伍尔夫:一位开启心女性主义时代的先驱/张红萍//黄河2008年第1

“上帝用同样的线条勾画了我们的大脑”:弗吉尼亚·伍尔夫与姐姐文尼莎·贝尔/段艳丽

//百花洲2008年第1

论迈克尔·坎宁安的《时时刻刻》对女性主体性的建构/邱小轻//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8年第6

论伍尔夫创作的诗化特质/袁静妤//四川师大学报2008年第1

追寻传统母亲的记忆:伍尔夫和莱辛比较研究/王丽丽//外国文学2008年第1//人大J42008年第5

回声——伍尔夫与曼斯菲尔德/段艳丽,林益//长城2008年第4

弗吉尼亚·伍尔夫小说中的大英帝国形象/谢江南//外国文学研究2008年第2

双性同体:女性主义自我探索的理想之路:解析女性主义电影《美丽佳人奥兰多》/沈芸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8年第1

萧红与吴尔芙比较论/单元//浙江海洋学院学报2008年第3

弗吉尼亚·伍尔夫的“雌雄同体”观与文学创作/潘建//湖南大学学报2008年第2

弗吉尼亚·伍尔夫的俄罗斯文学观/蒋虹//俄罗斯文艺2008年第2

弗吉尼亚·伍尔夫与女性身体写作/潘建//中国女性主义20086月总第10

小说:记录生命的艺术形式:论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小说理论/高奋//外国文学评论2008年第2

伍尔夫对父权中心体制的批判/潘建//外国文学评论2008年第3

创作的诗意与性别的演绎:伍尔夫与凌叔华作品比较/吕洪灵//译林2008年第3

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女性写作及女性主义批评:以《达罗卫夫人》和《一间自己的屋子》为例/陈俊华//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8年第5

“他性”与“物性”交织中的美感:试论伍尔芙小说的审美特征/贺宁杉//江苏社会科学2008年第6

论伍尔夫现代主义小说的内倾性/陈健//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8年第7

伍尔夫创作中的双重焦虑/孙萍萍//名作欣赏:文学研究2008年第7

解构下的建构:女性主义视阈下的伍尔夫小说模式论/陈静//江西社会科学2008年第11

伍尔夫对“基督受难”原型的戏仿:看《达洛卫夫人》中赛普蒂默斯的现代虚无/陈露//安阳师院学报2008年第4

父权制道德观影响下的女性抉择困境:剖析伍尔夫的小说《达洛卫夫人》和《到灯塔去》/何晓涛//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第4

时光碎片中感悟“生死”与“战争”:读《达洛维夫人》有感/范菊凡//电影文学2008年第18

论伍尔夫《海浪》中的生命写作/高奋//外国文学2008年第5

记忆:生命的根基:论伍尔夫《海浪》中的生命写作/高奋//外国文学2008年第5

伍尔夫“主观真实论”在《海浪》中的运用/朱蕾//语文学刊2008年第10

伍尔夫短篇小说《聚散》的叙事技巧/孔丽霞//电影文学2008年第12

矛盾的妇女关系:论《到灯塔去》与《私人生活》中的父女关系/倪坤鹏//语文知识2008年第3

在声音中消解的美丽幻象:聆听吴尔夫的小说《到灯塔去》中的声音/余莉//甘肃社会科学2008年第6

《到灯塔去》中的自由联想和象征/杜慧颖等//绥化学院学报2008年第6

孤独心灵的避难所:论《到灯塔去》与《私人生活》中的姐妹情谊/倪坤鹏//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第9

两性比较视野中的意象聚焦与意义解读:论《到灯塔去》中象征主义与两性视角的关系/李嵩岳//电影文学2008年第16

挑战父权话语 颠覆殖民权威:论简·里斯的《藻海无边》/李英姿//名作欣赏2008年第12期(文学研究)

语言之病痛  再现之危机:论艾丽斯·默多克的语言观/何伟文//外国文学研究2008年第2//人大J42008年第7

2007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多丽丝·莱辛/解华//译林2008年第1

莱辛受奖演说(节选)/(英国)多·莱辛,黄梅译//外国文学动态2008年第1

我看多丽丝·莱辛/侯德云//文学报2008109

谈谈没有得到诺贝尔奖:诺贝尔文学奖受奖演说,2007127/黄梅译//世界文学2008年第2

多丽丝·莱辛的自传(节选)/(南非)约·马·库且作,马筱璐译//世界文学2008年第2

对一个世纪的审视: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多丽丝·莱辛其人其作/李玉萍//名作欣赏:文学研究版2008年第1

性、家庭、理想与精神崩溃:多丽丝·莱辛其人其作/(中国)薛华//外国文艺2008年第1

和多丽丝·莱辛一起度过的一个夜晚:莱辛纽约演讲录/(英国)多丽丝·莱辛;华菁等译//外国文艺2008年第1

寓言和符号:莱辛对人类后现代状况的诠释/王丽丽//当代外国文学2008年第1

论多丽丝·莱辛的都市书写/肖庆华//社会科学2008年第1

我与多丽丝·莱辛的交往/(英)汤姆·麦奇勒//文学报2008117

多丽丝·莱辛:否定中前行/朱振武,张秀丽//当代外国文学2008年第2

多丽丝·莱辛的获奖及其启事/王宁//外国文学研究2008年第2

影中漫步/(英)多丽丝·莱辛//文学报2008417

多丽斯·莱辛研究在中国/蒋花//中国比较文学2008年第3

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多丽丝·莱辛研究述评/卢婧//当代外国文学2008年第4

从《西方科幻小说史》看多丽丝·莱辛的科幻小说创作/舒伟//当代外国文学2008年第3

游走于现实与虚幻之间:评多丽丝·莱辛的新作《阿尔弗莱德与埃米莉》/刘略昌//外国文学动态2008年第4

在表象的背后:多丽斯·莱辛和她的《相互之间》/李福祥,阚鸿鹰//名作欣赏2008年第6

多丽斯·莱辛小说的后殖民语境/张海波//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8 5

《金色笔记》中译本差错举隅/廖糜//博览群书2008年第1

从自由女性到神圣人生:《金色笔记》获诺贝尔文学奖的意义/耿波//粤海风2008年第1

伦敦的性别空间:解读诺奖得主多丽丝·莱辛的《金色笔记》/肖庆华//当代文坛2008年第1

《金色笔记》的后现代叙事技巧分析/黄晖,徐百成//名作欣赏2008年第2

《金色笔记》:自由女性的探索文本/伍荣华//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第2

多丽丝·莱辛《金色笔记》女主人公情感历程分析/李玉萍//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08年第2

金色浮生的一场玫瑰梦:多丽丝·莱辛:《金色笔记》评论/张夕远//名作欣赏2008年第3期(世界女性文学专刊)

从《金色笔记》看莱辛的女性政治意识与叙事策略/嫣然//当代文坛2008年第5

现实主义内容与后现代主义形式的有机结合:论英国女作家多丽丝·莱辛的创作风格/印玲//甘肃社会科学2008年第5

多丽丝·莱辛《金色笔记》中的后现代主义技巧分析/张璇//现代语文2008年第31

《一个未婚男人的传奇故事》的女性主义叙事解读/杨建玫//译林2008年第6

一篇自我声讨的檄文:论莱辛短篇小说《老头人穆什兰嘎》/颜治强//名作欣赏2008年第9

困境的背后:混乱与分裂:多丽丝·莱辛的《野草在歌唱》解读/李汀//当代文坛2008年第2

“歌唱”或者“呻吟”:说2007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多丽丝·莱辛《野草在歌唱》/忤从巨//名作欣赏2008年第5

评多丽丝·莱辛《黑色圣母像》/于美琴//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08年第2

边缘人的画像:多丽丝·莱辛的《老妇人和她的猫》赏读/温华//名作欣赏2008年第1

拜厄特在《占有》中对经典童话的戏仿/王燕//艺术广角2008年第1

《占有》:不同小说体裁杂糅的典范/王燕//辽宁大学学报2008年第2

过去与现在的时空交错:论拜厄特小说《占有》中的循环时间/曲丽洁,赵秀福//重庆工商大学学报2008年第3

女性生存状况的历史性反思:拜厄特小说《玫瑰色茶杯》的女性主义解读/李争,高兴//安徽理工大学学报2008年第1

迷人的叙事,壮丽的史诗:评斯黛夫·彭尼的小说《狼的温柔》/都文娟//外国文学动态2008年第1

用心灵的眼睛看世界:试论英国女诗人伊丽莎白·简宁斯的诗歌/章燕//世界文学2008年第2

被历史打湿的东方之恋/徐肖楠,施军//名作欣赏2008年第2

巫术的救赎:《哈利·波特》的文化阐释/黄运亭,梁红艳//宁波大学学报2008年第3

小说化叙事手法在童话《哈利·波特》中的运用/于瑾等//山东文学2008年第4

琼·莱利与无所归依的黑人女性移民/方红//外国文学2008年第5

走近问题家庭的问题孩子:曼布克小说奖入选作品《放下我吧》简介/吴庆宏//外国文学动态

2008年第2期(M.J.海兰)

一曲爱尔兰女性的悲歌:评埃德娜·奥布赖恩近作《暮色》/王凯//外国文学动态2008年第3

探索家庭秘史,直面情感人生:读安妮·恩莱特的《聚会》/严春妹//译林2008年第5期(英国)

帕特·巴克和她的《重生三部曲》/刘建梅//外国文学动态2008年第5

道路光明,前途曲折:解读《夏季鸟笼》中女性宿命的主题/孙赟//中北大学学报2008年第6

此一塑像,彼一雕像——韩素音与周恩来/董纯//中华读书报20081022

阿加莎·克里斯蒂的魅力与我们/兴安//文汇读书周报2008125

人生祭坛上的“牺牲“:透视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中的女性命运/殷晶波//戏剧文学2008年第4

从女性主义视角探索莎翁悲剧/纪颖,纪雪//戏剧文学2008年第4

《威尼斯商人》与女性主义的多元化发展/高卫红//戏剧文学2008年第11

法律·秩序与性意识形态:莎剧《一报还一报》钟的性意识形态/焦敏//外国文学研究2008年第4//人大J4,2009年第1期

谈多恩诗文中女性形象与地位的败落/王海红//名作欣赏:文学研究2008年第6

《泰特斯·安德洛尼克斯》中的主要女性人物形象分析/邵雪萍//国外文学2008年第2

《鲁克丽丝受辱记》与女性主义视角/李伟民//东北师大学报2008年第2

《忽必烈汉》对性角色及诗人身份的重构/杨国静//外国文学评论2008年第1期(柯尔律治(17721834) )人大J42008年第6

论《远大前程》中狄更斯的男性意识/郭荣//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第11

生态女性主义视角下的苔丝悲剧/史元辉等//咸阳师院学报2008年第4

论祥林嫂与苔丝:鲁迅和哈代笔下的两位女性悲剧人物/王禹等

性别视角下的透视:哈代小说创作中的女性意识/贺萍等//长春师院学报2008年第6

论哈代小说中女主人公的异教精神/杨玉英//电影文学2008年第22

哈代和张爱玲作品中情爱与自主意识比较/尤平//天中学刊2008年第6

解读《印度之行》的性别政治/索宇环//内蒙古大学学报2008年第3

《金瓶梅》与《查泰莱夫人的情人》性描写比较/黄永林//外国文学研究2008年第3

《查太莱夫人的情人》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常丽平//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第6

从《自信的女人和温顺的男人》看劳伦斯女权思想/赵俊海//绵阳师院学报2008年第10

D.H.劳伦斯的男性中心意识:从《恋爱中的女人》中的大母亲雕像谈起/杨艳//电影文学2008年第16期

萧伯纳·薇薇·“新女性”/李兵//中华读书报2008319

论约翰·福尔斯对“疯女人”形象和心理医生形象塑造的延续与创新/宁梅//当代外国文学2008年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