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作家、作品研究(作家姓名以汉语拼音音序排列)
(1)女作家(A—C)
阿拉旦·淖尔写作的草原文化意蕴/刘洁//民族文学研究2008年第3期
在场的诗者:阿毛新世纪创作批评/梁艳萍//南方文坛2008年第2期//人大J3,2008年第6期
写作是治疗的过程/李更,阿琪//文学自由谈2008年第1期
暮春之事/阿原//中篇小说选刊2008年第5期(《老孟的暮春》)
德昂山寨的一束山樱花:评德昂族艾傈木诺诗集《以我命名》/张永权//文艺报2008年4月17日
静秋:禁忌时代与“史上最干净的爱情”/舒晋瑜//中华读书报2008年2月27日(艾米)
论安妮宝贝《莲花》的创作转型/肖晶//广西社会科学2008年第2期
彼岸一个人的舞蹈:论安妮宝贝小说的孤独意识/何秋玲//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第3期
女性文学的“彼岸花”:论安妮宝贝的文学创作/冯晓燕//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08年第4期
家庭:想象与虚无:安妮宝贝小说中的现代性悖论/叶原//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08年第4期
隐藏于作品中的作者:安妮宝贝/刘白帆//广州文艺2008年第11期
午后的独白:评艾云的思想随笔/颜祥林//湘南学院学报2008年第1期
那一抹感觉挥之不去/白林//中篇小说选刊2008年第4期(《水银情感》)
白玛娜珍小说的叙事方式/白晓霞//民族文学研究2008年第4期
藏族女性的心灵秘史:评白玛娜珍《复活的度母》/(藏族)吉米平阶//民族文学2008年第7期
白薇对日本唯美派的接受与超越/曾真//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8年第3期
风萧雨凄心寂寞:女作家白薇的爱情悲剧/蔡登山//传记文学2008年第7期
白薇的象征主义、表现主义文学创作/段湘怀//昌吉学院学报2008年第5期
毕淑敏小说中对死亡的预约与超脱/王新惠//河南社会科学2008年第4期
死亡是成长的最后阶段:论毕淑敏的生命意识于审美意象/陈迪泳//广西大学学报2008年第5期
认同与超越:论毕淑敏小说对知识女性悲剧的思考/车红梅//文艺争鸣:理论综合版2008年第9期
女娲原型意象与毕淑敏小说女性形象的关联性/芦海英//湘潭大学学报2008年第6期
文学界的白衣天使:论毕淑敏的生活经历对创作的影响//鞠晶晶//乐山师院学报2008年第10期
直面死亡珍爱生命:论毕淑敏小说对生命的关爱/鞠晶晶//牡丹江大学学报2008年第12期
一纸灵魂的处方,一曲生命的悲歌:再读《红处方》/孙璐璐//沈阳工程学院学报2008年第1期
异化的“恶之花”:毕淑敏《红处方》庄羽形象的心理分析/王凤娟//当代文坛2008年第2期
女性救赎之路及其困惑:从毕淑敏《女心理师》中的贺顿谈起/张儒雅//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第3期
自觉与不自觉之间:论毕淑敏散文的女性意识/朱云湖//内蒙古电大学刊2008年第4期
论毕淑敏散文的叙事艺术/李芳//当代文坛2008年第4期
民国时期冰心和她周围的人们与报刊/庄文泉等//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2008年第1期
冰心文学观的当代意义/王开志//当代文坛2008年第1期
怀念冰心老人/王一地//文艺报2008年1月5日
论冰心与中国儒家文化/周超飞//广西师院学报2008年第2期
冰心:一个大写的女人:在全国冰心文学系列讲座上的演讲(摘录)/盛英//扬州大学学报2008年第4期
译诗对冰心诗歌创作何翻译的影响/邓卫望邓//西华大学学报2008年第6期
巴金、冰心、老舍的精神形态分析/巫晓燕//沈阳师大学报2008年第6期
用生命把爱的灯点燃:忆世纪老人冰心/邹士方//博览群书2008年第7期
烟台召开冰心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冰心馆同时开馆/陆梅//文学报2008年8月7日
冰心创作中母性之爱的复杂性/李玲//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8年第3期//人大J3,2008年第8期
圣洁的母爱与杂糅的泛爱:论冰心“爱的哲学”对基督教文化的接受与超越/周超飞//湘潭大学学报2008年第3期
感性的觉醒与理性的匮乏:从冰心小说看“五四”启蒙主义文学的局限性/季桂起//齐鲁学刊2008年第6期
在传统与反传统之间:冰心的恋爱、婚姻与家庭观念简论/许丹成//名作欣赏:文学研究2008年第7期
浅析基督教文化对冰心、林语堂创作的影响/曹迪//理论界2008年第12期
佚文《惆怅》:冰心唯一一部爱情小说的意义/方锡德//长江学术2008年第3期
现代家庭的设计与女性/民族的发现:从冰心《两个家庭》的悖论说起/(韩)任佑卿//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8年第3期
《关于女人》:一个独特的女性主义前文本/程懿//宜春学院学报2008年第1期
“坚守”与“留守”:从《关于女人》到《等》/杨小青//文艺争鸣2008年第8期
老酒醇香沁人心脾:冰心散文新论/刘柯//现代语文2008年第31期
《红楼梦》是过时落后的文学吗?:驳残雪的文学观及其对《红楼梦》的偏见/古大勇,李丽//当代文坛2008年第2期
刀锋艺术与世俗生活:论残雪的“文学笔记”/叶立文//山花2008年第7期
卡尔维诺的《宇宙连环画》/残雪//青年文学2008年第1期
关于《红叶》/残雪//山花2008年第5期
那里就是她生活的地方/张颐雯/北京文学原创版2008年第2期
趋光运动:童年的精神图景/残雪//小说界2008年第1期
自我的分裂与探寻:关于残雪的精神世界/栗丹//渤海大学学报2008年第4期
残雪和她的城堡/何英//文学报2008年9月4日
生命的梦魇:论残雪小说《黄泥街》的叙事策略/金蕾蕾//名作欣赏:文学研究版2008年第1期
“无意识”领域的现代叙述:残雪小说的现代主义解读/刘晓文//河南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第1期
残雪小说意象描绘的寓言意味/莫瑕//现代语文2008年第7期上
“可写文本”?“可读文本”?:试分析残雪《三位一体》/张敏捷//湘潭师院学报2008年第4期
“游离”结构:论残雪新长篇《最后的情人》/王雪伟//当代文坛2008年第1期
残雪《末世爱情》中的意象解读/王晶//华中科技大学学报2008年第3期
残雪小说:半巫半梦中的“灵魂”世界:以《山上的小屋》为例/施津菊,吴晓棠//名作欣赏2008年第4期
关于“我是”的一种叙述:残雪《山上的小屋》细读/李本东//理论与创作2008年第4期
感天动地救风尘:曹明霞小说集《这个女人不寻常》读后/徐坤//大舞台2008年第3期
美丽的樱花:记女作家沉樱/章洁思//博览群书2008年第10期
婚恋的虚白与女性生命体验的具化:论沉樱的小说/周睿//现代语文2008年第16期
陈丹燕:生命中最好的十年给上海/舒晋瑜//中华读书报2008年4月16日
陈丹燕:对一座城市尽自己的责任/蒋楚婷等//文汇读书周报2008年8月22日
“作家要为城市心灵成长史负责”:陈丹燕谈新作《永不拓宽的街道》/金莹//文学报2008年8月21日
论陈衡哲小说中的全球化意识/黄红春//赣南师院学报2008年第1期
“陈衡哲”是谁?/刘超//书屋2008年第2期
陈衡哲:《小雨点》再版本/陈子善//文汇读书周报2008年4月25日
陈衡哲散文的美学特质/朗学初//广西社会科学2008年第8期
陈敬容的清华诗缘:早期佚诗与离乡出走事件//陈俐//新文学史料2008年第3期
受伤的力量:论陈染小说的反抗与寻找主题/李旺//语文学刊2008年第1期
孤独的灵魂:论陈染及其创作中的“孤独”/何志霞//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8年第3期
寻常的,尴尬的/陈蔚文//中篇小说选刊2008年第2期(《葵花开》)
政治·创作主体·叙事形态:谌容小说《万年青》文本阐释/徐文明//钦州学院学报2008年第1期
对作家思想潜质与艺术真髓的精彩探寻:评管怀国的《迟子建艺术世界中的关键词》/郑丽娜//名作欣赏:文学研究版2008年第5期
迟子建:期望看到后辈作家灵魂上的叛逆/伊北//中国妇女报2008年11月6日
现代文明的伤怀者/迟子建,郭力//南方文坛2008年第1期
迟子建乡土情节的成因及其在创作中的表现/费虹//六盘水师专学报2008年第1期
迟子建:这是我唱的一曲苍凉长歌/金莹//文学报2008年10月30日
深情的回望与唯美的书写:评迟子建的《额尔古纳河右岸》/汪政//中华读书报2008年11月5日
迟子建小说——对弱势群体的关注/苗欣雨//山东文学2008年第4期
故乡情结——迟子建中短篇小说论/苗欣雨//文艺评论2008年第4期
迟子建作品童年母题中的人性刻画/刘春玲//长春工程学院学报2008年第4期
幸福是一场人性与爱的跋涉:迟子建论/梁淑彦//山花2008年第5期
论迟子建作品童年母题中的物人交感/刘春玲//海南师大学报2008年第5期
论迟子建中短篇小说的散文化倾向/张磊,柯安民//咸宁学院学报2008年第5期
用残缺去阐释美,用史诗去塑造爱:迟子建中篇小说《起舞》解读/范经华//沧桑2008年第5期
是女性主义创作吗?:对迟子建创作的一种思考/杨春雪,朱丹//当代文坛2008年第5期
解读迟子建小说中人物的诗性美/孙希娟//小说评论2008年第6期
迟子建小说的柳意象何萨满教的柳崇拜/李枫//黑龙江社会科学2008年第6期
迟子建小说:故乡情节的成因及意义/苗欣雨//山东文学2008年第7期
论迟子建的成长小说/韩会敏//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第9期
彰扬人类理想精神的歌者:作家迟子建印象//北方文学2008年第10期
论迟子建小说“后退内转”的“故乡”叙事/王秀芹//时代文学2008年第11期上
迟子建中篇小说简论/王艳荣//文艺报2008年12月16日
论迟子建小说的死亡意识/苏彦华//现代语文2008年第31期
生趣、童趣和诗趣/朱青//名作欣赏:文学研究版2008年第1期
这样的文学对生活世界有一种谦逊的态度/张新颖//北京文学2008年第1期(《草原》)
锁在深处的蜜(创作谈)/迟子建//北京文学2008年第1期(《草原》)
残缺的完美:读迟子建新作《百雀林》/徐阿兵//名作欣赏2008年第1期
性和权力:评《野炊图》性文化内涵/周礼红//名作欣赏:文学研究版2008年第2期
由“灯”开启的隐喻世界:解读《花牤子的春天》/李一//当代作家评论2008年第2期
童话中的精灵与现实中的悲悯:读迟子建的《世界上所有的夜晚》/江冰//名作欣赏2008年第 3期(世界女性文学专刊)
在死亡的废墟上重生:《世界上所有的夜晚》的文本细读/董俊//电影文学2008年第24期
一篇小说的三种读法/李云雷//作品与争鸣2008年第4期
《起舞》的得与失/刘晓南//作品与争鸣2008年第4期
凄美伤怀的哈尔滨书写:论迟子建的《起舞》/徐日君//名作欣赏2008年第7期
始知天籁本天然:读迟子建小说《逝川》/张磊//名作欣赏2008年第10期
信任的能力:迟子建小说《第三地晚餐》的文化解读/刘艳琳//中国文学研究2008年第3期
采撷之中的人生寓意:再读迟子建的小说《采浆果的人》/王立宪//名作欣赏:文学研究2008年第8期
质朴出神的叙事:读迟子建《布基兰小站的腊八夜》/关圣力//文艺理论与批评2008年第6期
评迟子建《逆行精灵》中的鹅颈女人/晓苏//理论与创作2008年第6期
迟子建祝福翩翩/薛健//文艺报2008年1月15日
池莉小说的民间文化形态及审美向度:浅议“池莉现象”/王桂青//理论学刊2008年第1期
深刻化:新世纪池莉小说创作走向/李明清//孝感学院学报2008年第1期
池莉小说中的女性意识/刘莹//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第1期
文学选刊在当代文坛作用力的一个考察:以池莉与《小说选刊》为个案/罗执廷//当代文坛2008年第2期
论池莉新写实小说的创作转型/张红红//盐城工学院学报2008年第2期
文学批评中的大众文化意识形态:从近年来的池莉批判谈起/孙桂荣//山东师大学报2008年第3期
池莉小说的“陌生化”技巧/颜琳//理论与创作2008年第4期
池莉小说中的“阴谋与爱情”/徐书奇//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8年第4期
池莉作品的美学内涵/吕娥//职大学报2008年第4期
浅析池莉的真实观/高湘//安康学院学报2008年第5期
简论池莉小说的思想与艺术/赵红玉//海南师大学报2008年第6期
穿越否定后的思索:论池莉作品中的生存哲学/王桂荣等//大连海事大学学报2008年第6期
简论池莉作品的情爱观/王晓梦//山东文学2008年第7期
透视池莉现象/康新慧//南阳师院学报2008年第8期
试论池莉小说生存意蕴的嬗变/吴跃平,肖怡然//名作欣赏:文学研究2008年第10期
论池莉小说中婚姻爱情悲剧/苏彦华//现代语文2008年第25期
池莉小说价值转向的文学现代性意义/魏鑫//现代语文2008年第31期
原欲与生命本能的凸现:解读池莉散文《怎么爱你也不够》/蔡淑敏,高卫华//名作欣赏:文学研究版2008年第1期
成长的轨迹:《生活秀》的美学意义/刘亚珍//电影评介2008年第1期
从《生活秀》《看麦娘》论池莉女性主义小说的叙事艺术/翟喜凤//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8年第6期
论池莉《绿水长流》叙事的不可靠性/游庆超等//宜宾学院学报2008年第8期
政治色彩与现代时尚:《来来往往》两种符号修辞的文化解读/俞红秀//龙岩学院学报2008年第5期
“主题”牵引下的“奔跑”:读池莉小说《来来往往》/韩彩玲//山东文学2008年第10/11期
平凡的震撼:读池莉的《所以》/刘淑青//德州学院学报2008年第1期
生命的直视 女性的悲歌:池莉的《所以》解读/刘淑青//山东文学2008年第4期
从小说《所以》看池莉创作的思想脉络/孙桂芝//昌吉学院学报2008年第6期
从《所以》刊池莉小说“女性写作”艺术的嬗变/陶春军//名作欣赏:文学研究2008年第7期
讲述知识女性最隐秘处的疼痛:解读池莉新作《所以》/吕晓洁//名作欣赏:文学研究2008年第7期
婚姻藩篱中的挣扎与救赎:池莉长篇小说《所以》解读/王剑//写作2008年第9期
又是一年花落去:池莉小说《所以》解读/胡玉洁//现代语文2008年第16期
原生状态的关怀与人文精神的缺失:浅评池莉的《冷也好热也好活着就好》/郑张清//现代语文2008年第13期
来自尘土 却不归于尘土:读池莉的小说《托尔斯泰围巾》/西慧玲//名作欣赏2008年第6期
同一经验的两种言说:关于《妊娠日历》与《太阳出世》的解读/赵?P//许昌学院学报2008年第4期
女性成长史 小城风物画:重阳长篇小说《裁缝的女儿》评论/张抗抗等//文艺报2008年10月23日
“残酷”如何成为一种“另类”之美:论“80后”作家春树及其写作/孙葳//文艺评论2008年第6期
(2)女作家(D—K)
98年的浴室/戴来//文艺争鸣2008年第2期
探寻存在本真与失“心”之痛:戴来小说论/宋洁//文艺争鸣2008年第2期
没意思的意思:关于戴来和《鱼说》/白烨//名作欣赏2008年第3期(世界女性文学专刊)
无法打开的“纽结”/张学昕//作家杂志2008年第7期
戴来作品年表//作家杂志2008年第7期
勇敢的生活是幸福的/张颐雯//北京文学2008年第12期(邓晓白《宿命》)
拳拳报国心 殷殷湘女情:读土家族青年女作家邓玉香的《情系三湘》/余义林//文艺报2008年11月20日
开花的树——笛安和她的《芙蓉如面柳如眉》/焦守红//山东文学2008年第4期
身份认同与左翼身份的确立:关于丁玲“向左转”问题的解剖/钟希明//泉州师院学报2008年第1期
丁玲与冯雪峰的“德娃利斯”情谊/赵焕亭//文艺理论与批评2008年第2期
深挚的爱:新发现的冯雪峰致丁玲的一封信/王增如//新文学史料2008年第2期
从《不算情书》谈起:丁玲与冯雪峰的真挚情感/李向东,王增如//传记文学2008年第8期
延安前期的丁玲与鲁迅杂文传统/秦林芳//鲁迅研究月刊2008年第8期
永远的异端:丁玲创作个性新探/樊会芹//洛阳师院学报2008年第3期
当代作家身份的体制化于文学转型:以丁玲为例/戚学英//海南师大学报2008年第3期
“文学不等于一般的宣传”:关于建国初期丁玲对教条主义的批判/秦林芳//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08年第1期
丁玲现代创作中女性意识与孤独意识的嬗变/刘飞娥//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08年第1期
性别政治对丁玲女性主义与个性主义的祛魅/李美皆//随笔2008年第6期
“转折”中的持守:左联时期丁玲创作中的个性思想/秦林芳//文学评论2008年第6期
丁玲延安时期创作转向的路径/华全红,寇国庆//丽水学院学报2008年第1期
论丁玲延安时期创作尴尬的成因/张丽//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第1期
真实而脆弱的灵魂:论丁玲延安时期的话语实践及其复杂性/袁盛勇,阮慧//文艺理论研究2008年第5期
从丁玲展开的马烽人生/陈为人//新文学史料2008年第2期//人大J3,2008年第9期
革命意识与个性思想的并立与抵牾:从《一天》看左联时期丁玲创作的矛盾/秦林芳//名作欣赏2008年第4期
独立性·真实性·批判性:40年代初期丁玲启蒙文艺思想论析/秦林芳//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8年第5期
女性心路的执著言说:论丁玲的创作/樊会芹//西华师大学报2008年第3期
焦虑:启蒙叙事的情感特征:以丁玲、巴金的经典文本为中心/叶诚生//名作欣赏:文学研究2008年第8期
丁玲的最后一篇作品/郑笑枫//文汇读书周报2008年11月17日
革命时代自我定义权的丧失与女性主义写作的溃败:以丁玲几篇小说为中心的分析/徐仲佳//南京师大学报2008年第1期
疯癫、死亡与父亲:探析丁玲小说意象背后的心理情结/苏桂艳//昌吉学院学报2008年第2期
抚不去的忧伤:论丁玲小说创作的另一面/樊会芹//宝鸡文理学院学报2008年第3期
论丁玲早期短篇小说的女性批判意识/马晓雁//宁夏师院学报2008年第4期
本我、自我、超我的丁玲小说/张磊//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第4期
论丁玲小说的语言变迁/王中//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8年第5期
丁玲早期小说的女性主义解析/金文野//名作欣赏:文学研究2008年第11期
“莎菲女士”在延安:丁玲对革命女性地位的探讨/盛汝真//山东文学2008年第10、11期
欲望的真相:重读《莎菲女士的日记》/晋海学//语文知识2008年第1期
陌生化与丁玲的《莎菲女士的日记》/陈智慧//中国文学研究2008年第2期
青春视角下的“莎菲形象”探析:重读丁玲《莎菲女士的日记》/刘广涛//山东师大学报2008年第2期
觉醒与陷落:《莎菲女士的日记》与《上海宝贝》中女权意识之比较/何明清//开封大学学报2008年第3期
论莎菲女性心理的自我个体生成/覃勇霞//山东文学2008年第6期
丁玲小说《韦护》的爱情悲剧探悉/陈虎//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8年第3期
对现代的希求与抗拒:从丁玲小说《梦珂》中的人体模特事件谈起/(日)江上幸子//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8年第3期
残缺的丰碑:论丁玲的长篇小说《母亲》/宋毅//怀化学院学报2008年第12期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与丁玲的创作个性/严家炎//北京大学学报2008年第2期//人大J3,2008年第6期
“一部关于中国变化的小说”:重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袁红涛//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8年第2期
欲说还羞之间:论《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的潜在意蕴/樊会芹//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08年第4期
土改与现代民族国家的生成:重读《暴风骤雨》与《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刘云//小说评论2008年第6期
不同性别视域下的异质书写:《我在霞村的时候》和《金宝娘》的互文性阅读/杨利娟//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8年第2期
共同关注下的他者形象:试比较白玫、贞贞女性角色主体性的缺失/许瑶//河南社会科学2008年第4期
荣辱观的颠倒和错位:“霞村经验”之体验的当代性/母华敏等//电影文学2008年第9期
启蒙的局限与困境:论《我在霞村的时候》的对话与潜对话/黄晓华//社会科学论坛2008年第12期
话语的博弈与整合:论《我在霞村的时候》中的多重话语/黄晓华//理论界2008年第11期
另类与先锋:文学性视野中的《三八节有感》/李军//名作欣赏:文学研究版2008年第3期
杜涯的创作心态及身份意识/赵黎波//文艺争鸣2008年第6期
“我们不能选择出生的地方”/杜涯//文艺争鸣2008年第6期
范小青与当代神秘主义思潮/樊星//小说评论2008年第1期
把短篇搁在心坎上/范小青,汪政//长城2008年第1期
温暖的现实主义:关于范小青近期的短篇小说/周景雷//南方文坛2008年第2期
范小青研究综述/秦雯//扬子江评论2008年第6期
范小青论/洪治纲//钟山2008年第6期
流动的风景,执著的情怀:范小青小说创作简论/陈娇华//阜阳师院学报2008年第6期
永远的茶树/范小青//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2008年第4期(《右岗的茶树》)
范小青研究专辑:
良知与无知:读范小青的《女同志》、《赤脚医生万泉和》/南帆
承纳与救赎:评长篇小说《赤脚医生万泉和》/洪治纲
现实主义的意义重建:从新时期文学三十年读解范小青的创作/贺绍俊
转型前后:阅读范小青/王尧
天工开物:范小青短篇小说札记/汪政,晓华
范小青的“我城”和“我乡”/何平
真情与温暖对于一个人的意义:从《赤脚医生万泉和》、《女同志》看范小青叙事风格/马季
//当代作家评论2008年第1期
范小青短篇小说评论专题:
从勤勉谈到叙事场效应/何西来
静水深流/张燕玲
普通人生和温暖的情怀/王必胜
特质及其变迁一面观/黄毓璜
后窑村的阿甘/常新
沧桑感和命运感/牛玉秋
//文艺报2008年1月3日
文革的另一根记忆之弦:评范小青的《赤脚医生万泉和》/许荣//文学报2008年4月17日
小说的世界建构及其叙事伦理:就《赤脚医生万泉和》而说/黄毓璜//扬子江评论2008年第1期
文革的另一根记忆之弦:评范小青的《赤脚医生万泉和》/许荣//文学报2008年4月17日
渺小而真实的“女同志”:论《女同志》中万丽形象/张春红//语文知识2008年第4期
世态人情的倾情关注和独特见闻:读范小青和她的《城乡简史》/陈来生//名作欣赏2008年第 3期(世界女性文学专刊)
别致的哲理小说:读范小青的短篇小说《城乡简史》/樊星//名作欣赏2008年第8期
用自己的方式写好看的小说:方方访谈//小说界2008年第6期//文学报2008年12月4日
论方方小说的性别视野/吴涛//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8年第1期
方方:爱情悲剧的诗意阐释/韩会敏//广州大学学报2008年第2期
何处是我家园:论方方小说中的女性主题/肖利庆//南宁师专学报2008年第1期
何处是家园:浅析方方小说中大龄独身女性现象/张慧//内蒙古电大学刊2008年第3期
方方作品中病变人性的剖析/骆雁//齐齐哈尔大学学报2008年第4期
历史叙述中的启蒙意识:评方方新作《武昌城》/孔刘辉//当代文坛2008年第1期
日常生活中的历史之重:评方方的小说《武昌城》/晋海学//名作欣赏2008年第12期(文学研究)
女性的扣问:何处是我家园:从女性文学视角看方方小说《奔跑的火光》/方芳//西安石油大学学报2008年第1期
四处突围的乡下女性:析方方《奔跑的火光》/林进桃//语文学刊2008年第1期
现代知识女性的情感困惑:解读方方的《树树皆秋色》/陈昭明,倪晓华//山东文学2008年第8期
从《万箭穿心》看方方创作的情感变化/李冬影//2008年第12
望不到边的草地哟,路怎么那么长……冯秋子散文集《寸断柔肠》人性救赎主题探索/马明奎//艺术广角2008年第4期
阅读与写作:塑造新女性的方式:以冯沅君创作为例/张莉//中国文学研究2008年第1期
冯沅君小说研究现状述评/杨秀//绵阳师院学报2008年第1期
冯沅君小说创作的思想价值论/杨现钦//河南师大学报2008年第2期
冯沅君小说女性主体意识探析/张亚璞//河南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第3期
冯沅君《春痕》的出版时间/杨铸//中国现代文学丛刊2008年第1期
冯沅君和她的词学研究/曾大兴//广州大学学报2008年第11期
关于蜕变的录相:评付秀莹长篇小说《我是女硕士》/梁晓声//文艺评论2008年第6期
当代知识女性生存与精神的双重困境:读付秀莹长篇小说《我是女硕士》/谭五昌//文艺评论2008年第6期
雪域女儿情:格央散文论/黄慧//现代语文2008年第7期上
格致散文启示录/毕光明//文艺争鸣:理论综合版2008年第4期//人大J3,2008年第8期
文学是从泥土里生长出来的树:访谈作家葛水平/本刊记者//小说界2008年第2期
葛水平小说论/孟繁华//文艺争鸣:理论综合版2008年第2期
葛水平专辑(栏目主持:白烨)
俗中见雅 平中有奇:关于葛水平
葛水平小说论/肖敏,张志忠
残酷现实中的诗意人生:论葛水平的小说/李梦
葛水平乡土小说漫谈/王锐,宋云
“献身日常要求”的女人/葛水平小说的女性形象分析/黄丹,黄英
走过时间,走过山河/葛水平
//当代文坛2008年第1期
边缘的女性与女性的边缘/傅书华//作品与争鸣2008年第1期(《比风来得早》)
衣锦还乡的悲喜剧/段崇轩//作品与争鸣2008年第1期(《比风来得早》)
男女、生死和情义:2004年葛水平的中篇小说《喊山》及其他/孟繁华//名作欣赏2008年第 3期(世界女性文学专刊)
网络有生死对称的两片嘴唇/葛水平//中篇小说选刊2008年第3期(《纸鸽子》)
葛水平小说的女性意识/陈树义//当代文坛2008年第4期
消失的生活与时间有关/葛水平//青年文学2008年第9期(《我望灯》)
面具化的成长历程与冷漠式的青春哀伤:解读龚芳长篇小说《面孔之舞》/欧娟//理论与创作2008年第4期
顾艳长篇小说《荻港村》:苍凉壮丽的乡土史诗/石一宁//文艺报2008年12月16日
关于女作家关露的六封信/丁言昭(辑注)//新文学史料2008年第4期
传统女性主义的一次无意识回归:读郭严隶长篇小说《浮土》笔记/雷达//当代文坛2008年第3期//人大J3,2008年第9期
传统女性主义的无意识回归:郭严隶长篇小说《浮土》/雷达//文艺报2008年2月16日
韩小惠的“大院”之梦/许建辉//文艺报2008年10月30日
夜行的苦吟者:寒烟及其《截面与回声》/邱婧//星星2008年第10期
“我总是尽量避免意义的明确”:与何玉茹对话/姜广平//莽原2008年第3期
黄蓓佳研究述评/鈡名诚//毕节学院学报2008年第5期
错位的生命之叹:评黄蓓佳的《所有的》/杨琼//小说评论2008年第1期
沉入时间的深潭:读黄蓓假长篇新作《所有的》/王颖//扬子江评论2008年第3期
所有的感受:随想黄蓓佳《所有的》/吴锐//扬子江评论2008年第3期
青春:拒绝遗忘的历史:黄蓓佳长篇小说《所有的》/汪政//文艺报2008年5月13日
一个酱园,一个世界:评黄蓓佳的新作《所有的》/安静//小说评论2008年第6期
乘着圣洁的想象到世俗:读黄蓓佳的小说《所有的》/田泥//当代文坛2008年第6期
生命的尊严和价值之歌:评黄蓓佳儿童小说新作《你是我的宝贝》/汤锐//文汇读书周报2008年8月22日
黄蓓佳:成人文学让我释放,儿童文学让我纯净/陈香//中华读书报2008年8月20日
黄静英:被尘封的女翻译家和小说家/郭延礼//文汇读书周报2008年9月19日
心灵在文字间放飞:评黄霞君散文集《放飞心灵》/王聚敏//文学报2008年4月10日
寄放在这个世界的另一地址/黄咏梅//文艺争鸣:理论综合版2008年第2期
黄咏梅小说的冷峻与宿命感/江冰//文艺争鸣:理论综合版2008年第2期
时代变迁中的拒绝与怀念:评黄咏梅《契爷》/员淑红//小说评论2008年第4期
爱爬格子的黄宗英/钱汉东//文汇读书周报2008年5月9日
听黄宗英老人谈往事/罗银胜//文汇读书周报2008年10月31日
失声的缺口:纪尘的女性写作/肖晶//南方文坛2008年第2期
论蒋韵的文学追求/戴红稳//琼州学院学报2008年第1期
蒋韵小说女性悲情书写及其文学意义/戴红稳//小说评论2008年第4期//海南师大学报2008年第2期
对纯美爱情的推崇与置疑:蒋韵长篇小说《隐秘盛开》解读/张溪潺//沈阳师大学报2008年第5期
情关何处:读蒋韵《心爱的树》/郭素平//名作欣赏2008年第 3期(世界女性文学专刊)
爱情书写中的文化认同与性别视野:关于蒋韵《心爱的树》/郭剑卿//名作欣赏2008年第8期
守护人心温暖的品质:蒋韵《心爱的树》的叙事伦理意义/梁艳芳//名作欣赏2008年第12期(文学研究)
仇恨与信仰搅拌的苦酒:读蒋韵的《英雄血》/贺绍俊//北京文学2008年第10期
人、历史与生态:蒋子丹散文简论/单正平//海南师大学报2008年第3期
疼痛,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洁尘随笔审美特性论/刘敏//当代文坛2008年第6期
提着花篮赶路的女巫金玲子:读金玲子和她的《越人歌》/北野//中外诗歌研究2008年第3期
时光的化骨绵掌/金仁顺//作家杂志2008年第7期
甜蜜的怀疑论者/程德培//作家杂志2008年第7期
金仁顺作品年表//作家杂志2008年第7期
近朱者说/金仁顺//文学报2008年8月14日
金仁顺:迷恋短篇,追求好故事/陈竞//文学报2008年9月25日
民族身体的跨国置换及其身份归属偏执的暧昧:论九丹《乌鸦》中的力比多实践/朱崇科//中外文化与文论2008年总第16辑
诗意的西部和女性的自我诠释/李占祥//文艺报2008年10月30日
(3)女作家(L)
蓝蓝:从“介入现实”到“超出现实”/冒建华//文艺争鸣2008年第6期
砾石中的微神:读蓝蓝的诗/孟潇//星星2008年第12期
保姆李兰·作家李兰/舒晋瑜//中华读书报2008年7月23日
知我者谓我心忧/李兰妮//上海文学2008年第1期
发自生命和心灵的呐喊:访《旷野无人——一个抑郁症患者的精神档案》作者李兰妮/李麦//文学报2008年7月10日
这是一次伟大的启蒙/贺绍俊//中华读书报2008年7月9日
血性写作中的对立和破碎:论李轻松的诗/冯雷//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第4期
土族女诗人李宜晴思乡念国诗词之探悉/王宝琴//青海师专学报2008年第6期
作者的位置/李月峰//中篇小说选刊2008年第6期(《百密一疏》)
探析林白小说中的“姐妹情谊”/王纬//南方论刊2008年第1期
“自我”与“他者”的战争:论林白小说的复调性/杨永明//绵阳师院学报2008年第1期
林白小说创作转型意义评析/文建忠,李秋菊//湘潭师院学报2008年第3期
中国当代女性书写的新径:林白个人化写作向社会化写作的转换/颜琳//求索2008年第4期
徘徊在轨道上的“安娜”:父权统治下的牺牲品及其反抗:陈染、林白作品的女性主义解读
/梁香伟//洛阳师院学报2008年第4期
《万物花开》后的林白/何英//文学报2008年9月25日
林白小说中的个人记忆与女性时间:以《一个人的战争》为例/李迎丰//河南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第3期
“把自己从纸上解救出来”:阅读《致一九七五》/何平//扬子江评论2008年第1期
个人记忆的温暖回归:读林白最新长篇小说《致一九七五》/谢琼//名作欣赏2008年第3期(世界女性文学专刊)
狂想带我们飞翔:读《致一九七五》和《漫游革命时代》/申霞艳//当代作家评论2008年第3期//人大J3,2008年第8期
形式·成长·语言:论林白的《致一九七五》/洪治纲//南方文坛2008年第3期
刑德之下的格心与遁心:关于《致一九七五》的随想/胡传吉//当代作家评论2008年第3期
回望1970年代:林白《致一九七五》与韩东《小城好汉之英特迈往》合论/王春林//扬子江评论2008年第3期
返回历史,重构历史:从《致一九七五》论林白的创作转向/曹霞//理论与创作2008年第4期
在漫游中狂想:林白长篇小说《致一九七五》/张燕玲//文艺报2008年5月6日
飞翔的民间本原之躯:解读林白小说《万物花开》中的身体意识/孔莲莲//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08年第4期
黑色太阳光:解读林白的小说《说吧,房间》/吴海燕,毛嘉宾//山东文学2008年第5期
一个建筑学家营建的诗歌:浅析林徽因诗歌的建筑美/孙立春,王建浩//名作欣赏:文学研究版2008年第3期
林徽因散文的诗性美/陈邑华//闽江学院学报2008年第3期
“建筑家的眼睛,诗人的心灵”:论林徽因作品的“建筑意”/辛禄高,韩锋//电影文学2008年第4期
论林徽因小说叙事的影像化特征/田悦芳//电影文学2008年第3期
林那北:看似平常也曲折/林那北,马季//大家2008年第5期
小说的“核”与层次感/李雷//作品与争鸣2008年第12期(林那北)
女性、悲剧与符号暴力/张勇//作品与争鸣2008年第12期(林那北)
诗:独一无二的境地(创作谈)/林雪//星星2008年第1期
从大地和心底升起的诗:评林雪诗集《大地葵花》/庄伟杰//艺术广角2008年第2期
跨越自我灵魂的飞跃:读林雪及其诗集《大地葵花》/龙扬志//名作欣赏2008年第 3期(世界女性文学专刊)
致“赫图阿拉”:“痛使我坐卧不安”:论林雪的《大地葵花》/黄平//当代作家评论2008年第4期
论凌力历史小说创作的审美风格/陈娇华//赣南师院学报2008年第1期
穿越历史烟尘的女性目光:论凌力的历史写作/季红真//文学评论2008年第6期
论凌叔华对女性生存的思考/李翠芳//社会科学评论2008年第4期
锦心绣口之外:凌叔华的异样情缘/蔡登山//传记文学2008年第10期
论凌叔华与林海音小说的女性关怀书写/刘秀珍//湖南工业大学学报2008年第2期
蜗牛背上的壳:论凌叔华小说中的旧式女性形象/董俊//山东文学2008年第4期
论凌叔华对女性生存的思考/李翠芳//社会科学评论2008年第4期
画意淋漓 风怀清逸:论凌叔华小说的绘画美/崔涛//名作欣赏:文学研究版2008年第4期
论凌叔华小说中的美学意蕴/李瑞芬//现代语文2008年第7期
擦肩而过的两道平行线:凌叔华笔下的女性婚姻/董俊//电影文学2008年第12期
写意人生:读凌叔华《疯了的诗人》/张扬//语文学刊2008年第1期
夜阑人静时“微透的清芬”:读凌叔华小说《酒后》/何希凡/名作欣赏2008年第2期
一曲双奏:论《古韵》与《呼兰河传》的童年叙事/吴军英//淮海工学院学报2008年第3期
凌叔华散文研究综述/王志明,麻屋成//广西社会科学2008年第3期
触摸沉甸甸的历史:《散落的真珠》编辑出版前后/高艳华//文汇读书周报2008年4月4日
在文字中/艾云//百花洲2008年第2期
人生是一个演的过程/刘三田//青年文学2008年第2期(《花案》)
刘静的小说艺术/李美皆//文艺报2008年3月13日
军旅女性形象的一次刷新——我读刘静《戎装女人》/雷达//文学报2008年8月28日
军中女杰的悲喜剧:读刘静长篇小说《戎装女人》/白烨//文艺报2008年9月25日
平凡生活中的意义建构:读《戎装女人》/李静滢//文汇读书周报2008年9月26日
《你别无选择》:别无选择的人别来无恙/周晓枫//人民文学2008年第11期
庐隐笔下女性情感命运的困惑与冲突/冯晓青/名作欣赏:文学研究版2008年第2期
时代女性与女性病体:重读庐隐小说的身体书写/林幸谦//南开学报2008年第2期
论庐隐散文的审美风格/刘永睿//甘肃联合大学学报2008年第6期
“我曾无意中丢下一粒种子……”:与鲁敏对话/姜广平//莽原2008年第2期
历史、主体性与局限的魅力:评鲁敏的小说创作/孟繁华//扬子江评论2008年第1期//人大J3,2008年第7期
鲁敏论/施战军//钟山2008年第1期
扬“善”表理想 揭“恶”为疗救:评鲁敏的中篇小说/黄绮冰//小说评论2008年第3期
漫不经心的信仰:鲁敏写作印象/刘醒龙//中国作家2008年第5期
没有幸福 只有平静:小声地说小说/鲁敏//芙蓉2008年第5期
在“故乡”的画布上描摹“善”:鲁敏小说解读//小说评论2008年第5期
追问与追怀:鲁敏中短篇小说创作论/潘盛//艺术广角2008年第6期
距离与欲望的“关系学”:鲁敏小说的叙事支柱/程德培//上海文学2008年第10期
鲁敏专辑(白烨主持):
“底层”、魅惑与小说的可能性:读鲁敏的中短篇小说/李云雷
鲁敏小说解读/贺绍俊,阎晶明
没有幸福 只有平静:小声地说小说/鲁敏
//当代文坛2008年第6期
主角其实是“东坝”/鲁敏//小说选刊2008年第2期(《纸醉》)
我有一个梦/鲁敏//中国作家2008年第5期(《超人中国造》)
镜中的繁复与荒凉:关于鲁敏的《墙上的父亲》/张庆华//小说评论2008年第3期
东坝的悲情与风情:评鲁敏《风月剪》/陈骏涛//文学报2008年7月3日
年来更识荒寒时 写到湖山总寂寥:评丁言昭《悲情陆小曼》/夏雪飞//文汇读书周报2008年10月24日
女性诗歌的另一种风景:陆忆敏诗歌研究/陈利//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第2期
出梅入夏:陆忆敏的诗/余夏云//江汉大学学报2008年第6期
路也:悖论的存在和隐秘的书写/王洪岳//文艺争鸣2008年第6期
郊区的激情/路也//文艺争鸣2008年第6期
在爱情中定居:路也诗歌的情感模式/王茜//现代语文2008年第10期
从素朴到丰富:潞潞的短诗/西川//江汉大学学报2008年第6期
罗淑与现代乡土小说/张桂枝//河南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