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外国妇女史、性别文化史研究
父亲缺失研究评述/陈小萍//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8年第6期
伊斯兰教的社会性别解读/董锦霞//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8年第6期
论日语中的“性别歧视”现象/文佳//中北大学学报2008年第1期
东京都推进男女平等的政策措施及经验/王伟军//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8年第1期
日本女性史研究概况/张丽华//妇女研究论丛2008年第3期
日本女性社会保障政策评析/李宇征,王云胜//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8年第5期
从生态女性主义解读宫崎骏的《风之谷》/陆杨等//电影文学2008年第24期
试论中韩俗语中传统女性的从属地位/苏向丽//云南师大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08年第3期
韩国女性ICT教育现状及相关政策分析/定坤//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8年第1期
韩国两性平等教育发展及对我国女性教育改革的启示/金香花//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8年第2期//人大D423,2008年第4期
日常生活与底层的真实表述:评《女工1970:她们的反历史》/芦恒//社会学研究2008年第6期(韩国,金元著)
韩国的高丽妇女史研究综述/崔鲜香//山西师大学报2008年第2期
诗意与尊严共鸣:韩剧中女性形象的建构/王新菊等//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第4期
解读韩国女性电影中的女性形象/张瑞//电影文学2008年第8期
“娜拉”回来后会怎样?:从韩国偶像剧看现代女性的生存困境/王美红//电影评介2008年第15期
传统文化与心理学视野下的父亲意象研究回顾/张富洪,申荷永//河南师大学报2008年第4期
慈善与西方妇女自我意识的觉醒/宋严萍//上海师大学报2008年第2期
西方夫妻权力研究理论述评/张丽梅//妇女研究论丛2008年第3期
西方语言与性别研究方法/荣红//外语学刊2008年第5期
试析女性参政配额制在欧盟国家中的运用和发展/张迎红//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8年第4期//人大D423,2008年第6期
欧盟家庭友好政策的性别视角分析:以父母假指令为例/吕亚军//妇女研究论丛2008年第1期
欧盟促进女性参与科技创新的政策语措施述评/赵叶珠,傅春晖//妇女研究论丛2008年第1期
奥林匹克运动中的女性:告别沉默的“他者”/赵玉,陈炎//南京大学学报2008年第4期
《三色》中的后女性主义/何李新//安阳师院学报2008年第6期(波兰电影)
教堂门口的五次婚礼:从巴斯妇人看英国中世纪女性财产权/徐晓东//绍兴纹理学院学报2008年第5期
英国女性主义妇女史研究的典范:读《近代早期英格兰的妇女,1550-1720》/舒丽萍//妇女研究论丛2008年第5期
教堂门口的五次婚礼:从巴斯妇人看英国中世纪女性财产权/徐晓东//绍兴纹理学院学报2008年第5期
女性主义视野下的英国工业化进程研究:读王晓焰《18-19世纪英国妇女地位研究》/白述亮//四川师大学报2008年第6期
浅析战后英国少数族裔女性职业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王云会//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8年第3期
汉英语言中的性别差异及其成因研究/张若兰登//现代语文2008年第24期
英语词汇中的性别歧视/张慧敏,李娟//湖南工程学院学报2008年第2期
基于商务英语语料库的性别词汇研究/李泽莹//暨南学报2008年第2期
英国家庭法对非婚同居关系的承认与保护/周应江//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8年第1期
从对立到共存:女性主义者的一次反思之旅:评《探戈课》之女性主义审美特征/袁岚//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8年第2期(英国萨莉·波特)
法国家庭政策及其对支持妇女平衡工作家庭的作用/和建花//妇女研究论丛2008年第6期//人大D423,2009年第2期
父权文化下的女性魅力模式:电影《第五元素》女性角色分析/文丽君//电影评介2008年第19期(法国)
试论卢梭的女性观/许丽//河海大学学报2008年第1期
瑞典社会性别主流化模式初探/齐琳//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8年第3期
从嫁妆的来源透视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性别关系/程新贤//理论界2008年第1期
从生育透视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性别关系/程新贤//上海师大学报2008年第3期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黑人妇女俱乐部的活动/郭桂丽//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8年第2期
从英语词汇的变化看美国妇女地位的提高/毕秀英//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2008年第2期
美国当代女权运动中女性内部差异凸现的原因和影响/侯尤玲//唐山师院学报2008年第4期
美国妇女争取选举权的起因探析/张华//商丘师院学报2008年第7期
美国和瑞典社会福利制度中妇女利益的差异/王梦晓//安徽师大学报2008年第6期
试论美国妇女争取堕胎权利的斗争/黄贤全//西南大学学报2008年第6期
知、行与社会政策:思考美国妇女与法律/(美)辛西娅·富赫斯·爱泼斯坦著;陈思译//国际社会科学杂志2008年第2期//人大D423,2009年第4期
解构男性凝视:《致命诱惑》、《赤裸惊情》和《本能》中的受虐倾向、女性观众和致命女郎/(美)米兰达·许尔文;公冬青译//世界电影2008年第6期
福斯特:我是哈佛校长,不是哈佛女校长/杨澜//中国妇女报2008年4月2日
美国职业场所中性骚扰法律制度研究/Jeffrey I. Pasek Alan M.Lerner ;卢杰锋译//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8年第2期
美国双亲家庭中父亲男性气质的家庭化/李强//中国女性主义2008年6月总第10期
对《纽约时报》中女性标记性词语的社会透视/杨艳华//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8年第4期
死亡作为一种表达:《末路狂花》的性别诗学批评/王惠等//电影文学2008年第24期
对《廊桥遗梦》中女权主义的再思考/邵明霞//电影文学2008年第16期
美国男性的生存处境:从《美国丽人》看美国男性气概危机/张明娟//戏剧文学2008年第8期
德·帕尔玛惊悚片中的性别关系和双重体验/徐海龙//当代电影2008年第1期(好莱坞导演)
电影《泰坦尼克号》的女权主义解读/曾锋//电影文学2008年第3期
从三部影片看家庭/婚姻对女性的围困和女性自我实现的艰难/朱郁文//电影文学2008年第7期
性别政治与娱乐经济:2000年后美国女性电视剧发展之路/南华//当代电影2008年第12期
女人不是他者:对电影《蒙娜丽莎的微笑》的女性主义解读/陈燕//电影评介2008年第23期
女性主义艺术家舍曼解读/吴海恩,郭莉虹//美术之友2008年第3期
加拿大妇女运动与其社会政治上的进步/王红艳//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8年第5期
好莱坞新式的反女权主义的男权回潮/(加拿大)谢里尔·文特;张颖译//世界电影2008年第2期
社会组织与亲属制度研究/张岩//社会学研究2008年第1期(澳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