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性别研究与批评”学术信息(2008)八
时间:2010-04-14   作者:

4)女作家(M—T

金色马莉:读马莉诗集《金色十四行》/荆歌//文汇读书周报200852

精神的疼痛/马秋芬//小说选刊2008年第3期(《朱大琴,请与本台联系》)

比苦难严酷的是精神遭遇/孟繁华//作品与争鸣2008年第5期(《朱大琴,请与本台联系》)

马晓丽论/李美皆//理论与创作2008年第4

不是我不想说/马晓涛//中篇小说选刊2008年第5期(《不是我说你》)

试论梅娘小说中的女性世界/周伟华//电影文学2008年第4

梅娘水族小说的审美意蕴/万志全//名作欣赏:文学研究版2008年第4

梅娘:爱的执著与孤独/包学菊//文艺争鸣:理论综合版2008年第5

从底层书写到性别话语:梅娘在东北沦陷区小说创作钩沉/包学菊//社会科学论坛2008年第5期下

偶然与必然:论梅娘的婚姻爱情小说/董俊//名作欣赏:文学研究2008年第7

梅娘小说《鱼》的男权依赖意识批判/刘慧慧//语文学刊2008年第3

梅志先生文集新书发布座谈会讲话(20071230/周海婴//鲁迅研究月刊2008年第2

被颠倒的历史颠倒过来了:在《梅志文集》出版座谈会上的讲话/谢韬//鲁迅研究月刊2008年第2

“人的花朵”之歌:为《梅志文集》出版座谈会/孙玉石//鲁迅研究月刊2008年第2

梅的志尚:写在《梅志文集》出版时/姚锡佩//鲁迅研究月刊2008年第2

其文胜史,其志如梅:作为妻子、作家、“时代女性”的梅志/张洁宇//鲁迅研究月刊2008年第2

《梅志文集》出版座谈会综述/陈洁//鲁迅研究月刊2008年第2

纪念梅志/冀?P//随笔2008年第6

《麝香之爱》:女性的精神牧场/张燕玲//文艺争鸣2008年第2期(梅卓)

娜夜:温情智性的西部女性/陈芳//新余高专学报2008年第6

琐事烦心事都是大事:读女真的家庭小说/贺绍俊//当代作家评论2008年第2

走在归“家”的路上:评女真的小说创作/胡玉伟//当代作家评论2008年第2

我不识见曾梦见/潘向黎//文艺争鸣2008年第2

都市女性的生命书写:读潘向黎近期小说/颜敏//文艺争鸣2008年第2//人大J32008年第6

都市女人之新传奇:评潘向黎近期的小说创作/谢晏如//当代文坛2008年第3

现代性灵的冲淡看取与都市语境的美的张扬:论潘向黎小说及其对新世纪文学发展的启示/吴培显,吴玉永//南方文坛2008年第4

男性形象的边缘化与女性形象的理想化:评潘向黎小说的女性主义叙事倾向/王菲菲,王芳芳//语文学刊2008年第5

文本视野中的女性意识:论潘向黎的《永远的谢秋娘》与《弥城》/颜敏//小说评论2008年第3

并不深究,只在展现:解读《永远的谢秋娘》/彭莹//名作欣赏2008年第9

冰上之信与优雅的争辩:读《白水青菜》/李敬泽//名作欣赏2008年第 3期(世界女性文学专刊)

对话在场的缺席:关于潘向黎的《白水青菜》/陈国和//名作欣赏2008年第8

文本形式与女性意识:论潘向黎的两篇近作/颜敏//百花洲2008年第4

魔镜突然降临:潘向黎小说《等红灯的时候谁在微笑》结构欣赏/唐韧//名作欣赏2008年第5

怀念二姨彭慧/楚泽涵//新文学史料2008年第2

女性视角与夏娃形象的改写:读濮舜卿剧作《人间的乐园》/左怀建//名作欣赏2008年第12

资本入侵下的乡土悲歌/韦丽华//作品与争鸣2008年第3期(钱国丹《惶恐》)

失踪的立场/汪杨//作品与争鸣2008年第3期(钱国丹《惶恐》)

亦秀亦豪倾情怀/卢云芬//文学报2008410

惶恐:田园中现实的痛楚与悲怆:读钱国丹中篇小说《惶恐》/胡明刚//文学报2008410

钱怡羊长篇小说《黑色咖啡》评论/吴秉杰等//2008年8月14日

那第一个字/乔叶//山花2008年第2期(《最后的爆米花》)

那些花儿/乔叶//中篇小说选刊2008年第1期(《指甲花开》)

一个作业/乔叶//青年文学2008年第12

乡村少年的人生流变/殷健灵//中华读书报200812(秦文君《俞林·留汉》)

童真世界里的人间冷暖:读秦文君的《小香咕新传》/李东华//文汇读书周报2008328

裘山山之天堂论/茂兴//名作欣赏2008年第 3期(世界女性文学专刊)

裘山山军旅题材作品论/李美皆//当代文坛2008年第3

裘山山论/李美皆//小说评论2008年第4

裘山山的西藏情怀:评《遥远的天堂》(三题)/施战军等//当代文坛2008年第3

一个人生的永久命题:评裘山山《野草疯长》/韩石山//名作欣赏2008年第7

试论茹志鹃前期小说的结构技巧/朱刘霞//周口师院学报2008年第3

叙述的可信与人物形象的真实:再读《百合花》/陈金莲//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第2

论《百合花》对政治功利主义和意识形态解读的超越/方贤绪//湖北师院学报2008年第2

重读《百合花》/贾美兰//上海文化2008年第4

遮蔽和误读:《百合花》内涵辨析/高旭国//名作欣赏2008年第6

女性诗歌的现实回归:读荣荣诗集《看见》及其他/曹纪祖//当代文坛2008年第2

“低到尘土里“:读荣荣的《看见》/崔勇//名作欣赏2008年第 3期(世界女性文学专刊)

民间生命的狂歌与失重:评萨娜的中篇小说《黑水民谣》/张学昕//小说评论2008年第3

心灵的独白:评蒙古族萨仁图娅的随笔集《幸福八卦》/王晓峰//文艺报2008417

塞任:一直在流浪/陈竞//文学报20081127(原名黄红艳)

身分认同的尴尬与缺失:评邵丽的《明惠的圣诞》/周文慧//名作欣赏2008年第8

一位性情女子的心情年轮:读申林散文集《露醉五更》/练洪洋//文艺报2008816

对底层打工女性的近距离透视:解读盛可以的长篇小说《北妹》/范淑华//安康学院学报2008年第6

石评梅散文的诗性特征/张鹏程//海南师大学报2008年第6

“悲艳”的追念与自悼:石评梅《墓畔哀歌》的另一种解读/稳左琴//名作欣赏:文学研究版2008年第9

悲悯情怀下的现实触角与人性观照/樊洛平//名作欣赏2008年第 3期(世界女性文学专刊)(邵丽)

舒婷诗歌语言写作特点探析/王维//写作2008年第2

舒婷诗歌意象成因透析/刘德岗//南都学坛2008年第4

爱与理想的救赎:解读舒婷《在诗歌的十字架上》/王卫平等//大连海事大学学报2008年第5

从“拯救”到“彻悟”:舒婷、翟永明诗歌中女性意识的嬗变/张晶晶//理论学刊2008年第5

“爱”两种声音:以舒婷、翟永明的爱情诗为例/张晶晶//山东师大学报2008年第6

主体身份层面的另一种言说:舒婷《致橡树》的再解读/吴怀人//名作欣赏:文学研究2008年第8

从橡树到神女峰/孙绍振//名作欣赏2008年第11

《致橡树》之“经典”教学价值探微:女性主义视角下的爱情教育再思考/韩芳芳//现代语文2008年第34

苏青散文意象化丑为美的审美艺术价值/马莉丽//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第1

原乡记忆:在游走与穿行中滋生:女作家素素的散文集《独语东北》/田泥//名作欣赏2008年第 3期(世界女性文学专刊)

野地的呼唤/孙惠芬//山花2008年第1

在街与道之间徘徊:解析孙惠芬乡土小说的文化生态/韩春燕//当代文坛2008年第1

生命深处的喧嚣与骚动:论孙惠芬小说中的女性世界/张丽丽//山东师大学报2008年第2

歇马山庄里的“姐妹情谊”/何向阳//名作欣赏2008年第5

孙惠芬小说中的伦理悖论/庞秀慧//文艺争鸣2008年第8//人大J32008年第10

《上塘书》:小乡村的文化样本/焦彩萍//电影文学2008年第4

被侮辱与被损害的/闫玉清//作品与争鸣2008年第3期(孙惠芬《天窗》)

如何表述农村“底层”的精神生态/林中路//作品与争鸣2008年第3期(孙惠芬《天窗》)

从有到无:心灵秩序重建 的凌空之舞:论《吉宽的马车》对农民工题材的突围性描写/雷琳//中国文学研究2008年第3

思考的诗性形式:评孙惠芬长篇小说《吉宽的马车》/张丛??//艺术广角2008年第4

后颈窝的表情/孙惠芬//小说选刊2008年第12期(《致无尽关系》)

奥林匹克精神的中国阐释:孙晶岩长篇报告文学《五环旗下的中国》/丁晓原//文艺报2008812

“三重身份”的铁凝/陈晓明//中华读书报2008108

《夜路》出版的回忆/顾传菁//文学报2008410

作家铁凝/贺绍俊//文学报2008109

从憧憬到反思:解读铁凝小说中的农村女性与城市关系演变/李晓艳,肖伟//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第1

道德感:铁凝小说创作的核心:论铁凝的中短篇小说/李展//泰山学院学报2008年第1

论铁凝小说对人物的心理透视方式/孙亚明//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第2

夹缝中的选择与被选择:铁凝小说主题指向别论/王洋//理论与创作2008年第6

铁凝小说中的爱情伦理叙事/李素梅等//海南师大学报2008年第6

坚守与超越的叙事智慧:铁凝小说创作艺术辩证法探析/马德生//名作欣赏:文学研究版2008年第9

铁凝作品中对两性平等的渴望/张利红//光明日报20081128

寓言中的女性生存:铁凝小说刍论/修磊//学术交流2008年第12

历史风云中的女性成长解读:《玫瑰门》、《大浴女》、《笨花》/白莲//南都学坛2008年第6

女性的性别在战争中凸显:论铁凝《笨花》的女性意识/张喜田//河南师大学报2008年第1

《笨花》叙述的革命性意义:重读《笨花》及其评论/贺绍俊//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2008年第1//人大J32008年第7

论长篇小说《笨花》的艺术风格/付红妹//社会科学论坛2008年第1期下

“新知培养转深沉”:《笨花》及其对现代中国小说的乡村叙事的拓展/耿传明//天津师大学报2008年第2

浅谈铁凝作品《笨花》的民族性建构/窦兴斌//廊坊师院学报2008年第2

世俗尘烟中的“笨花”:铁凝长篇小说《笨花》的一种解读/朱育颖//名作欣赏2008年第 3期(世界女性文学专刊)

重复与抄袭:再谈《笨花》兼对宋菲、庞秀慧批评的回复/程桂婷//湖南工业大学学报2008年第6

铁凝早期作品中的暗流:《灶火》和《麦秸垛》的分析/(澳大利亚)萧虹//南方文坛2008年第4

文明落差间的心灵风景:重读铁凝《哦,香雪》/毕光明//名作欣赏2008年第10

铁凝《对面》浅析/韩胜//山东文学2008年第9

《大浴女》主人公尹小跳心灵世界透析/高强//天中学刊2008年第4

人性的挣扎:《大浴女》四种原罪的转移/孙晓燕//中州大学学报2008年第6

从《大浴女》与《半生缘》的比较谈起/周雪//文艺争鸣2008年第12

论铁凝《大浴女》中的女性意识/曾攘,彭在钦//求索2008年第9

尹小跳艺术形象解读:评铁凝小说《大浴女》/冯柳//南方论刊2008年第7

从《无雨之城》和《我的生活质量》的延展和新变,看世纪之交女性作家官场小说的另一种叙事策略/李闰月//现代语文2008年第28

女性性格命运的写照:《永远有多远》的一种解读/张胜群//现代语文2008年第8期上

孕育生命和希冀:论《孕妇和牛》的主旨意蕴及语言艺术/王玉梅//电影文学2008年第24

5)女作家(W—Y

万方的“女人心事”/金莹//文学报2008313

现代意味的两性冲突:读汪洋长篇小说《在疼痛中奔跑》/胡平//文艺报2008626

小说家的课堂:王安忆复旦三年/徐春萍//文学报2008131

王安忆:今后再也不怀旧(与访沪法国女作家对话)/李凌俊//文学报2008327

王安忆:当好作家型教授/陈文烨//文汇读书周报2008411

王安忆获“华语文学传媒”大奖/陈竞//文学报2008417

《启蒙时代》对我是个挑战:访“年度杰出作家”获得者王安忆///文学报2008417

小说的创作/王安忆//花城2008年第6

王安忆谈话录:作家们//王安忆,张新颖//文汇读书周报2008718

王安忆眼中的同代作家/王安忆,张新颖//文学报2008918

作为谈话者的王安忆/燕舞//中华读书报200893

王安忆与阿加莎·克里斯蒂/何英//文学自由谈2008年第2

论王安忆和李昂性爱小说中的女性意识/孙辉//沧州师专学报2008年第1

一个缺少自我的作家:论王安忆的小说创作/黄惟群//当代文坛2008年第1

全球化背景下的民族思考:王安忆小说简论/裴艳艳//理论与创作2008年第1

两性的平等与和谐:试论王安忆小说中的性别话语/朱恪娴//理论与创作2008年第1

对人性美好的不懈追寻:王安忆小说论/张岚//当代文坛2008年第2

以王安忆为个案探求中国当代文学的未来走向/王会,乔相军//河南大学学报2008年第3

憧憬·抗争·悲歌:论王安忆情爱小说的发展及传统情节/彭秀坤//山东文学2008年第3

太阳光里有歌有舞的灰尘:简析王安忆作品关注平凡“英雄”的心灵困惑/韩丽梅//沧州师专学报2008年第4

论王安忆小说中时代现实对个人主体的挤压与淹没/李淑霞//山东文学2008年第5期

日常化写作的继承与超越:论王安忆小说的审美取向/沈河清//河南师大学报2008年第5期

在相象和理解中建构历史:王安忆“家”、“城”小说片论/史习斌//贵州师大学报2008年第6

王安忆小说的叙事建构及读解/黄小芳//福建警察学院学报2008年第6

王安忆小说的代际意识与性别政治/马春花//山东科技大学学报2008年第6

20 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王安忆小说创作研究述评/高虹//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第6

流逝与追忆:试论王安忆小说的时间形式/季红真//文艺争鸣2008年第6//人大J32008年第9

银幕的扩展和视觉的还原:浅析王安忆的电影化技巧/徐巍//名作欣赏:文学研究2008年第10

论王安忆小说的通俗性/唐晓莉//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第10

女性主义视角下的王安忆小说创作/余红艳//现代语文2008年第16

对女性孤独境遇的探寻:析王安忆的《流水三十章》、《纪实和虚构》、《长恨歌》/陈卫娟//语文学刊2008年第1

《长恨歌》开篇描写之我见/韩晔//写作2008年第1

一个人的城市秘史:《长恨歌》、《古都》对读札记/张逾梦//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08年第1

王安忆小说中的“原罪”与“救赎”主题:以《小鲍庄》和《长恨歌》为例/杨和波//现代语文2008年第1

都市日常生活中女性主体身份的张扬:评王安忆的《长恨歌》/刘彦华//集宁师专学报2008年第2

上海镜像与王安忆的空间政治/马春花//保定学院学报2008年第3

《长恨歌》之歌/林丹娅//名作欣赏2008年第 3期(世界女性文学专刊)

一曲城市民俗风情之歌:论王安忆的《长恨歌》/聂小雪//电影文学2008年第4

王安忆《长恨歌》批判/张公善//职大学报2008年第4

王绮瑶的中国传统文化人格/陈绪石//理论界2008年第4

王安忆《长恨歌》的陌生化语言分析/赵淑琴//云南民族大学学报2008年第4

瓦解男权话语的叙事策略:解读王安忆《长恨歌》的边缘叙事/曾壤//理论与创作2008年第4

绚烂细腻,摇曳多姿:谈王安忆《长恨歌》的语言艺术/王雪怀//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第6

女性视阈中历史与人性的双重书写:以王安忆《长恨歌》与严歌苓《一个女人的史诗》为例/刘艳//文艺争鸣2008年第6

上海小姐——评《长恨歌》/(美)弗朗辛·普罗斯著;苏妙译//当代作家评论2008年第6

都市小人物的“史诗”:评王安忆《长恨歌》之男性小人物形象/解华顶等//皖西学院学报2008年第6

荒芜的精神与隐含的现实:叹息《长恨歌》中“边缘”女性蒋丽莉的悲剧/魏蓓//中国女性文化20085月总第9

《长恨歌》:徘徊在现代性与后现代性之间/吉素芬//现代语文2008年第13

王安忆小说中的性爱描述与个人化空间的建构:以《米尼》为中心/(韩)朴马利阿//当代文坛2008年第1

直面现实可能性的虚构:王安忆《遍地枭雄》叙事情境的另一种解读/唐东霞//江苏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第6

本土封闭环境下的民族文化:再论王安忆《小鲍庄》/裴艳艳//名作欣赏:文学研究2008年第10

民间男性“枭雄”的上海叙事:解读王安忆的《遍地枭雄》/杨丹丹//名作欣赏:文学研究2008年第11

误读的快乐与改写的遮蔽:论《启蒙时代》/张志忠//文学评论2008年第1

《启蒙时代》二人谈/张旭东,王安忆//芙蓉2008年第3

理想·世俗·成长:读《启蒙时代》/罗红玲//沙洋师专学报2008年第5

反讽:一个城市对一种迷狂的驯服:评王安忆新作《启蒙时代》/陈正敏//兰州学刊2008年第8

“启蒙”的精神现象学:谈谈王安忆《启蒙时代》里的虚无与实在/张旭东//开放时代2008年第3

关于《启蒙时代》的几个关键词/张春红//理论与创作2008年第6

异国幻象与自我“东方化”:《我爱比尔》之形象学研究/武依兰//理论与创作2008年第2

王安忆《叔叔的故事》叙事策略转型背后的现实人生体验/陈茶凤//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第4

《叔叔的故事》的文学史意义/张亚松//社会科学2008年第6

卑微人生的破茧之旅:王安忆小说《富萍》阅读札记/李庆西//读书2008年第2

城市中的漂泊人生:评王安忆小说《富萍》中的女性形象/李晓//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8年第5

另一种向度看城乡:市民作家笔下的外来者:以王安忆新作《骄傲的皮匠》为例/詹玲//郑州大学学报2008年第5

小皮匠的突围:对王安忆新作《骄傲的皮匠》的阐释/刘影//盐城师院学报2008年第6

以历史的谎言书写女性意识:长篇小说《雄??图》中的人物唐玉凤的形像剖析/北乔//中国女性文化20085月总第9

《小邵》:男性镜像映照下的女性他者成长/沈红芳//名作欣赏:文学研究2008年第8期(王安忆)

意在不意之间/王安忆//小说选刊2008年第11期(《月色撩人》)

婚姻·城乡·知识分子:王海鸰婚恋小说的文化述评/李良//当代文坛2008年第1

理智的悲壮:试析王海鸰笔下都市女性的婚恋观/彭燕彬//中州学刊2008年第4

王海鸰走红现象探究/周春洁//山东文学2008年第9

通俗文化视野中的婚姻世界:析《中国式离婚》的男性中心意识/曹新伟//名作欣赏:文学研究2008年第11

从《大校的女儿》看王海鸰作品中的女性形象/东舒//中国电视2008年第3

《大校的女儿》:军旅爱情的美与哀愁/陈广录//中国电视2008年第3

一位肯下“笨”功夫的作家:关于《向天倾诉的对话》/乔良等//文艺报2008722(王秋燕)

我欲乘风归去/雷达//文艺报2008722

为女性幸福打开窗口/贺绍俊//文艺报2008722

坚持有益人心的写作/王瑞芸//北京文学原创版2008年第7期

今天的诗意:在渤海大学“诗人讲坛”的讲演/王小妮//当代作家评论2008年第5

“首先是自由,然后是写诗”/何平,王小妮//当代作家评论2008年第5

王小妮读扎/李振声//当代作家评论2008年第5

自在之美:论王小妮新世纪诗歌的精神向度/柴华//名作欣赏:文学研究2008年第8

平凡的美丽与朴素的深刻:评王小妮的《十枝水莲》/蒋登科,姚洪伟//名作欣赏2008年第11

飞扬的人生 幽雅的笔致:评王晓云的中短篇小说集《飞》/李晓锋//小说评论2008年第6

椅子,画,还有东北/王秀梅//中篇小说选刊2008年第3期(《血统》)

最后一场大戏/王芸//中篇小说选刊2008年第1期(《大戏》)

遥远又切近的毒/王芸//中篇小说选刊2008年第2期(《毒锁》)

《曾在天涯》贺《陪读夫人》的比较解读/秋尘//华文文学2008年第5

写作的资源/魏微//文艺争鸣2008年第2

文学“返乡”之路:魏微论/李丹梦//山花2008年第1

双重生活与独立写作:魏微的小说创作/徐肖楠//文艺争鸣2008年第2

魏微:含蓄通透之美/胡传吉//名作欣赏2008年第 3期(世界女性文学专刊)

世道人心与疼痛的发现:重读魏微的短篇小说《化妆》/孟繁华//莽原2008年第4

手记20032007/魏微//作家杂志2008年第7

人格化想象中的现实经验/徐肖楠,施军//作家杂志2008年第7

魏微作品年表//作家杂志2008年第7

《家道》散播着什么样的气息?/蔡毅//文学报2008117(魏微)

从裸体女人说到《思痛录》/李兰颂//博览群书2008年第9期(韦君宜)

路在何方:从卫慧、棉棉看消费社会语境下女性写作的境域/马新莉//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