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第3期
新东方主义:力比多实践中的认同政治:从《上海宝贝》到《我的禅》/朱崇科//海南师大学报2008年第6期
后殖民文化观照下卫慧的小说创作/王瑜//社会科学论坛2008年第12期下
清新俊丽出天然:谈文清丽的中短篇小说集《纸梦》/孙少华//文艺报2008年4月10日
颂扬生活 高歌时代:评吴一汀散文集《桃花是非》/邓毅//文艺报2008年3月29日
时代精神的激情之歌:评夏真的报告文学《红门》《大写教育》/袁韵/名作欣赏:文学研究版2008年第5期
我所知道的项美丽/绡红//文汇读书周报2008年6月27
萧笛中短篇小说赏析/冯建福//文艺报2008年1月3日
萧红在哈尔滨/方未艾//名人传记2008年第1期
就连河流都不能带她回家/严秀英//文学自由谈2008年第1期
萧红为什么不去延安/秋实//粤海风2008年第3期
解读萧红的叛逆姿态/刘文菊//湖州师院学报2008年第6期
寂寞萧红与萧红的“寂寞”/卢建红//名作欣赏2008年第8期
昨夜星辰:女作家萧红的悲剧人生/张毓茂//传记文学2008年第10期
在黑暗的原野上呐喊:萧红与姜敬爱的女性悲剧意识比较/李秀兰//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8年第1期
萧红和迟子建对生命存在的终极关怀的异同/周岩//语文知识2008年第1期
试论萧红作品中的故土情节/王雪环//河南工业大学学报2008年第1期
萧红和她的弱势文学/林贤治//新文学史料2008年第2期
对萧红女性主义文学批判的探讨/余华琼,何甜//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第2期
由梦魇向童真回溯:萧红对故乡的双重文化情结/郑春凤,王金茹//吉林师大学报2008年第2期
萧红和张爱玲作品在阅读视野中的持久生命力/钟坤//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8年第3期
俄罗斯文学对萧红审美取向的影响/金刚//北方论丛2008年第4期
萧红乡土情结成因初探/曲慧芳//阴山学刊2008年第4期
从抗战题材的书写看萧红对东北作家群的超越/徐晓杰//齐齐哈尔大学学报2008年第4期
萧红散文中的青春主题解读/刘广涛,姜爱莉//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第1期
民间文化视野中的萧红小说/江少英,陈致烽//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2008年第1期
萧红迟子建儿童叙述视角之比较/郭秀琴//阴山学刊2008年第1期
在黑暗的原野上呐喊:萧红与姜敬爱的女性悲剧意识比较/李秀兰//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8年第1期
萧红小说的悲剧意蕴/胡立华//东疆学刊2008年第2期
论萧红小说中的空间意象/宋剑华,曹亚明//云梦学刊2008年第2期
“悲情”与“温情”:萧红与迟子建小说创作比较/房萍//当代文坛2008年第2期
萧红小说的民间风景/张丽丽//齐鲁学刊2008年第3期
父爱的缺失与找寻:透视萧红小说中的父亲形象及其创作心理/谢丽娟//哈尔滨学院学报2008年第 4期
萧红小说中的生命形态及其言说方式/张瑞英//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8年第4期
论萧红小说的抒情性/薛丽敏//北华大学学报2008年第4期
论萧红小说的创作特色/孙佳//职大学报2008年第4期
冷冽与温柔的纠结:谈萧红与迟子建小说情感叙述的差异/徐日君,韩雪//小说评论2008年第6期
苦难与温情:萧红、迟子建死亡意识之比较/宋扬等//社会科学辑刊2008年第6期
萧红乡土小说的审美特质/李君玲//名作欣赏:文学研究版2008年第9期
萧红作品中的男性形象及其意蕴/于文夫//社会科学战线2008年第10期
萧红小说中的陌生化技巧/年慧敏//牡丹江大学学报2008年第10期
女性悲歌的咏叹调:萧红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剖析/何宁//电影文学2008年第10期
萧红小说中的男性群像/邹群燕//求索2008年第12期
女作家笔下最现实和最浪漫的爱情/王丽娟//电影文学2008年第24期
试论萧红小说的创作特色/董敏//现代语文2008年第34期
非成人视角的叙事策略:萧红“忆家”题材系列与严歌苓《穗子物语》比较观/刘艳//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8年第3期
《生死场》——女性的悲惨世界/周雪琴//晋中学院学报2008年第2期
《生死场》:女性对“家庭”的恐惧与颠覆/陈千里//南开学报2008年第2期
从女性视角解读萧红《生死场》中的女性悲剧/董玉芝//名作欣赏:文学研究版2008年第4期
异乡人 故乡情:以《生死场》《呼兰河传》为例谈萧红作品的“回乡”模式/刘艳梅//名作欣赏:文学研究版2008年第9期
论萧红小说的诗性和灵性:以《生死场》《呼兰河传》为例/杨传明//名作欣赏:文学研究版2008年第4期
论萧红小说的感性与智性:以《生死场》《呼兰河传》为例/杨传明//名作欣赏:文学研究版2008年第5期
《呼兰河传》与《回忆鲁迅》的跨文本阐释/皇甫晓涛//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8年第2期
梦回呼兰河:简论萧红《呼兰河传》的拟儿童视角/阮慧//海南师大学报2008年第3期
民俗·启蒙·审美:重读《呼兰河传》的文本特征/郑莉//名作欣赏:文学研究版2008年第5期
悲悯与彻悟的独特表达:简论萧红小说《呼兰河传》的文本特征/郑莉/名作欣赏:文学研究版2008年第5期
不动声色的文字下面:也说萧红的《呼兰河传》/蒋书丽//名作欣赏2008年第7期
从叙述视角论《呼兰河传》的中和之美/秦祖辉,王宏根//名作欣赏:文学研究2008年第8期
告别悲剧生命的情感辞典:《小城三月》与萧红的主体介入/王玉宝//名作欣赏:文学研究2008年第7期
两人世界的反顾 一种心境的独语:读萧红散文集《商市街》/郭玉斌//名作欣赏2008年第7期
在思想的星空奋力穿行:读筱敏散文《羊的社会及宿命》/傅金祥//写作2008年第10期(原文载《作家》2003年第10期)
繁华时代的新痛:评小说《逆行精灵》/张昭兵//山花2008年第9期(谢琼)
百年徐小斌/金莹//文学报2008年11月20日
佛眼看世,慧心阅人读徐小斌的《敦煌遗梦》/李伟长//文汇读书周报2008年4月11日
我们都是你的瓜子儿/舒婷//北京文学原创版2008年第2期(须一瓜)
独自在自己的世界里行走/须一瓜//文艺争鸣2008年第2期
须一瓜:迷惘中的执着寻求/吴闽闽//牡丹江大学学报2008年第4期
正视 斜视 审视 凝视:须一瓜的叙事之镜/程德培//上海文学2008年第1期
在水仙花心起舞:须一瓜小说论/万杰//当代文坛2008年第1期
孤独的城市森林:须一瓜小说简论/张志忠,吴登峰//文艺争鸣2008年第2期
生命的度量衡是如此残酷/须一瓜//中篇小说选刊2008年第2期(《二百四十个月的一生》)
对生命价值的独特追问:解读须一瓜小说《求证——我和我奶奶同用一种血》/龙咏熹//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8年第1期
夹缝中的女人:以须一瓜小说中的人物晚娥为例/赵霞//现代语文2008年第34期
女性主义迷宫的镜像突围:浅论徐坤的女性写作/张利红//黑龙江社会科学2008年第1期
刺透表面迷雾:还原学者作家徐坤/陈强,韩媛媛//山东理工大学学报2008年第2期
沸腾的生活值得书写/徐坤//中华读书报2008年1月2日
“我真心相信我们这个时代”/武翩翩//文艺报2008年7月5日
向现在,向未来:徐坤访谈/徐坤,丰书//中华读书报2008年7月9日
徐坤:给青春以激情/陈晓明//中华读书报2008年7月9日
创作中的空间开拓:试析徐坤小说创作的多向度探索/栗军//西藏民族学院学报2008年第2期
当代职业女性生存困境的探索:徐坤女性小说浅论/许涛//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第2期
视角的“言说”:徐坤小说女性主义叙事模式解析/王金茹//吉林师大学报2008年第6期
呼唤爱情的绝响:徐坤“爱情祭坛三部曲”中的女性形象解读(之一)/王红旗//名作欣赏2008年第1期
呼唤爱情的绝响:徐坤“爱情祭坛三部曲”中的女性形象解读(之二)/王红旗//名作欣赏2008年第2期
呼唤爱情的绝响:徐坤“爱情祭坛三部曲”中的女性形象解读(之三)/王红旗//名作欣赏2008年第 3期(世界女性文学专刊)
奥运和我:为青春中国唱赞歌/徐坤//文艺争鸣2008年第6期
给青春中国以激情:评徐坤的奥运小说《八月狂想曲》/陈晓明//文艺争鸣2008年第6期
中国作家的“鸟巢工程”:评徐坤的奥运小说《八月狂想曲》/胡平//文艺争鸣2008年第6期
视野弘阔的精神“鸟巢”:徐坤长篇小说《八月狂想曲》/雷达//文艺报2008年7月8日
徐坤长篇小说《八月狂想曲》研讨会在京举行/胡殷红//文艺报2008年7月15日
与时代同行 与奥运同庆:徐坤长篇小说《八月狂想曲》评论:
文章合为时而著/聂震宁
炎节日知录/杨匡汉
书写可以站立的人生/谢有顺
青春中国的傲骨柔情/孟繁华
《八月狂想曲》的艺术风采/何振邦
//文艺报2008年7月15日
青春中国的精神“鸟巢”:读徐坤《八月狂想曲》/雷达//全国新书目2008年第15期
青春中国的赞歌/徐坤//小说选刊2008年第8期
“第二性”的歌哭:从《春天的二十二个夜晚》到《野草根》/董雪//信阳师院学报2008年第6期
薛舒:从“刘湾”出发/金莹//文学报2008年1月17日
文学空间里的胡同文化:薛燕平长篇小说《玻璃》/葛红兵//文艺报2008年1月22日
听杨绛谈往事(摘编)/吴学昭//中华读书报2008年10月22日
聆听杨绛的智慧与真情:读吴学昭《听杨绛谈往事》/荆墨//中国妇女报2008年10月23日
杨绛:“我是一个零”/吴学昭//文学报2008年10月23日
杨绛散文创作的边缘姿态/伍艳妮//山东文学2008年第4期
轻松与愉快之旅:试论杨绛的学者喜剧《弄真成假》/焦兰周//电影文学2008年第12期
浅析小说《青春之歌》中的空间书写/王宗峰//文艺理论与批评2008年第3期
肉体的政治意识形态化:《青春之歌》再解读/魏巍//海南师大学报2008年第3期
《青春之歌》的再论证/宋剑华,刘冬梅//小说评论2008年第5期
论《青春之歌》创作中的动机碰撞与整合/周春霞//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08年第6期
从《小城春秋》到《青春之歌》:知识分子类型化的开始和完成/高旭国//贵州社会科学2008年第6期
杨菁长篇小说《在埃及说分手》评论/牛玉秋等//文艺报2008年12月4日
描述女性奋斗和成长的力作:读长篇小说《女记》/杨迎霞//文艺报2008年10月7日(杨秋意)
人性的救赎:试论东西、杨映川小说的异质同构性/梁标//河池学院学报2008年第1期
穿越欲望化的智性写作:试论“70后”女作家杨映川的小说创作/李雪梅,熊亮//名作欣赏:文学研究2008年第10期
风雨过后是彩虹:评《白话雾落》兼论姚鄂梅创作的几个问题/刘晓飞//当代作家评论2008年第2期
当户口已成往事/姚鄂梅//小说选刊2008年第4期(《户口往事》)
身份建构中的历史叙事:以白先勇、严歌苓两代移民作家的历史叙事为例/李燕//汕头大学学报2008年第2期
从人性到神性 堕落下的升华/邢红静//语文学刊2008年第2期
跨疆越域的边缘叙事:以新移民女性作家严歌苓、张翎为例/(澳大利亚)庄伟杰//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08年第3期
异质文化中的身份建构:从叙述者“我”的出场与缺席看严歌苓小说的创作/李燕//广西社会科学2008年第3期
女性在民间视角下的诗学观照:严歌苓作品中的女性形象解读/曹新伟//山东师大学报2008年第4期
“生命移植”:严歌苓小说中的新移民形象探讨/葛峥//河南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第4期
从雌性出发——严歌苓的历史叙事与人性情怀/张艳艳//海南师大学报2008年第5期
夹缝中的应变与生长:严歌苓小说之新移民形象评析/葛峥//河南社会科学2008年第5期
试论严歌苓作品中的后革命叙事/彭配军//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08年第5期
在苦难中升腾:论严歌苓小说中的女性意识/沈红芳//当代文坛2008年第5期
论严歌苓小说中女性的命运与本真/吴闽闽//廊坊师院学报2008年第6期
《金陵十三钗》中的圣经文学元素/李芬//名作欣赏:文学研究版2008年第1期
严歌苓《金陵十三钗》人物形象赏析/管怀国//写作2008年第2期
严歌苓《金陵十三钗》人物群象断想/管怀国//理论与创作2008年第3期
解构“天使”,颠覆“妖妇”:论《金陵十三钗》中的女性形象/王美红//现代语文2008年第8期上
女性经验书写的嬗变:从严歌苓的《第九个寡妇》说起/曹霞//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08年第2期
在传奇中回归素朴 在边缘处走向天真:严歌苓小说《第九个寡妇》的“狂欢”意味/周云//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08年第2期
混沌中的强悍与超脱:《第九个寡妇》中王葡萄形象分析/王冠含//江汉大学学报2008年第2期
自己的书架:严歌苓的《第九个寡妇》/陈思和//名作欣赏2008年第3期(世界女性文学专刊)
想象中的历史叙述:试析《第九个寡妇》中的女性书写/徐继东//山东文学2008年第5期
一种未完成的叙事状态的魅力:析《扶桑》叙事当中的第二人称/翟杨莉//西北大学学报2008年第2期
女性的凡俗性和神性之美:浅论《扶桑》和《第九个寡妇》中的女性形象书写/龚高叶//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第4期
母神的复苏与女性主义探询:以《扶桑》与《第九个寡妇》为例/(韩)朴马利阿//当代文坛2008年第5期
第一人称视角的越位:试论《扶桑》的叙事艺术/王晖//名作欣赏:文学研究版2008年第9期
弱者之道:浅析小说《扶桑》的女性叙事/姜燕燕//楚雄师院学报2008年第10期
《谁家有女初长成》的思想性/何敏//黔西南民族师专学报2008年第1期
严歌苓《白蛇》:“文革”书写的独特文本/李燕/名作欣赏:文学研究版2008年第5期
论《一个女人的史诗》的女性视角/侯婷//安徽文学2008年第3期
是什么使她们雌雄同体:读严歌苓长篇小说《小姨多鹤》/黄亚明//文汇读书周报2008年5月30日
两个女人的史诗:评严歌苓的《小姨多鹤》/马兵//扬子江评论2008年第5期
国族意识与人性情怀的再书写:关于严歌苓《小姨多鹤》/张艳艳//华文文学2008年第5期
是什么使她们雌雄同体:读严歌苓长篇小说《小姨多鹤》/黄亚明//文汇读书周报2008年5月30日
严歌苓:我追求写作的“浓后之淡”/丁杨//中华读书报2008年6月18日
青春的成本/央歌//小说选刊2008年第6期(《大战》)
要不要青梅竹马/央歌儿//中篇小说选刊2008年第4期(《大战》)
身为人母,疑难遍布/付艳霞//作品与争鸣2008年第10期(《大战》)
高考备战中的家庭生态/常贺敏//作品与争鸣2008年第10期(《大战》)
杨红樱校园小说的幽默风味/李莹//成都大学学报2008年第1期
杨红樱引发书业界反思童书评价体系/陈香//中华读书报2008年10月15日
应多角度评价杨红樱的价值/刘秀娟//文艺报2008年10月16日
杨红樱现象:童年文学的秘密/王泉根//文艺报2008年12月4日
杨红樱:在现实与童话中穿梭的女人/张宁//明人传记2008年第12期
杨绛:情感含蓄与大家气象:儒家美学对当代作家影响的个案研究/王彩萍//学术探索2008年第1期
杨绛散文创作的边缘姿态/伍艳妮//山东文学2008年第4期
爱情从张扬到落寂:论杨绛对“五四”知识女性爱情神话的颠覆/朱凌//哈尔滨学院学报2008年第2期
论杨绛剧作中的残缺意识及其形成原因/吉素芬//戏剧文学2008年第3期
杨菁长篇小说《在埃及说分手》评论/本刊编辑部//文艺报2008年12月4日
诗人杨榴红的前生《来世》/康毅//中国妇女报2008年4月3日
风景与爱情/杨沐//青年文学2008年第6期(《阿纳提的牵马人》)
“意期唯多,字期唯少”:略评西藏女作家杨星火诗歌的精炼美/黄波//西藏民族学院学报2008年第3期
穿越欲望化的智性写作:试论“70后”女作家杨映川的小说创作/李雪梅,熊亮//宜春学院学报2008年第1期
柔软的外壳,尖利的心/刘忠//作品与争鸣2008年第6期(姚鄂梅《罪与囚》)
我对《罪与囚》的拆分/吴凡//作品与争鸣2008年第6期
户口这段往事/姚鄂梅//中篇小说选刊2008年第4期(《户口往事》)
戏剧家族与家族的戏剧性解体:解读满族作家叶广芩的家族小说/李永东//民族文学研究2008年第1期
论叶广芩小说的悲剧意蕴/唐晴川,冯迅燕//当代文坛2008年第2期
叶广芩专辑:
主持人的话/於可训
少小离家老大还:叶广芩自述/叶广芩
行走中的写作:叶广芩访谈录/周燕芬,叶广芩
行走与超越:叶广芩作品论/李春燕,周燕芬
叶广芩主要作品目录
//小说评论2008年第5期
为动物而哀歌:生态意识与叶广芩小说/汪树东//河南科技大学学报2008年第6期
叶广芩:在历史与现实之间/张颐雯//文学报2008年9月25日
无可奈何花落去:叶广芩满族家族小说主题解读/吴道毅//民族文学2008年第10期
置身于历史中的旁观者:读叶广芩的《日本故事》/潘超青//民族文学研究2008年第4期
在历史的缝隙里窥视“土匪”的秘密:论叶广芩的《青木川》/王鹏程,袁方//民族文学研究2008年第1期
超越了意识形态立场之后:评叶广芩长篇小说《青木川》/王春林//小说评论2008年第3期
情系青木川的叶广芩/鲁源//北京文学2008年第12期(《青木川》)
故园四望梦依依/何西来//北京文学2008年第12期(《状元媒》)
异质因素与贵族世家的解体:评叶广芩《采桑子》/李永东//理论与创作2008年第2期
招魂的写作:对叶弥近年小说的一种读解/齐红//当代作家评论2008年第3期
叶弥:追风筝的女人/罗望子//文学报2008年11月27日
我对《天鹅绒》的读解/南野//莽原2008年第6期
立足民族历史文化,关注民族女性命运:评土家族作家叶梅的小说创作/李鲁平//小说评论2008年第6期
论叶梅小说的女性意识/彭卫鸿//小说评论2008年第6期
芬芳三峡情:读土家族作家叶梅散文集《我的西兰卡普》/蒋子龙//文艺报2008年6月19日
人生无尽/叶文玲//文学自由谈2008年第6期
叶文玲:“落网”的作协主席/舒晋瑜//中华读书报2008年11月26日
女性意识的萌动觉醒以及压抑和扭曲:论哈丽旦·伊斯热依力的小说集《城市没有牛》/胡东汶//昌吉学院学报2008年第5期
尹丽川的“轻摇滚”/胡传吉//文艺争鸣2008年第6期
写诗做什么/尹丽川//文艺争鸣2008年第6期
宇向:窗子内外的镜像与风景/张立群//文艺争鸣2008年第6期
你知道我是谁/宇向//文艺争鸣2008年第6期
失重后的裸露:评旅加作家宇秀散文集《一个上海女人的温哥华》/郭媛媛//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08年第3期
浓郁的回乡文化韵致:回族女作家于秀兰的散文艺术/任淑媛//昌吉学院学报2008年第5期
对维吾尔族农村女性命运的深刻展示:论当代维吾尔族女作家热孜万古丽·玉素甫的女性主义小说/晁正蓉//昌吉学院学报2008年第5期
论《一个冬天的童话》:“冲突”的转换和“自我“的重建/杨庆祥//文艺争鸣2008年第4期
“私人情感”与“道义承担”之间的裂隙:由遇罗锦的“童话”看新时期之初作家身份及其功能/白亮//南方文坛2008年第3期//人大J3,2008年第9期
窄路上碰撞/袁远//中篇小说选刊2008年第2期(《不曾预谋》)
(6)女作家(Z)
张爱玲作品版权纠纷案一审判决/熊彦清//中华读书报2008年1月9日
张爱玲与《万象》“闹掰之内幕”/谢其章//中华读书报2008年7月23日
张爱玲的气质禀赋性格和才能/王烟生//江淮论坛2008第1期
张爱玲的自画像/余斌//文汇读书周报2008年4月11日
多元视角下的张爱玲的翻译/王晓鹰//中国翻译2008年第5期
试析台湾的“张爱玲热现象”/李伟//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08年第6期
超越怨恨:论张爱玲创作中的主体间性思维/李玲//中国文化研究2008年第1期
月亮构筑的永恒传奇:浅谈张爱玲作品中的月亮意象/宋丽丽//黑河学刊2008年第1期
自足与自困:张爱玲人生与创作得失简论/胡艳秋//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8年第2期
在女性主义之外:张爱玲女性意识新探/辛倩儿//汕头大学学报2008年第2期
论张爱玲作品悲剧的现代品格/耿春红,李茜//河北大学学报2008年第3期
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张爱玲批判/向卫国//当代文坛2008年第4期
文学匿名、张爱玲小说的契机以及广播的文化品位/子雨//中华读书报2008年3月5日
冷静叙述下的温情关怀:论张爱玲作品的女性意识/宋红霞//安阳师院学报2008年第4期
一个花枝招展的“传奇”:论张爱玲的“服饰情结”/张劲松//电影文学2008年第4期
残缺的色彩:论张爱玲的色彩语言/杨灿//湖南师大社会科学学报2008年第4期
冷静叙述下的温情关怀:论张爱玲作品的女性意识/宋红霞//安阳师院学报学报2008年第4期
浅析张爱玲创作中对现实的个性化艺术呈现/王源//东岳论丛2008年第5期
俗艳人生:张爱玲的服饰与情感/邓如冰//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8年第5期//人大J3,2009年第2期
中西方女性主义文学自我意识的救赎:张爱玲与多丽斯·莱辛之比较/毛灿月//探索与争鸣2008年第5期
本真诗意地栖居:重读张爱玲作品的“苍凉”姿态/周久红等//皖西学院学报2008年第6期
张爱玲小说花意象分析/王亚丽//海南师大学报2008年第6期
喧嚣与苍凉:张爱玲小说中的“冷”与“悲”/唐筱琳//海南师大学报2008年第6期
满天风雨下西楼:张爱玲现象重构/郭继宁等//昌吉学院学报2008年第6期
相见欢——张爱玲与苏青的乱世情缘/张梅//名作欣赏:文学研究2008年第6期
苟且在“魍魉世界”里的畸形情爱:解读张爱玲笔下的婚恋观/彭燕彬//河南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第6期
满天风雨下西楼:张爱玲现象重构/郭继宁等//昌吉学院学报2008年第6期
张爱玲与王安忆的悲剧意识比较/魏来//辽宁师专学报2008年第6期
张腔叠起,魅影层出:互文视野下的“张腔”语言风格/范昕//长沙大学学报2008年第6期
张爱玲的雅俗兼顾及其原因探析/刘乳连//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第9期
人与文之间:张爱玲传记写作路径分析/朱旭晨//兰州学刊2008年第8期
纽约,胡适张爱玲相逢1955/姜异新//书屋2008年第10期
论《杂志》对张爱玲“经典化”的意义/李相银//广西社会科学2008年第11期
一样的悲剧,苍凉的继承:张爱玲对《红楼梦》悲剧神韵的继承/陶小红//红楼梦学刊2008年第1期
张爱玲母性意识的深层解读/王新梅//电影文学2008年第10期
《流言》:张爱玲对世俗生活的沉迷与了悟/黄科安//洛阳师院学报2008年第3期
性别意识下的女性书写策略:细节描述/王新梅//电影评介2008年第1期(张爱玲)
苍凉的生命之歌:论张爱玲笔下女性的安稳人生路/阳姣丽//名作欣赏:文学研究版2008年第1期
论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人物命运及其成因/卜海艳//名作欣赏:文学研究版2008年第1期
论张爱玲小说语言的陌生化效果/王卫英//文艺理论研究2008年第1期
论张爱玲小说的女性主体意识/王卫英//河南社会科学2008年第1期
论张爱玲小说中自审意识的成因/许瑶//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2008年第1期
论张爱玲小说中女性的边缘存在/沈叶娟//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第1期
张爱玲小说的电影化倾向/刘高峰//名作欣赏:文学研究版2008年第1期
张爱玲小说题目释义//深圳大学学报2008年第2期
用心演绎作品人物的心路历程:对张爱玲小说的心理透析/尹笛//湖北师院学报2008年第2期
身体的隐喻:对张爱玲小说的一种解读/王玉//新疆大学学报2008年第2期
论情感体验对张爱玲小说创作的影响/周晓平//南昌大学学报2008年第2期
婚姻的言说:张爱玲对女性生存状态的解读/赵红//理论导刊2008年第2期
成长冲突与生存焦虑:张爱玲的人物世界/胡立华//社会科学评论2008年第3期
探析张爱玲小说中有意味的叙事艺术/王平//辽宁师大学报2008年第3期
西方个人主义的东渐与“变形”:以张爱玲的小说为个案/龚刚//中国比较文学2008年第3期
张爱玲小说中的“留洋者”探究/首作蒂//南都学坛2008年第3期
张爱玲小说创作与存在主义/王凤仙//齐鲁学刊2008年第3期
《红楼梦》与张爱玲小说环境描写比较研究/曹芝兵//明清小说研究2008年第3期
对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生存的再解读/杨文洪//现代语文2008年第4期
家的意味:张爱玲、林海音婚姻家庭小说比较研究/谢晓践//福建师大学报2008年第4期
从张爱玲的创作看文化背景对作家修辞的影响/印平//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08年第4期
张爱玲文学现象解读及其当代启示/李俊等//青岛大学师院学报2008年第4期
张爱玲叙事策略中的性别意识/王新梅//山东文学2008年第5期
华顿夫人和张爱玲小说中的西绪弗斯色彩/王卉,姚振军//辽宁师大学报2008年第5期
发之独舞:张爱玲的头发情节/郭岩/名作欣赏:文学研究版2008年第5期
温暖的物质生活:论张爱玲小说中的现代性体验/郭春林//文艺争鸣:理论综合版2008年第5期
张爱玲小说创作模式探析/王左艳//山西大同大学学报2008年第6期
张爱玲小说中男性人物形象分析/尹正纯//保山师专学报2008年第6期
张爱玲小说中“月亮”与“镜子”的叙事功能/卢长春//枣庄学院学报2008年第6期
“我想揭示你们不能揭示的”;张爱玲的文类意识与新市民小说/首作帝//阜阳师院学报2008年第6期
张爱玲小说与语言的变异修辞艺术/李贞//名作欣赏:文学研究2008年第6期
张爱玲小说中“月亮”与“镜子”的叙事功能/卢长春//枣庄学院学报2008年第6期
女性书写的两种姿态:张爱玲、张洁女性小说叙事话语比较/芦海英//甘肃社会科学2008年第6期
艳异风景中的奇情:论张爱玲小说的民间信仰书写/肖向明//江淮论坛2008年第6期
在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穿梭:张爱玲小说的叙事时间模式分析/王平//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8年第6期
从尘埃里开出花来:论张爱玲小说中的“居室经验”/刘军等//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8年第6期
论张爱玲都市小说疾病叙事的文化隐喻/陈理慧//名作欣赏:文学研究2008年第7期
走下神坛的圣母:浅论张爱玲与萧红小说中的母亲形象/单丽佳//现代语文2008年第7期
张爱玲小说和《源氏物语》的意象世界之比较/黄玲青//名作欣赏:文学研究2008年第8期
论张爱玲家族叙事的独特情调/曹书文//名作欣赏:文学研究2008年第10期
月亮的梦魇:试论张爱玲作品中的月亮意象/朗学初//名作欣赏:文学研究2008年第10期
言有尽而意无穷:浅析张爱玲小说开端的象征艺术/昝娟娟//现代语文2008年第16期
张爱玲小说中的男性群像/周芸//现代语文2008年第16期
张爱玲小说创作影像化研究/李春强//电影文学2008年第24期
论《秧歌》/宋家宏//海南师大学报2008年第 3期
张爱玲:《传奇》初版笨/陈子善//文汇读书周报2008年1月11日
张爱玲《传奇》中的母性批判/苏美妮,李芳//湖南大学学报2008年第1期
张爱玲《传奇》的苍凉及其成因/杨传明/名作欣赏:文学研究版2008年第1期
浅析《红玫瑰与白玫瑰》中佟振保的性格组合/吴国富//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第1期
“衣冠不整”和“严装正服”:服饰、身体与女性类型:从《红玫瑰与白玫瑰》的服饰描写看张爱玲笔下的女性形象/邓如冰//中国文学研究2008年第2期
母性文化的悲歌:《金锁记》、《寒夜》中母亲形象之分析/陈利//六盘水师专学报2008年第1期
男权语境下女性的挣扎与沉沦:合论《金锁记》《雷雨》/狄丽英,吴艳莉/名作欣赏:文学研究版2008年第2期
张爱玲《金锁记》与欧阳子《魔女》的对比阅读/葛飞,王华//徐州师大学报2008年第3期
《金锁记》的现代意义管窥/丁富云//山东文学2008年第4期
永恒的人性:从张爱玲的人性观看《金锁记》中的曹七巧/郭萌//长春工业大学学报2008年第4期
解读《金锁记》的修辞建构/潘丽芳//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第4期
从精神分析学看《金锁记》中的曹七巧/刘筠//信阳师院学报2008年第4期
伦理与金钱对人性的异化:张爱玲笔下曹七巧的变态人生/张建秒邓//重庆交通大学学报2008年第5期
论《金锁记》人物的跌落式对照及其深层意蕴/田淑晶//名作欣赏:文学研究2008年第6期
绚丽与缤纷的苍凉:张爱玲《金锁记》中的色彩和意象描写/吴艳妮//名作欣赏:文学研究2008年第6期
变异的新女性:浅谈《金锁记》里的曹七巧/邓筱菊//怀化学院学报2008年第10期
隐与显之间:《金锁记》与《怨女》的比较分析/刘东玲//名作欣赏2008年第12期(文学研究)
张爱玲《倾城之恋》的哲学内涵/石杰//齐鲁学刊2008年第1期
论《倾城之恋》对其他艺术的借鉴与运用/李燕//哈尔滨学院学报2008年第4期
香港的悲喜剧:《倾城之恋》与《香港的情和爱》之比较/朱刘霞//成都大学学报2008年第7期
女仆的胜利:从《沉香屑》看张爱玲小说对“东方主义”的解构/陈晓洁//贵州师大学报2008年第2期
《十八春》的叙事视角和道德倾向/冷川//徐州师大学报2008年第2期
对照记:张爱玲关于《海上花列传》的释读/柳岳梅//江汉论坛2008年第1期
海上梦语两生花:论《海上花列传》中的苏白策略与张爱玲的翻译意图//汤惟杰//文艺争鸣:理论综合版2008年第5期
张爱玲与电影的“不了情”/张婷,王靖//电影文学2008年第11期
《封锁》和被封锁的人间世/马知遥//名作欣赏2008年第5期
“屏风上的鸟”:欲望的阉割:对张爱玲《封锁》的一种存在主义解读/张立新//名作欣赏2008年第5期
矫情人生 痴情一生:读张爱玲《封锁》断想/赵修翠//山东文学2008年第10、11期
不过是个凡人:解读张爱玲《怨女》中的柴银娣形象/吴雁云,卢妙清//现代语文2008年第13期
服饰之战:绚烂下的悲凉:析《沉香屑 第一炉香》/邓如冰//名作欣赏2008年第12期
……………………
爱的哲性蒙太奇:张爱玲《色·戒》/郭伟//名作欣赏2008年第1期
欲望与虚无:论《色·戒》中王佳芝的悲剧形象/彭娜//电影文学2008年第1期
背叛的质地:《色·戒》从小说到电影/邵明//理论与创作2008年第1期
戏梦人生:论张爱玲《色·戒》与李安《色·戒》/陈戎女//中国文化研究2008年第1期
旧鞋底的味道/张叹凤//文学自由谈2008年第1期
男人的色戒与女人的情戒/杨岚//文学自由谈2008年第1期
《色·戒》:从文学到电影:文学传播与影视传播的有机结合/张英//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8年第2期
电影·小说·历史:看电影《色·戒》后记/汪荣祖//书屋2008年第2期
通过摄像镜头到女人阴道的路/卫撄宁//书屋2008年第2期
命是残酷的:从张爱玲看《色·戒》/王学谦//电影文学2008年第2期
《色·戒》狂:传媒导向的偏差/陈辽//徐州师大学报2008年第2期
庸碌鄙俗的下山路:《色·戒》及张爱玲批判/李建军//小说评论2008年第2期
中国文化、文学中的“色戒意识”与张爱玲的逆向书写/王桂妹//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8年第3期//人大J3,2009年第3期
《色·戒》电影文本与小说文本的比较/陈卫萍//电影文学2008年第3期
“走吧”与“快走”之间:电影《色·戒》对张爱玲原著的改编/王文参//电影文学2008年第3期
虎与伥般终极占有:从张爱玲小说到李安电影在对比中谈《色·戒》/巫明川,郭欢欢//电影文学2008年第3期
从《色·戒》看张爱玲的“人生如戏”意识/岑凡//河南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3期
围绕张爱玲、《色·戒》的争论/扎西//作品与争鸣2008年第3期
《色·戒》:从张爱玲到李安/王泽龙//信阳师院学报2008年第3期
欲望:介体的妥协与抵抗:《色戒》的另一种解读/杨姿//中国文学研究2008年第3期
从文学印象主义看张爱玲的《色,戒》/吕国庆//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8年第4期
《色·戒》的女性叙事意蕴:女性的多重祭献/马藜//当代文坛2008年第4期
都是辩解:《色·戒》和《我在霞村的时候》/郜元宝//文艺争鸣:理论综合版2008年第4期//人大J3,2008年第7期
从小说到电影:此《色·戒》非彼《色·戒》/刘之杰//电影文学2008年第5期
女性的宿命与虐恋的选择:论张爱玲小说《色·戒》的主题/陈曦//白城师院学报2008年第5期
《色,戒》:从小说到电影:李安读懂了张爱玲/齐钢//电影评介2008年第6期
人性的冷与温:谈李安对张爱玲《色·戒》的“创造性误读”/黄中梅//电影文学2008年第6期
王佳芝的身体与易先生的性感/鬼今//读书2008年第6期
复杂的人物 丰富的内涵:张爱玲小说《色·戒》解读/刘广涛//名作欣赏:文学研究2008年第7期
形形色色的美人计:从电影《色·戒〉说起/侯歌,林惠玲//名作欣赏:文学研究2008年第7期
对张爱玲的另一种解读:谈电影《色·戒》的导演艺术/曾丽洁//电影评介2008年第7期
浅析张爱玲小说《色·戒》/杨敏//现代语文2008年第8期上
女英雄到女人的滑变:从“郑苹如刺丁案”到电影《色·戒》/陈代云//电影评介2008年第8期
阴谋与爱情:从女性角度解读《色·戒》/董俊//电影文学2008年第9期
美国华语片《色·戒》:李安与张爱玲阴柔的暗合/李大鹏//电影文学2008年第9期
林湄谈《色·戒》/吴彤//中国女性文化2008年5月总第9辑
《色·戒》:双重陷落的乱世“佳芝”/远远//中国女性文化2008年5月总第9辑
从《色·戒》到《色·戒》 从小说到电影/孙婷婷,孙秀娟//电影文学2008年第10期
《色·戒》研讨:五中角度看色与性/沈睿等//中国女性主义2008年6月总第10期
从《色·戒》看张爱玲的人性观/闫翠静//电影文学2008年第11期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电影《色·戒》与小说《色·戒》之比较阅读/罗飞雁//电影文学2008年第11期
烛照女性世界的灵魂悲歌:解读《色·戒》与《鬼恋》/黄群英//电影文学2008年第13期
电影《色,戒》的拍摄与“张爱玲热”/齐颖,王青//电影评介2008年第15期
从《色·戒》看女性的自我认同/李惠//电影评介2008年第16期
女性意识的消解:论《色·戒》的电影改编/向宇//电影文学2008年第18期
从《色·戒》到《色·戒》:浅谈李安对张爱玲小说的再创作/高玉//电影文学2008年第23期
论张爱玲散文的出世与入世/唐江//贵州师大学报2008年第3期
懂得并慈悲着:张爱玲散文的理性美刍议/宋红霞//电影文学2008年第16期
一个丰富的精神分析文本:张爱玲散文《爱》的寓意解说/刘莉//名作欣赏:文学研究2008年第6期
张爱玲散文《更衣记》解读/周茜//名作欣赏2008年第2期
论《流言》/袁良骏//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8年第1期
天才笔下的迟暮伤感:张爱玲散文处女作《迟暮》赏析/田小华//写作2008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