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性别、文学研究与批评之(三)港、澳、台及海外华文文学
时间:2009-05-11   作者:

谢玉娥整理

1. 总论
儒文化的同根传承与异质变奏 世界华文女性文学"二爱"化抒写比较 张岚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2003年第4期
女性文学 浮出历史地表的另一含义 黄万华 香港文学2003年第11期
我看东南亚华文女性文学 林丹娅 文艺报2003年2月18日
东南亚华文生态中的女性写作 林丹娅 厦门大学学报2003年第3期
女作家的心声(访谈录) 阿琪 文汇报2003年3月7日 读者导报2003年总926期7版
文化身份与边缘书写;从华裔女作家看华人写作的特质 肖薇 四川大学学报2003年第3期 人大J3,2004年第1期
苦闷的性质,是相同的 杜霞 中国图书商报书评周刊2003年10月10日("海外风铃丛书")
香港情与爱 回归前的小说叙事与欲望 赵稀方 当代作家评论2003年第5期
香港情与爱 回归后的小说叙事与欲望 王德威 当代作家评论2003年第5期 人大J3,2003年第11期
"看"与"被看" 香港电影中的女性形象透视 张燕 电影艺术2003年第2期
海峡两岸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之比较 罗婷,丁伊莎 湖南社会科学2003年第6期
跨越海峡的眺望 大陆与台湾当代女性散文比较 高卫华 当代文坛2003年第6期
台湾新女性主义文学对婚姻自主的全新理解 刘红林 现代台湾研究2003年第4期
后现代语境下的女性主义 论90年代台湾女性文学创作的思想资源 李娜,王丹丹 文艺争鸣2003年第5期
台湾同性恋小说叙事策略的变迁 罗显勇 华文文学2003年第4期
论90年代台湾女性小说的"性别策略" 李娜,施建军 当代文坛2003年第5期
论台湾女性散文的艺术品格 王进,曾明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2003年第3期
台湾女性散文的审美价值 高卫华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3年第11期
多情缠绵的爱情小夜曲 读三位台湾女诗人的抒情小诗 钱虹 名作欣赏2003年第7期
漂泊心灵 北美华文女作家笔下的漂泊性及其殊异 张凤 南昌大学学报2003年第5期
⒉ 作家、作品研究(作家姓名以汉语拼音音序排列)
死去的灵魂在记忆中复活 叶舒宪 中国图书商报书评周刊2003年8月29日(贝拉)
中产阶级的"摩登"写作 孟繁华中国图书商报书评周刊2003年8月29日(贝拉)
唯美主义的追求者 侧记蔡丽双和"玉雕冰心"的诞生 王炳根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03年第4期
爱在她的诗核里 访蔡丽双 张诗剑 诗刊2003年6月下半月刊
生活处处皆是诗 读《一片冰心》有感 陈辉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03年第4期(蔡丽双)
人生的三种书写 读陈若曦早期作品 王静 台湾研究集刊2003年第1期
情感与理智 陈香梅的小说创作 丁珺 华文文学2003年第3期
《韩素音自传》与《芭芭拉·布什回忆录》之比较 陈永 新乡师专学报2003年第4期
简论黄碧云小说的悲剧意识 戴红军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03年第4期
梦游者天堂 简?o散文试论 何平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03年第1期 艺术广角2003年第3期

小说与电影 从间离到暗合 简论李碧华的小说创作与电影艺术之关系 孙晓燕 华文文学2003年第2期
无止找寻的精神皈依 李碧华 从《胭脂扣》到《烟花三月》 王莹 南昌大学学报2003年第3期
李碧华小说论 李子 红岩2003年第4期
辩证之美 读李乐薇的《我的空中楼阁》 姚洋音 名作欣赏2003年第7期
《我的空中楼阁》的语言艺术 张家恕 名作欣赏2003年第7期
给自己的生活重新命名 读《我的空中楼阁》 霍军 名作欣赏2003年第7期
儿子眼中的林海音 一个勇敢、正直、爱国的人 张阿利 文艺报2003年2月18日
林海音与纯文学 傅光明 文艺报2003年12月9日
海音未远 何标 文艺报2003年12月9日
她的人生充满阳光与正气 周玉宁 文艺报2003年12月9日(林海音)
论林海音的文学史地位 阎纯德 华文文学2003年第5期
用悲天悯人的襟怀 察中国妇女之苦痛 浅析台湾女作家林海音小说主题的意蕴 周艳丽 殷都学刊2003年第4期
永不坠落的昨夜星辰 论林泠的诗作 卢红敏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03年第4期
神聊林湄的散文 (法国)祖慰 台港文学选刊2003年第12期
"求取菩提开花的喜悦" 评菲律宾林素玲的散文 古远清 写作2003年第4期
温馨的人情人性之美 林婷婷散文浅析 袁勇麟,俞佩琳 华文文学2003年第4期
全球化语境中的跨文化"杂文" 评龙应台的杂文创作 林彦 厦门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第2期
"龙旋风"刮到香江 江迅 文学报2003年9月11日
立体空间中的女性悲悯 评旅法华人作家鲁娃的长篇小说《女儿的四季歌谣》 郭媛媛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03年第3期
文坛双璧 交映生辉 司马攻梦莉散文之比较 陈贤茂,杜丽秋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03年第1期

自我的叙述与叙述的自我 试析聂华苓小说的逃亡主题 袁园,江合友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03年第2期
"三斗坪的故事" 论聂华苓的长篇小说《失去的金铃子》 胡德才 三峡大学学报2003年第2期
论台湾作家欧阳子小说的现代性 马金起 山东社会科学2003年第6期
在人心的原始森林中探索 台湾女作家欧阳子小说解读 樊洛平 郑州大学学报2003年第6期
论台湾女作家琦君的怀旧散文 杨俊华 华南师大学报2003年第1期
纯真人性的展现与实证 我观三毛 唐嘉荣 学术探索2003年专辑
三毛散文丛谈 罗学连 宜宾学院学报2003年增刊
故国之歌声召唤异乡的灵魂 法籍华人女作家山飒小论 法国文化圈中的华人文学之二 钱林森 当代外国文学2003年第2期(本名阎妮,1972年生于北京,1990年赴巴黎)
旅法作家山飒 不相信男人的力量 隗瑞艳 中国妇女2003年6月(上半月)
山飒,留学法国的中国才女 隗瑞艳 海外求学2003年第9期
法国华裔作家山飒小说的叙述角度 鲁进 中华读书报2003年11月5日
棋逢对手 读山飒小说《围棋少女》 张抗抗 中国妇女报2003年1月20日
从《围棋少女》的获奖,谈海外华人作家的成功之道 万之 海峡2003年第10期
超越性别的写作 论施叔青香港时期的创作 陆雪琴 华文文学2003年第2期
都市女性的情殇 论施叔青都市小说中女性情感状态 杨利娟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03年第2期
女性主义建构与殖民都市百年史 论施叔青的长篇小说《香港三部曲》 凌逾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03年第4期
雪泥鸿爪的生命隐喻(访谈) 孙康宜,王雪瑛 中国图书商报书评周刊2003年8月22日
心灵的资产 访华裔女作家孙康宜 王雪瑛 文学报2003年11月20日
论台湾资深女作家王琰如的文学道路(下篇) 谈王琰如散文 储盈等 常州工学院学报2003年第1期
文学梦,撑一生 访香港女作家王而山 文学报2003年7月31日
当香水落如凡间 袁楠 中国图书商报书评周刊2003年3月7日(吴蓓薇)
在艰难时世的夹缝里恋爱 王立刚中国图书商报书评周刊2003年6月27日(吴淡如) 主持人的话
1. 西西小说与香港意识 赵稀方
2. 阳光地带的梦 西西《象我这样的一个女子》的意义结构 董炳月
华文文学2003年第3期
浅论席慕容的创作内涵 张丽云 玉溪师院学报2003年第7期
我是鄂温克的荣誉公民 访台湾作家席慕容 朱合欢,罗四鸰 文学报2003年9月18日
怜爱与珍惜 论席慕容散文的特色 陆明 辽宁工学院学报2003年第1期
席慕容与萧红散文创作同异论 房萍 锦州师院学报2003年第5期
伤的画意 席慕容诗歌品评 高云 阜阳师院学报2003年第1期
席慕容诗歌的现代意识和古典情怀 卞明华 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第5期
边缘光影布清芬 重读席慕容兼评其新集《迷途诗册》 沈奇 台港文学选刊2003年第10期
一个"女兵"的消沉 谢冰莹前后期思想变化及其成因 李夫泽 安庆师院学报2003年第2期
谢冰莹创作启示录 李夫泽 临沂师院学报2003年第2期
谢冰莹的《女兵自传》 李夫泽 湖南社会科学2003年第1期
谢霜天 拥抱乡土的客家情怀 樊洛平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03年第4期
生命因爱而美丽 台湾女作家杏林子的生命历程 化夷 海峡两岸2003年第8期

严歌苓作品中的悲悯与荒诞 李晓林 小说评论2003年第1期
冷静的忧伤 从严歌苓的创作看海外新移民文学的特质 (美)陈瑞琳 华文文学2003年第5期
严歌苓在写作中保持高贵 沿华 中国文化报2003年7月17日
论严歌苓小说中人物的失语症 李亚萍 华文文学2003年第3期
最时髦的富有是空空荡荡 严歌苓短篇小说艺术初探 陈思和 上海文学2003年第9期
我写《老人鱼》 严歌苓 中篇小说选刊2003年第1期
"扶桑"薄如纸 刘绪源 文汇读书周报2003年1月17日
论《扶桑》的历史叙事 陈涵平 华文文学2003年第3期
民族寓言与复调叙述 《扶桑》与《她名叫蝴蝶》比较谈 杨红英 华文文学2003年第5期
特殊视点下华文文学与华裔英语文学中的女性书写比较 从《扶桑》与《一百种秘密感受》说起 张琼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03年第3期(严歌苓,谭恩美)
我的动物世界 严歌苓 中篇小说选刊2003年第6期(《爱犬颗勒》)
犬之初,人之初 严歌苓 小说选刊2003年第12期(《爱犬颗勒》)
让心理的永远属于心理 从《我不是精灵》谈严歌苓的创作 赵跃鸣,黄静 江南大学学报2003年第4期
男性叙述下的女性传奇 读严歌苓《倒淌河》 (香港)李仕芬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03年第4期
审丑 严歌苓《审丑》解读 李仕芬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2003年第4期

故园千里隔 休戚总相关 试析叶嘉莹诗词中的"中国情结" 朱巧云 暨南学报2003年第1期(加拿大)
女性视角 从婚恋到社会现实 亦舒的小说世界 贾丽萍 华文文学2003年第2期
男人与女人的进步 两位涓生与子君的比较 赵娟 黄河2003年第3期((亦舒《我的前半生》)
尤今比喻的文化阐释 崔庆莉 唐山师院学报2003年第3期
一曲自我放逐的悲歌 论於梨华的"留学生文学" 陈莉萍 宁波大学学报2003年第3期
名士美人出入围城 王东 中国图书商报书评周刊2003年8月15日(於梨华)
不一样的时空,一样的知识分子 读《在离去与道别之间》考萍萍 文汇读书周报2003年8月29日(於梨华)
爱的协奏曲 评张翎的《望月》 刘云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03年第3期
一些可以不说的话 张翎 中篇小说选刊2003年第6期(《羊》)
现代都市的爱情呓语 卢红敏 当代文坛2003年第4期(张小娴)
生命的笺注 张晓风诗性解释散文解读 徐光萍 江苏大学学报2003年第4期
论张晓风散文的审美风范 廖世苹,傅德岷 四川师大学报2003年第5期
用精美比喻构筑的艺术世界 论张晓风散文中的比喻 姚国建 写作2003年第8期
健笔如云,焕美如诗 论张晓风散文集《画晴》的文化品位与情感观照 赵彦杰 通化师院学报2003年第3期
论作家的艺术敏感 解读赵淑敏 姚小亭 华文文学2003年第2期
生存困境的审美揭示 赵淑侠小说透视 刘俊峰 华文文学2003年第3期
女儿的忧郁 读朱天心的《漫游者》感受创伤与断离空间 西风 中国妇女报2003年11月3日

《孽子》中的同性恋与父子关系 高照成 海南师院学报2003年第5期(白先勇)
尴尬的力量 从陈映真小说中的"父性权威"看其叙事的尴尬 颜敏 华文文学2003年第1期
人性的辉煌,男人的梦想 对于金庸小说中"一男多女"模式的文化阐释 李惠敏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3年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