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性别研究与批评”学术信息(2007)(一)
时间:2009-01-03   作者:

说明:本目录主要收集2007年国内报刊上所发表的有关“女性·性别研究与批评”内容方面的文章,分为“女性·性别·文化研究与批评”和“女性·性别·文学研究与批评”两部分,意在为研究者提供学术信息和资料参考,请勿作他用。)


一、女性·性别·文化研究与批评
(一)女性学、女性主义、妇女与性别理论研究
女性学学科建设笔谈:
  女性学学科建设面临的挑战(代编者安)/畅引婷
  女性学理论研究的几点思考/魏国英
  对高校女性学/社会性别研究课程及其教学的五点看法/王宏维
  妇女学在高等教育中的角色/杜芳琴
  女性学的学科性与跨学科性/王珺
  将性别意识纳入社会科学学科建设主流的推动实践及思考/谭琳
//山西师大学报2007年第1期
女性人类学发展及其中国本土化尝试/刘世风//妇女研究论丛2007年第1期
高等学校女性学教育的目标与定位/冯爱红//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7年第1期
略论女性学进入高校教育主流/罗萍,王秀英//武汉大学学报(哲社版)2007年第2期
女性学学科方法论的本土化:美国学者对明末清初社会性别研究的启示/彭体春//妇女研究论丛2007年第2期
摸着石头过河:学科建设视野下的女性学教育/陈方//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7年第6期
跨学科建制最接近妇女学使命/蔡双喜(报道)//中国妇女报2007年8月9日
《妇女研究国际论坛》评介/陈慧平//妇女研究论丛2007年第3期(期刊)
《国际妇女百科全书》新书发布会召开//人大D423,2007年第5期
妇女问题综合性工具书《国际妇女百科全书》面世 每个词条都是一篇严谨论文/康毅//中国妇女报2007年7月26日
跨越疆界、惠泽本土:《国际妇女百科全书》(中文版)发行的意义:一个妇女学研究和倡导的角度/杜芳琴//妇女与社会性别学通讯2007年11月总第20期
北京大学设立全国第一个女性学硕士专业/赖小乐//妇女研究论丛2007年第1期
“妇女/性别研究与培训基地”简介之四//妇女研究论丛2007年第2期
西北少数民族妇女研究方法探析/王兰,李育红//宁夏社会科学2007年第3期//人大D423,2007年第6期
西北少数民族妇女研究的特殊性及经验反思/王兰//青海研究2007年第4期//人大D423,2008年第1期
新疆妇女/社会性别研究与回顾/杨霞,刘云//新疆大学学报2007年第6期
以机制创新推动妇女/性别教育和培训取得新进展/吴菁//妇女研究论丛2007年第5期
发挥基地优势,创新多元机制,推动妇女/性别教育和培训取得新发展/顾秀莲//妇女研究论丛2007年第5期
中国大陆妇女/社会性别学学科队伍现状分析:以“妇女/社会性别学学科发展网络”注册会员为例/朱旭红,高雪玉//浙江学刊2007年第6期
为了双性和谐的人类美好理想:评赵树勤主编的《女性文化学》/王福湘//湘潭大学学报2007年第6期
促进妇女/性别教育与培训机制化发展研讨会综述/崔鲜香//妇女与社会性别学通讯2007年11月总第20期
从妇女研究到性别研究:李小江教授访谈录/刘宁,刘晓丽//晋阳学刊2007年第6期
西方学术界的中国妇女与性别研究/程为坤//四川大学学报2007年第6期//人大D423,2008年第2期
当代妇女运动新特点与欧洲妇女学发展状况学术报告综述/郑彩华等//妇女与社会性别学通讯2007年11月总第20期
将妇女/性别研究与学科建设推向教育主流的探索/杜芳琴,张喜阳//妇女与社会性别学通讯2007年11月总第20期
韩国女性学的发展及其对女性教育的推进/吴进进//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7年第5期
日本女性学/性别研究的现状:与个人经验交迭/(日)金井淑子//中国女性主义2007年3月总第8期
西方女性心理学研究的历史回顾与前景展望/罗媛,李鹏程//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
《符号:文化与社会中的妇女》评介/陈慧平//妇女研究论丛2007年第2期(期刊)
……………………………………
西方女性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全球化的独特批判/陈学明//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7年第1期
西方女性主义理论在中国的传播和影响/荒林,诸葛文饶//海南师大学报2007年第2期
Feminism与女性解放/沈嘉达,钟梦姣//海南师大学报2007年第3期
对女性主义“平等”理念的考察与反思/马晓燕//妇女研究论丛2007年第3期
试论女性主义性别平等观/刘翠玉//广西社会科学2007年第3期
女性问题的多元化:21世纪女权主义干预的机遇与挑战/克里斯蒂娜?科尔贝,伊莎贝拉?马尔尚;董屹译//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7年第3期
《女性主义研究》评介/陈慧平//妇女研究论丛2007年第4期
试论当代西方女权主义的理论转型/康宇//学术论坛2007年第4期
女性主义的“中国焦虑”及其在消费时代的深化/孙桂荣//东岳论从2007年第5期
和谐女性主义:人类性别观念的历史性超越/石潇纯//求索2007年第9期
论女性主义研究的方法论意义/林卡,唐琳//妇女研究论丛2007年第1期//人大D423,2007年第5期
符号运用策略对女性主义传播效应的影响:以父权制概念的意义阐释为例/畅引婷//妇女研究论丛2007年第4期//人大D423,2007年第6期
一种激进的知识论:女性主义立场论/曹剑波,魏开琼//妇女研究论丛2007年第4期
对西方女性主义理论资源的辩证整合及实践意义/畅引婷//天津师大学报2007年第6期//人大D423,2008年第3期
超越女性同一性与回归马克思主义:论第三波女性主义哲学思想中的一种倾向/强乃社//社会科学辑刊2007年第2期
社会再生产语境中的女性受压迫问题:《马克思主义和女性受压迫——迈向统一的理论》评述/虞晖//妇女研究论丛2007年第6期
女性主义批判自由主义正义论的理论旨趣探究/马晓燕//南京社会科学2007年第8期//人大D423,2007年第6期
启蒙与启事:自由主义女性主义及其法律思想述评/谢慧,孙法柏//山东科技大学学报2007年第3期
反思现代女性主义/车铭洲//南开大学学报2007年第2期
后现代女性主义的起源、发展及对当代的影响/王淼//理论界2007年第1期
后现代女性主义与福柯/谢景芝//牡丹江师院学报2007年第1期
后现代女性主义视野中的性别分工与妇女经解放/章立明//甘肃社会科学2007年第1期
法国后现代主流女性主义研究述评/李德,覃琮//中国石油大学学报2006年第5期
艾滋病时代的中国女性主义/荒林//中国女性主义2007年3月总第8期
自然意象:女性与女性主义/肖巍//中国女性主义2007年3月总第8期
《完整的女人》/李勇,李晓霞//中国女性主义2007年3月总第8期
向女性主义说“不”及其他/子雨//中华读书报2007年5月9日
设计子女、女性主义的崩溃/子雨//中华读书报2007年11月14日
有关女性主义国际关系研究的争鸣与探讨:“社会性别与国际关系”研讨会综述/达莎//国际观察2007年第1期//人大D423,2007年第2期
争创和谐:生态环保的女权主义/李燕//武汉大学学报2007年第5期
女权主义、建构主义与国际政治社会学/郭树勇//国际观察2007年第1期
女性主义国际关系学派的本体论和方法论简析/胡传荣//国际观察2007年第1期
论女性主义安全观/杨素群,张建军//妇女研究论丛2007年第4期
《女性主义国际关系概论》序/王逸舟//中国女性主义2007年3月总第8期
移情合作:女性主义国际关系学说的新思维/胡传永//中国女性主义2007年3月总第8期
和谐女性主义与性别关系的重构/石潇纯//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人大D423,2007年第3期
女性主义科学观探析/宋琳//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7年第1期
女性主义经济学对新古典主流经济学的挑战/崔绍忠,邹杨//求索2007年第8期
“女性范例”:“消费社会”意识形态的女性规则:布希亚思想的女权主义探微/孙翠玉//北方论丛2007年第5期
色情文艺仅仅是言词而已吗?:关于麦金农的《言词而已》/曲广娣//妇女研究论丛2007年
第3期
论家庭暴力和女权主义批判/黄宇//西华师大学报2007年第4期
家庭暴力与妇女人权保护/刘帅克//东岳论丛2007年第5期
家务劳动的女权主义评判考察/黄宇//河北法学2007年第5期
差异公民资格与正义:艾利斯?马瑞恩?杨政治哲学探微/宋建丽//妇女研究论丛2007年第5期
人文关怀辩正之八:人文关怀是“男权”和“女权”的统一/韦汉军//广西社会科学2007年第12期
性别正义与家庭争议的建构:女性主义的政治学与伦理学视野/戴雪红//浙江学刊2007年第6期
女性主义眼中的中医和性别:从《繁盛之阴》谈起/江晓原,刘兵//文汇读书周报2007年1月5日
…………………………
西方社会性别概念述评/付翠莲//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07年第2期
全球化的社会性别学与中国社会性别研究的区域趋向/荆世杰//社会科学家2007年第3期
“性别”与“水是原则”命题的内涵和实质/罗志发//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7年第3期
性别、性别观念对性别角色的影响/王中会//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7年第3期
弗洛伊德思想对女性主义的启示/精神分析学的“社会性别”阐释/隋少杰//河北学刊2007年第1期
对Gender译为“社会性别”的几点质疑/李筱琳,石爱忠//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7年第5期
吸纳社会性别研究,发展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李晓光//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7年第5期//人大D423,2008年第1期
社会性别概念再诠释/付翠莲//中国女性主义2007年3月总第8期
性别与哲学的对话以及对话中的性别哲学:“性别与哲学对话平台”首届论坛侧记/宋建丽等//妇女研究论丛2007年第6期
“社会性别与老龄化”国际论坛综述/贾云竹//妇女研究论丛2007年第6期
两岸三地男性参与性别平等:多元对话与研讨/张君等//中国女性主义2007年3月总第8期
性别与两性不平等的社会学分析:杂志中的社会性别建构/范璐璐//齐齐哈尔大学学报2007年第2期
关于“性别差异”的哲学争论/肖巍//道德与文明2007年第4期//人大D423,2007年第5期
同质化与异质化:女性发展模式的理论困境/杨凤//社会科学辑刊2007年第3期
“男性觉悟/解放”释义/方刚//中国女性主义2007年3月总第8期
男性的困境及其解放/胡晓红//中国女性主义2007年9月总第9期
新世纪的男性研究/(中国台湾)王雅各//中国女性主义2007年9月总第9期
台湾男性运动观察:组织与个人/方刚//中国女性主义2007年9月总第9期
两岸男大学生性别角色内涵之对比研究:以北京与台北为例/(中国台湾)杨茗磊//中国女性主义2007年9月总第9期
男性研究参考文献/方刚整理//中国女性主义2007年9月总第9期
一个年轻学派的崛起:北京外国语大学“社会性别与全球问题研究中心”成立侧记/李洪峰//妇女研究论丛2007年第1期
语言对性别身份的建构/张晓燕//青海民族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
女性符码与女性规训/董金平//学术探索2007年第1期
女性主义视角下的词典例证选择/于德英,催新广//辞书研究2007年第2期
性别差异:女性与男性的学习差异/(德)A.芬特//国外社会科学2007年第4期
性别角色差异在话语间接程度中的体现/曲晶,李茶//东北师大学报2007年第6期
回声的沉寂:视角、听觉以及女性的现代历史的生存境遇/路文彬//海南师大学报2007年第3期
“主体构建”:性社会学研究视角的革命及本土发展空间/潘绥铭,黄盈盈//社会学研究2007年第3期
三十年后的两性关系/廖辉英//台港文学选刊2007年第8期
性权利的历史演变:以婚姻为轴线/赵合俊//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7年第3期
试论婚姻的本质/刘锋//贵州大学学报2007年第3期
夫妻独立人格权侵害之研究/官玉琴//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7年第4期
女性在全球化中的地位及其反全球化的理论与实践/李丹//福建论坛2007年第2期
“好奇”能挑战“恋物”吗?/张慧瑜//读书2007年第7期
两性人作为弱势群体的刑法保护问题/孙旭,张永红//求索2007年第7期
……………………………………
跨性别交际失误的社会语言学分析/任海棠//西安文理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
关于语言和性别研究的再思考/曹湘洪//新疆师大学报2007年第1期
西方语言与性别研究的探索及理论发展/李艳红//鞍山师院学报2007年第1期
性别标记的不对称现象与性别歧视/郭翠萍//现代语文2007年第3期
语言的性别差异/马琳琳//现代语文2007年第3期
试论语言与性别的关系/马海兰//太原师院学报2007年第4期
语言的性别差异/彭昌柳//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第4期
女性言语的语音变异特点/张金良,祁淑玲//衡水学院学报2007年第4期
会话中两性差异研究新探/盖飞虹//中国海洋大学学报2007年第4期
从会话分析的角度看语言的性别刻板印象/陈静//杭州师院学报2007年第5期
论社会性别差异对语言的影响/苏光华//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7年第6期
论社会性别差异对语言的影响/苏光华//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7年第6期
性别差异在言语交际方面的表现及其根源探析/李其云//南阳师院学报2007年第10期
语言行为性别化差异的多层次探究/崔羽杭//哈尔滨学院学报2007年第12期
多维视角下女性指称语的解读与翻译/张瑞娥//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年第5期
女性主义和《圣经》翻译:解析女性主义翻译观/张莉//南化大学学报2007年第5期
为话语权而战:论女性主义翻译策略的合理性/赵颖//商丘师院学报2007年第10期
翻译——政治视野中的女性主义和后殖民主义的对话/何高大,陈水平//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年第11期
女性视角的翻译批评/李永红//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年第12期
性别身份、社会文化和翻译:兼谈凯斯?哈维《同性恋身份与文化转换》中同性恋语言特征及其翻译/陈敬宣//阜阳师院学报2007年第3期
女性主义怎样介入艺术史?:波洛克的女性主义艺术史理论初探/李建群//世界美术2007年第2期
设计的关爱:设计中女性元素的语义分析/聂琰//江西师大学报2007年第6期
偏激,却不偏颇:读《女人的起源》/士曾//文汇读书周报2007年11月30日
性别与多元文化空间艺术探讨/周茹整理//中国女性主义2007年9月总第9期
课程资源中的“男尊女卑”:一种文化哲学视阈的审视/李斌,孟凡丽//新疆师大学报2007年第2期
(二)中国妇女基本理论、性别观、性别地位研究
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在中国的历史命运与现代路径/陈文联//湖南师大社会科学学报2007年第2期
批判与扬弃: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在中国的确立/陈文联//求索2007年第6期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进展与推进/韩贺南//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7年第6期
妇女解放的历史条件/旷新年//天涯2007年第1期
全国妇联、中国妇女研究会“优秀调研报告、优秀博士、硕士学位论文”获奖名单//妇女研究论丛2007年第1期
浅谈父权文化下的中西女性状况与女性解放之路/王丹//社会科学论坛2007年第8期下
大力加强教育培训  全面提高妇女素质  团结带领亿万妇女共建共享和谐社会:在全国省市区妇联主席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07年6月22日)/顾秀莲//中国妇女报2007年6月23日
在全国省区市妇联主席工作会议上的总结讲话(2007年6月23日)/黄晴宜//中国妇女报2007年6月25日
女性文化地位的历史变迁与性别和谐的再造/夏敏//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2007年第1期
构建和谐性别文化对和谐文化的丰富和发展/马焱//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2007年第1期
政治文明视角下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实现/陈兰等//中国行政管理2007年第1期
笔谈:性别文化与性别平等:
  性别文化建设与两性和谐发展/吕红平
  性别文化与教育性别公正/王俊祥
  关于就业性别文化建设的思考/陈月新,李娜
  人生不同阶段对性别文化的内化/包芳
构建先进性别文化的国家责任/谭琳
//河北大学学报2007年第1期
抓住机遇,扎实工作,发挥“四位一体”的妇女研究网络体系的优势,进一步开创妇女研究事业的新局面:在“妇女研究工作会议”暨二届三次理事会上的讲话/顾秀莲//妇女研究论丛2007年第1期
浅论社会性别主流化与社会性别预算/闫东玲//妇女研究论丛2007年第1期
社会性别主流化:香港推动社会性别平等的经验及启示/刘春燕,杨罗观翠//妇女研究论丛2007年第1期//人大D423,2007年第4期
性别平等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付翠莲//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
论先进性别文化的构建/谭琳//南开大学学报2007年第2期//人大D423,2007年第4期
性别平等政策与构建和谐社会/常晓茗,吴景媛//青海社会科学2007年第2期
关于男女两性平等和谐发展的思考/贾丽凤,蒋爱群//黑河学刊2007年第2期
男女平等问题与我国环境公众参与制度的完善:从生态女权主义角度分析/丁晨,韩广//文史博览2007年第2期
促进性别平等  推进妇女发展:中国社会科学院“女性?社会?发展”学术论坛综述/孟宪范//妇女研究论丛2007年第2期
现代女性与和谐社会的构建/朱永新//苏州大学学报2007年第3期
女性发展与社会进步/谭颖,顾莹惠//苏州大学学报2007年第3期
男女平等与社会和谐/李蓁//苏州大学学报2007年第3期
从男女平等思想发展的历史进程看先进性别文化的建构/连新//内蒙古师大学报2007年第3期
从形式平等走向实质平等:我国妇女法的社会性别分析/丁小萍//浙江学刊2007年第3期
倡导两性平等和谐,提高公共管理能力:中国首届“社会性别与公共管理论坛”会议综述/杨文明,张再生//中国行政管理2007年第3期
加强性别统计  推动两性平等和谐发展:“全国性别统计研讨会议”观点综述/姜秀花//妇女研究论丛2007年第3期//人大D423,2007年第5期
女性话语:女性解放的“权力”视野/李兰芬//苏州大学学报2007年第3期
论和谐社会语境下的女性发展/衣永红,高芳//怀化学院学报2007年第4期
女性主义视角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夏洁秋//广西社会科学2007年第4期
试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实现性别平等的主要障碍与对策/刘东英//新疆大学学报2007年第4期
我国性别倾斜政策的理论分析/贺军//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7年第5期
对“参加社会劳动”是妇女解放途径的调查与思考/杨成珍//学习月刊2007年第5期下
“促进就业平等  建设和谐社会”国际研讨会综述/秦奥蕾,程伟//妇女研究论丛2007年第3期
“‘娜拉的姐妹们’:当代中国女性的角色”研讨会观点简介/徐莹//妇女研究论丛2007年第3期
转型期中国的社会性别与公共管理:“全国公共管理与社会性别论坛暨师资培训”综述/梁?┙啵旁偕?//妇女研究论丛2007年第5期
社会建设过程中的性别议题:“2007年社会学年会”相关研究综述/郑丹丹,左志香//妇女研究论丛2007年第5期
社会性别视野下少数民族妇女与生态环境保护/杨国才//东南亚研究2007年第3期//人大D423,2007年第5期
和谐社会与女性发展/翁文磊//决策与信息2007年第3期
伙伴关系模式:女性解放的绿色构想/潘桂林//广西社会科学2007年第6期
大力加强教育培训,全面提高妇女素质,团结带领亿万妇女共建共享和谐社会:在全国省区市妇联主席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摘要)/顾秀莲//中国妇女报2007年6月23日
在建设和谐文化中努力构建和谐的性别文化/马焱//中国妇女报2007年6月21日
我国社会转型期新社会阶层女性研究的新视点/边宏广等//社会科学论坛2007年第7期下
从男性气概的改造到促进男性参与/方刚//妇女研究论丛2007年第6期
团结动员亿万妇女共建共享和谐社会/顾秀莲//求是2007年第9期//人大D423,2007年第4期
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努力开创妇联工作的新局面:在全国妇联九届五次执委会议上的报告(摘要)/黄晴一//中国妇女报2007年12月14日
用党的十七大精神统领妇女儿童事业的创新发展:在全国妇联九届五次执委会议上的讲话(摘要)/顾秀莲//中国妇女报2007年12月12日
…………………………………………………………
浅析我国女性参政中“权力尖端缺损”现象/金静//重庆工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
党政企事业单位女领导人职业变动研究/蒋美华,李瑾瑾//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07年第1期
中国提高妇女地位的国家机制/蒋永萍//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7年第2期
村民自治视野下边远地区农村白族妇女的政治参与研究:以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云龙县诺邓镇诺邓村为例/廖林燕//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7年第2期
服务型政府建设:基于性别的考虑/武玉英//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7年第3期
女性在现代社会中的参与度//联合日报2007年3月6日
中国妇女参政权问题分析/谢冬慧//商丘师院学报2007年第4期
妇女干部换届透视/李洁//瞭望新闻周刊2007年第7期//人大D423,2007年第3期
论女性领导媒介形象的偏差塑造对女性参政的影响/秦晓红//求索2007年第8期
女性公务员职业发展困境及完善/宁本荣//人才开发2007年第3期
女性与陪审团/胡铭//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7年第2期
在建设和谐校园中发挥妇女组织作用的思考/扈春华//工会论坛2007年第1期
女性在公共领域“缺席”的政治哲学探源/付翠莲//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7年第2期
政治传播:村民自治中农村妇女的有效参与:基于湖北省黄村的调查分析/陈朋//妇女研究论丛2007年第1期
全国百名女村官调查报告:社会性别的视角/任杰//中国行政管理2007年第4期//人大D423,2007年第4期
中国上市公司女性高层任职状况调查研究/康宛竹//妇女研究论丛2007年第4期
我国男女收入差距与社会公平问题的思考/贺卫华//学习论坛2007年第2期
国际NGO项目与云南妇女发展/沈海梅//思想战线2007年第2期
家庭中老年人精神性权益的法律保护/官玉琴//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7年第2期
中国老年妇女的经济地位状况分析/贾云竹//浙江学刊2007年第1期//人大D423,2007年第2期
城市老年人收入的性别差异与性别差别:基于上海市区户籍老年人经济状况调查的分析/蔡??//北京师大学报2007年第3期
将性别视角纳入老年妇女权益保障体系/尹艳红//中国妇女报2007年3月29日
关注老年妇女问题:以安徽为例分析/黄鹂//安徽大学学报2007年第4期//人大D423,2007年第6期
城市老年人夫妻权力模式与夫妻关系研究/赵瑞芳等//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7年第5期
农村老年妇女精神贫困问题的调查与思考:以河南省岗村为例/崔学华//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7年第6期
………………………………………………
女性专业技术人员退休问题的法律与政策解读/王竹青,吴道霞//妇女研究论丛2007年第2期
公益诉讼:妇女有效维权的新途径/周湖勇,许悦//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7年第4期
妇女权益保障法与妇女利益实现机制的构建/李明舜,左玉迪//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7年第5期
女民警执法中的性别优势/叶晓川//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7年第5期
社会性别视角下的城镇医疗保险改革:以上海的模式为例/王菊芬//妇女研究论丛2007年第5期
中国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转变前后性别利益的比较分析/高庆波,潘锦棠//妇女研究论丛2007年第5期
NGO话语与民间妇女组织的自我认同/王凤仙,米晓琳//妇女研究论丛2007年第6期//人大D423,2008年第3期
关于修改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办法的若干建议/北京大学法学院妇女法律研究与服务中心//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7年第6期
从妇女权益保护看公益诉讼制度的建立/林小毅//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7年第6期
中国法学会婚姻家庭法学研究会2007年年会综述/陈苇,倪丹//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7年第6期
美英妇女权益保障与我国立法的完善/袁锦绣//求索2007年第7期
………………………………
“妇女发展与经济参与”上海国际论坛召开/李汉琳//妇女研究论丛2007年第1期
当下女性能力发展的困境及根源/杨凤//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7年第2期
社会性别主流化:中国妇女就业立法新阶段/李斌等//江西师大学报2007年第2期
从“就业与再就业”到“就业与创业”: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的就业促进与女性发展/任远,翁文磊//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
在社区建设中推进妇女发展/贾秀总,倪颖//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
社会发展中的社区与女性/王小波,谭琳//山西师大学报2007年第6期
都市职业女性政治参与行为分析:基于上海的实证调查/周云//妇女研究论丛2007年第1期
职业概念的性别差异研究:以男女经理为例/黄洁华,伊丽思?阿蒂约//华南师大学报2007年第4期
构建企业和谐劳动关系与女职工权益保障/张丽琍//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7年第4期
浅析中国女企业家的创业与管理/王丽丽//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7年第4期
论中国小额信贷中女性的核心地位和妇联的作用/刘学华,李树杰//妇女研究论丛2007年第4期
汽车文化的性别视角:女性消费研究/覃群//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07年第6期
和谐社会构建中的女性经济/李薇辉//上海师大学报2007年第6期
论我国妇女的非正规就业/顾栋//攀登2007年第1期
从经济学角度探讨女性就业歧视问题/余晶晶//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
从女性就业难论当代妇女地位的提升/陆林,谦钟//苏州大学学报2007年第3期
现阶段中国女性在职场上困境的主要原因分析/朱镜德//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7年第3期
职业变动中的下岗女工/蒋美华,李飞跃//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人大D423,2007年第3期
重建妇女就业的社会支持体系/蒋永萍//浙江学刊2007年第2期//人大D423,2007年第3期
女性主义视角下中国职业性别不平等原因分析/韩阳//边疆经济与文化2007年第2期
社会转型中女性的经济平等问题/唐建华//人才开发2007年第3期
外出务工青年女性就业现状及权益保护:对河南省的调查/李怀玉//红旗文稿2007年第4期
城市女性群体主观幸福感研究/刘晓霞,邢占军//山东师大学报2007年第3期
就业机会成本对城镇地区已婚妇女择业行为的影响分析/乐君杰,屈利娟//浙江社会科学2007年第3期//人大D423,2007年第4期
减少女性就业性别歧视的法律实证分析/张莹//东岳论从2007年第6期
试论市场分工制度对性别分工的影响/李健英//华南师大学报2007年第6期
从外生比较优势到内生比较优势:女性就业竞争力再思考/俞梅珍//华南师大学报2007年第6期
公司治理中的性别差异研究:基于广东省发达地区的问卷调查/林勇,邓曼姿//华南师大学报2007年第6期
性别化年龄与女性农民工研究/何明洁//妇女研究论丛2007年第4期
新移民妇女:一个结构性弱势群体/罗小锋//青年研究2007年第9期//人大D423,2008年第1期
将性别意识纳入政府农村教育培训体系/全国妇联妇女发展部//中国妇女报2007年2月10日
台湾妇女职业发展状况的变化分析/承上//台湾研究2007年第1期//人大D423,2007年第4期
妻子vs二奶:跨境的女性异化想象/谭少薇著,侯书芸等译//中国女性主义2007年9月总第9期
毛南族婚姻行为变迁研究/甘品元//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07年第6期
对建设平等和谐家庭的理性思考/潘允康//妇女研究论丛2007年第2期
妇女权益保障与和谐家庭构建的问题及对策/林葆先//河北师大学报2007年第2期
农村已婚女性贫困状况及脱贫对策:以河南农村已婚女性为例/蒋美华//中州学刊2007年第1期
农村教育领域的性别不平等与贫困/董强等//社会科学2007年第1期
婆媳关系与当代乡村和谐家庭的构建/崔应令//武汉大学学报(哲社版)2007年第2期
农村留守妇女调查:来自重庆市的调查/周庆行等//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人大D423,2007年第3期
乡村旅游中农村妇女就业与发展研究:以江西婺源为例/冯淑华,沙润//妇女研究论丛2007年第1期
关于农村妇女文化教育权益保障问题的思考/吴燕霞//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7年第1期
家务补偿请求权的法经济学分析/陈丽娟//妇女研究论丛2007年第2期
留守妻子与社会和谐:社会资本视角的分析/刘文明//社会科学2007年第3期
西南边境跨国婚姻子女的国家认同:以广西大新县隘江村为例/龙耀,李娟//民族研究2007年第6期
夫妻离婚时如何处理各自持有的公司股权/贾林青//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
对中国农村妇女人权保障的宪法思考/肖百灵//妇女研究论丛2007年第3期
构建社会主义先进性别文化刍议:兼谈新农村建设中的妇女问题/袁玲儿//社会主义研究2007年第1期
构建“留守妇女”的社会支持网络/许传新//中国国情国力2007年第3期
农村妇女土地权益问题及法律保护/李莹//中国女性主义2007年9月总第9期
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村妇女就业及其影响因素:以广东省为基础的研究/孙良媛等//管理世界2007年第1期//人大D423,2007年第3期
“强”与“弱”角色变换下的农村男青年单身问题/余思新//洛阳师院学报2007年第4期
离心力:姻亲关系之于家庭组织的一种影响/刁统菊//民俗研究2007年第2期
移民身份认同研究:对三峡库区两个案例的解读/陈琼//妇女研究论丛2007年第6期
女性移民问题与女权主义干预/吉赛尔?勒高;董屹译//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7年第6期//人大D423,2008年第2期
农村留守妇女问题研究述评/朱海忠//兰州学刊2007年第10期//人大D423,2008年第1期
农村女性劳动力非农业就业因素影响:基于辽宁省的实证分析/李?F等//中国农村经济2007年第12期//人大D423,2008年第3期
社会性别视角下的贫困与反贫困:GAD网络2007年年会综述/王金玲等//妇女研究论丛2007年第6期
当代城市女性家庭压力研究/包蕾萍,徐安琪//妇女研究论丛2007年第3期
国内家庭暴力测量:正在提高,亟待提高:兼谈冲突策略量表(CTS)及其在国内的初步使用/王向贤//山西师大学报2007年第2期
女性人权视角下的婚姻暴力/绍宁//上海大学学报2007年第3期
“家庭暴力”之法律概念新解/李洪祥//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7年第4期
家庭暴力中受虐妇女的社会心理分析:她为什么不离开?/王志华//妇女研究论丛2007年第6期
暴力与摆脱暴力/张红萍//中国妇女报2007年5月29日
受暴女性自我救助必读书:读《呐喊:中国女性反家庭暴力报告》/荣维毅//中国妇女报2007年5月31日(陈敏著)
关注强奸被害人的生存和心理诉求/杨郁娟//中国妇女报2007年12月18日
也论强制猥亵、侮辱妇女罪的两个问题:兼与彭新林同志商榷/丁友勤//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7年第2期
在良家女与卖淫女之间/李超海//二十一世纪2007年四月号总第100期
掀开法律的男权主义面纱:对中国当代性犯罪立法的文化解读与评判/李拥军//法律科学2007年第1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7年第3期
女性解雇保护权面临的挑战及法律对策/刘明辉//中国女性主义2007年9月总第9期
农村妇女的贫困与反贫困/吴宏洛,范佐来//福建论坛2007年第6期//人大D423,2007年第5期
失地女性农民的就业出路问题实证研究:以青岛市城阳区为例/刘霞//甘肃理论学刊2007年第3期//人大D423,2007年第5期
女性农民工城市生存边缘化及其防范/吴慧铃,陆福兴//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07年第1期//人大D423,2007年第5期
新农村建设中应重视农村留守妇女问题/梁秀丽,毛成//中共南昌市委党校学报2007年第2期//人大D423,2007年第5期
河北省农村妇女土地权益保护状况研究/刘保平,万兰茹//妇女研究论丛2007年第6期
………………………………………………………………
选择性生育与我国出生性别比的偏高/汤兆运//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
胎儿利益的法律保护/唐海山,陈洪兵//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7年第3期
城镇女性的生育成本与职业发展/林慧丽//人才开发2007年第3期
出生性别比偏高的技术性因素/汤兆云,王俊祥//河北大学学报2007年第3期
将制度创新纳入治理出生性别比失衡的政策视角:“治理出生性别比失衡与制度创新”研讨会综述/邓飞//妇女研究论丛2007年第4期
育龄妇女身份的探索研究:基于社会性别公平视角对 DQ县的调查/张莹,李树茁//妇女研究论丛2007年第4期
群众生育意愿的性别研究/王仲//妇女研究论丛2007年第5期
农民生育中的生男偏好:价值合理性行动:基于皖南H村的实证调查/江立华,熊凤水//江淮论坛2007年第6期
男性参与是主题  性别平等是目标/周折//中国妇女报2007年2月14日
独生子女夫妇为该回谁家过年犯愁/梁媛//中国妇女报2007年2月16日
目前我国男性比女性多出3700万,“治理出生性别比失衡与制度创新研讨会”与会专家认为:性别不平等是性别比失衡主因之一/金勇//中国妇女报2007年7月9日
男孩的、女性主义的、批评理论的“麻烦”/朱刚//文艺报2007年9月20日
他们,令世界温暖而和谐/池雨花//中国妇女报2007年2月15日
……………………
教育、赋权与发展:’95世妇会以来中国妇女教育研究回顾/史静寰//妇女研究论丛2007年第1期//人大D423,2007年第4期
性别意识应首植于教育者/张红萍//中国妇女报2007年7月9日
大学在推进妇女解放进程中的历史地位与作用/闫广芬//南开大学学报2007年第2期//人大D423,2007年第6期
论女子高校和谐校园建设/莫文秀//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7年第3期
试论女子高校校园文化的基本内涵/胡艺华//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7年第3期
和谐社会建设要求高校更加关注妇女事业发展/宋兆静//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7年第3期
浅析女子院校学报特色的作用及形成途径/秦飞//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7年第3期
大学女校长管理特色研究/陆士桢//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7年第4期
构建具有女校特色高职教育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吴宏岳等//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7年第4期
女性教育观念的传承与创新/唐娅辉//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7年第4期
女性学:能为中国高等教育带来什么/王珺//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7年第4期
大学与先进性别文化的建构/闫广芬//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7年第5期
和谐社会构建下的性别平等教育/黄河//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7年第5期
藏族妇女教育历史回顾/拉毛措//攀登2007年第4期//人大D423,2007年第6期
社会性别视角下我国女性接受高等教育问题探析/胡旭红//教育与职业2007年第5期
女性与教育问题的新视角:北大“女性与教育问题”学术研讨会/魏国英,叶明欣//中国女性主义2007年3月总第8期
女性受教育程度的社会经济回馈:对青岛女性受教育程度与社会经济关系的分析/王回澜
//贵州大学学报2007年第1期
从增权角度看女校环境对女性成长的影响:以北京中华女子学院为例/宫明月//中国女性主义2007年3月总第8期
高校知识女性的道德困惑及道德自律/赵红等//安徽师大学报2007年第4期
从性别意识看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刘笑燕//前沿2007年第1期
“职业自我”在女大学生就业选择中的应用/李晓明,陈慧娜//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7年第2期
女性高等教育社会支持机制的可持续分析与模拟/刘慧君等//妇女研究论丛2007年第2期
教师的性别角色观:“阴盛阳衰”现象的重要成因/许思安,张积家//华南师大学报2007年第4期
现代工程教育与工科女大学生的发展/赵荣荣//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
女大学生婚恋价值取向探析/李瑾瑾//阿坝师专学报2007年第1期
双性化人格理论与女大学生职业发展研究/赵永乐,刘保平//山西师大学报2007年第2期
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社会性别分析/李亚妮//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7年第2期
社会资本与女大学生职业发展研究/刘保平//人才开发2007年第3期
家庭背景对女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调查分析/阮碧辉//西华师大学报2007年第3期
在校女大学生婚恋观的人文思考/邓云//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07年第4期
传统家庭伦理对当代女大学生成长发展的影响/陈亚兵//安阳师院学报2007年第3期
高校女大学生体育弱势群体的现状与教学策略/王宏//辽宁师大学报2007年第4期
女大学生生活压力研究/方芳//中国行政管理2007年第4期//人大D423,2007年第4期
颠覆固有的性别角色模式:如何对军校女学员进行性别意识教育/郭海文//中国女性主义2007年9月总第9期
农村女大学生就业心理现状调查及思考/唐红洁等//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7年第5期
大学生婚恋观问题与分析:以对集美大学调研为例/闫晓梅//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7年第5期
单位制变革与大学生求职中的性别不平等:对山东省部分高校的调查/武中哲//妇女研究论丛2007年第6期
透过性别的棱镜看女研究生就业问题/许艳丽//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
我国女大学生性心理研究及其发展趋势/郭黎岩,张楠//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7年第6期
女大学生新生思想状况调查与分析:以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为例/贺兴利//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2007年第2期//人大D423,2007年第6期
谁让女博士们幸福并沉默着/司欣//中国妇女报2007年5月9日
当代女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如何?/何力等//中国妇女报2007年7月18日
搁浅在历史的边缘:高中语文教材性别歧视现象研究/胡晓虹//中国女性主义2007年3月总第8期
中学男女生人格比较研究的元分析/罗国忠等//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
当代女中学生的价值观现状与特点:安徽省8城市1012名女中学生的调查与分析/叶松庆
//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D423,2007年第3期
我是一道风景,也是一道目光: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渗透女性学课程教学实践介绍/杨文娴//中国女性主义2007年9月总第9期
赋权与互动:一次成功的倡导活动:中英项目云南大龄女童论坛与女孩一起工作的案例研究/赵捷等//妇女研究论丛2007年第2期
基于女性性别脆弱性分析的艾滋病防治对策/莫国芳,包广静//云南师大学报2007年第4期
社会性别与艾滋病问题研究:全球化视域下的中国个案/胡玉坤//社会科学论坛2007年第5期上//人大D423,2007年第5期
中国青少年艾滋病防治教育工程启动/李扁等//中国女性主义2007年3月总第8期
 “她”购物:消费时代下的女性消费现象浅析/王妍//中国女性主义2007年9月总第9期
(三)性别与当代文化、大众传媒研究
性别与文化研究综述/张红萍//中国女性主义2007年9月总第9期
女性诱惑:都市的眼神/殷国明//扬子江评论2007年第3期
女性阅读:中国的一个美好倾向/西马//中华读书报2007年3月7日
读书在3月8日:女学者、女作家的“3月8日”荐书//中华读书报2007年3月7日
信息性别分化的现状及对策/王郁芳//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
论信息传播对女性生存与发展的影响/冯波//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07年第1期
凸显与遮敝:媒体中的女研究生形象研究/刘梦,廖敏利//西南大学学报2007年第2期
女性商品广告文案的语用分析/詹秀华//华南农业大学学报2007年第1期
何为女权主义的“妇产品”?/宋利彩//中国妇女报2007年2月12日
定语中的性别歧视应该休矣/佟吉清//中国妇女报2007年4月13日
性别歧视广告:解读冲突与规制整合/张梅//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7年第2期
“无痛人流”广告与女性的生态环境/马藜//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7年第2期
论女性商品广告的语言运用策略/詹秀华//中北大学学报2007年第5期
中文征婚广告中的性别用语分析/赵俊,肖永贺//牡丹江大学学报2007年第11期
什么是好男人/荣维毅//中国妇女报2007年2月16日
怎样为中国男人选秀/荒林//中国妇女报2007年2月26日
消费时代大众传播媒介与中国“女人味”神话/李岩//浙江大学学报2007年第3期
博客女性主义传播的理想与现实/徐敬宏,赵莉//武汉大学学报2007年第3期
女性身体与男性目光:解读网络贴图/张鹏//中国青年研究2007年第4期
女人如花花似梦:流行歌曲中女性意识的分析/杨菁,曾琪//电影评介2007年第13期
“超级女声”:一个被传媒主导的舆论风暴/彭小萍等//电影评介2007年第13期
我们应该怎样看“超女”“快男”?/牛嵩峰//文艺报2007年7月24日
女体作卖点,当休!/吴秋艳//中国妇女报2007年6月6日
遭遇性骚扰,究竟是谁的错?/佟吉清//中国妇女报2007年6月15日
“美女宣传”宣传了什么?/池雨花//中国妇女报2007年6月27日
炒作美女是对女性的蔑视/李德民//中国妇女报2007年12月5日
美女代言交通背后是男权消费式眼光/宋桂芳//中国妇女报2007年12月28日
独立的女人活不下去?/沈睿//中国妇女报2007年5月31日
《现代女性礼仪》:传递优雅与温润/上官郡儿//中国妇女报2007年7月12日
《交换主妇》,拿女人的身体娱乐而已/李清//中国妇女报2007年8月13日
乳沟风波,希拉里怒向何边?/吕频//中国妇女报2007年8月6日
风雨中的玫瑰别样红/佟吉清//中国妇女报2007年9月25日
病态美,男权社会的审美乱象/佟吉清//中国妇女报2007年10月8日
高考“阴盛阳衰”论的傲慢与偏见/张若渔//中国妇女报2007年10月9日
李清照再婚何以成丑闻?/袁鹏//中国妇女报2007年11月7日
从暴力角度认识孕妇死亡事件/吕频//中国妇女报2007年12月10日
……………………………………
多样性世界文化里的中国影视女性叙事/左芳//乌鲁木齐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第4期
女性主义、女性电影抑或是女性意识:重识当下中国电影中涉及的几个女性话题/金丹元,曹琼//社会科学2007年第12期
当代中国电影中男性气质的解构与重建/曹琼//中国女性主义2007年3月总第8期
试论中国当代女导演作品中女性意识的觉醒/董玉芝//电影评介2007年第14期
论李少红电视剧的女性叙事与问题限定/绍瑜莲//东方论坛2007年第3期
人文关怀与历史理性:李少红影视作品审美价值取向初探/刘勇//电影评介2007年第20期
从边缘到边缘:论第六代导演王小帅、贾樟柯电影中男性角色的二元对立/冯春硕//电影评介2007年第4期
从女性视角和上海情结探寻关锦鹏导演的电影世界/张声怡//电影评介2007年第14期
明星变迁:李小龙的身体,或者跨区(国)身躯中的华人男性气质/(英)裴开端著,刘宇清译//文艺研究2007年第1期//人大J8,2007年第5期
张艺谋影片的女性形象美/彭佳//电影文学2007年第9期上
性别与叙事:张艺谋电影中的女性形象/吴素萍//电影评介2007年第19期
对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的女性主义批评/何璐//电影评介2007年第20期
遮蔽与张扬:新中国女性电影的主要变奏/高力//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7年第5期
中国女性电影的女性主义批评近观/刘海玲//电影艺术2007年第1期
凝视女像:近年女性题材影片研究/李彬//电影艺术2007年第1期
性别政治话语中的优雅转身:中国新世纪女性电影研究/周清平//当代文坛2007年第2期
//人大J8,2007年第6期
浅析影视作品中的性别歧视/张红云//电影评介2007年第3期
当代电影中女性主题的学叙述和表达/陈晓丹//许昌学院学报2007年第4期
革命样板戏电影的叙事策略与性别/宋光瑛//中国女性主义2007年9月总第9期
性别叙事:凸现差异的女性书写:90年代以来中国电影的作者表述之一/孟君//当代电影2007年第6期
浅析中国当代女性电影的审美特征/潘娣//美与时代2007年4月下
隐秘情结的影像诉说:华语电影同性恋话语的生成和发展/边静//山东大学学报2007年第3期
电视剧中的母亲身份观念解读/吕宏//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7年第2期
当代中国影视中的女性形象之嬗变/陈?魅?//南开学报2007年第4期
90年代以来中国电影女性形象解读/郭姗姗//山东文学2007年第5期
为女性电影而战:中国女性主义电影批评述评/金梅//电影评介2007年第8期
浅析中国同性恋电影的文化特征/方霞//电影评介2007年第16期
历史记忆与历史叙事:兼对《大宅门》的女性主义文化批评/张兵娟//中州学刊2007年第6期
中年女性成为主人公之时:谈电视剧《更年期的幸福生活》中的女主人公形象/高明月//电影评介2007年第23期
新疆少数民族女性荧屏形象的变奏:从《哈森与加米拉》到《吐鲁番情歌》/张华//电影评介2007年第6期
恢宏与细腻:《乔家大院》的女性主义解读/梁晓萍//山西师大学报2007年第3期
《茉莉花开》的文化解读/何祖健,李娜//电影评介2007年第1期
“我想离开这个家”:《茉莉花开》中的女性及其情感世界/景庚//电影评介2007年第1期
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解读《茉莉花开》的女性形象/孙双//电影评介2007年第1期
男性缺席和女性独立/李新蕾//电影评介2007年第6期(《茉莉花开》)
解析影片《茉莉花开》的“生育”母题/屈雅红,赵娟//南京师大文学院学报2007年第4期
陌生繁华一场梦:重评《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郭芮彤//电影评介2007年第6期
花开的声音:女性主义电影《长恨歌》评析/石秀荣//电影评介2007年第6期(关锦鹏执导)
话题的性别差异在电影《长恨歌》对白中的体现/张碧蕊,许铬//电影文学2007年第11期(上)
被撕裂与被拼贴的女性碎片:评金基德的《时间》/丁宁//电影文学2007年第2期
“性寓言”背后的文化焦虑:金基德影片《时间》解析/董军//电影文学2007年第2期
《满城尽带黄金甲》:“女性神话”的变种/王小碧//电影评介2007年第3期
无奈、荒唐谁之过:论《姨妈的后现代生活》性别叙事话语/杨慧//电影艺术2007年第3期
(许鞍华)
后现代姨妈与真实许鞍华/受访:许鞍华;访问:刘辉,许乐//电影艺术2007年第3期
“迈向后现代的女性电影:解读《姨妈的后现代生活》/韦晓娟//电影评介2007年第14期
时代变迁背景下的爱情童话:从女性意识角度解读《云水谣》/王亚男//电影评介2007年第12期
社会性别视角中的现代性模拟叙事:评析电视连续剧《好想好想谈恋爱》/张晨阳//电影评介2007年第23期
女性悲歌与时代神话:关于《芳香之旅》的读解/汪献平//当代电影2007年第6期(章家瑞导演)
生存价值与情爱思想的新“在场”:析电视连续剧《乡村爱情》的女性意识/薛中军,杨岳征//上海大学学报2007年第4期
一个女人的性渴望:评《满城尽带黄金甲》的叙事线索/李传江//电影评介2007年第19期
《海南鸡饭》的异度思考:论香港电影中女性伦理的艺术嬗变/丁姗姗//艺术百家2007年第4期
“北姑”与“大圈仔”:解析香港电影中的另类边缘群体/黄仲山//电影评介2007年第20期
时尚?焦点?身份:《色?戒》的文本内外/戴锦华//艺术评论2007年第12期//新华文摘2008年第4期//人大J8,2008年第2期
国族情怀  身体政治  私己爱欲:解析李安电影《色?戒》/张伯存//枣庄学院学报2007年第12期//人大J8,2008年第2期
《色?戒》与国家认同/祝东力//艺术评论2007年第12期
电影《色?戒》的心理症候分析/赵玉敏//电影文学2007年第12期上
李安与张爱玲的《色?戒》/王东,杨扬//电影文学2007年第12期上
《色?戒》:李安怎样误读张爱玲/梁光焰//电影文学2007年第12期上
浅谈由张爱玲小说改编的电影/赵静//电影新作2007年第5期
失乐园、生死恋、乌托邦:华语同志电影的叙事模式/王智勇//电影艺术2007年第12期上
《蝴蝶梦》与中国戏剧中有关性与道德话语的女性重构/姜进//戏剧2007年第2期(吴兆芬“编剧)
“乾旦”传统、性别意识与台湾新编京剧/王安祈//文艺研究2007年第9期//新华文摘2007年第24期
香港女性电影点点评/康毅//中国妇女报2007年6月28日
水墨女人/韦斯琴//中国书法2007年第3期
一个女人对大地的守望:解读徐晓燕的油画/陶泳白//中国女性主义2007年3月总第8期
别样——喻红、姜杰作品展/翟永明//中国女性主义2007年3月总第8期
浅析中国当代女性艺术存在的问题/杨丽梅//电影评介2007年第20期
四川的女性艺术管窥/何桂彦//山花2007年第10期
当代油画中的男权话语/麻显钢//文艺报2007年2月27日
性别意识形态中的游寿书法风格简论/傅爱国//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2007年第4期
于丹:创造“神话”的“学术超女”/梧桐//名人传记2007年第6期
巩俐传奇/楠楠//名人传记2007年第6期
“女小生”浅谈/陈淑玲//当代戏剧2007年第2期
“后超女”时代的传媒身份的反思/李果//西华师大学报2007年第4期
“美女”称谓语泛化的原因及文化意蕴/王劲松//河南师大学报2007年第5期
女儿节的狂欢与日常:对曹家庄村乞巧活动的社会性别观察/李亚妮//妇女研究论丛2007年第6期
(四)中国妇女史、性别文化史研究
1. 总论
探寻女性主体性:评叶汉明教授的《主体的追寻——中国妇女史研究析论》/候杰,李净?P//妇女研究论丛2007年第1期
中国古代妇女史研究的范式转移与问题意识/米莉//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第5期
“妇女/社会性别史网络建设工作首次研讨会”综述/刘静爽等//妇女与社会性别学通讯2007年11月总第20期
中国传统社会中性别模式的构建与认知/鲍静//中国行政管理2007年第3期
生存、协理与代管:中国古代女性的权力/汪兵//思想战线2007年第3期
医学史中的性别政治:读费侠莉《繁盛之阴:中国医学史中的性(960-1665)》/陈静梅//妇女研究论丛2007年第5期
中国古代女子“三从”新解/黄丽//渤海大学学报2007年第3期
亡国后妃的命运悲歌/鸣弓//书屋2007年第11期
从民间隐性话语到公众热门话题:对“寡妇年”和“结婚大年”现象的民俗学解析/周春
//民间文化论坛2007年第3期
嫘祖故里试探/朱绍侯//许昌学院学报2007年第6期
羊獬、历山三月三“接姑姑”活动调查报告/陈泳超//民间文化论坛2007年第3期
仪式嬗变与妇女角色:元阳县箐口村哈尼族“苦扎扎”仪式的人类学考察/马??炜,潘春梅//民族研究2007年第5期
妈祖信仰分布的地理特征分析/郑衡泌,俞黎媛//福建师大学报2007年第2期
妈祖文化中的人文关怀取向/王连弟//闽江学院学报2007年第3期
闽东“咸水”妈祖与“淡水”妈祖:以霞浦沿海渔村和福安沿江集市为例/蓝炯熹//世界宗教研究2007年第2期
清初赐封妈祖天后问题新探/徐晓望//福建师大学报2007年第2期
碧霞元君封号问题的新考辨/闫化川//世界宗教研究2007年第1期
论碧霞元君信仰的起源/叶涛//民俗研究2007年第3期
“碧霞元君”神号源起时代新考/周郢//民俗研究2007年第3期
论碧霞元君信仰的起源/叶涛//文史2007年第4辑
绕家人的祖先崇拜/文永辉//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07年第2期
男性生殖崇拜与中国原始器物装饰艺术初探/庄融//艺术百家2007年第4期
中国中原地区仙妻故事研究/(日)高木立子//河南社会科学2007年第1期
中国古代社会“一夫一妻制纳妾制”并存原因探析/尚绪芝//中州学刊2007年第3期
嫁妆与聘礼:一个学术史的简单回顾/刁统菊//山东大学学报2007年第2期
婚礼仪式研究综述/包福存//湖南文理学院学报2007年第4期
台江五村寨苗族习惯法中的结婚规则/周相卿//民族研究2007年第2期
吊簿:姻亲交往秩序的文化图像/刁统菊//西北民族研究2007年第1期
招养夫婚:一种奇特的婚俗文化/李桂凤//文化学刊2007年第2期
纳西族特殊的联姻方式及部分遗存/丁立平,习煜华//云南师大学报2007年第5期
西藏妇女的传统“沉寂”与现代化抗争/尼玛扎西,刘源//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
性别角色与价值认同:甘南夏河藏传佛教尼僧价值认同调查/刘夏蓓//西北师大学报2007年第2期
“摩梭人不是你想的那个样子”:女摄影家画儿来自泸沽湖深处的体验/陈小波//艺术评论2007年第2期
摩梭走婚:一种法律社会学分析/张清,冯书剑//山东大学学报2007年第5期
包办婚姻?缠足?妇女历史地位/李宝臣//博览群书2007年第3期
中国妇女缠足考(下)/邱瑞中//内蒙古师大学报2007年第3期
凉山彝族的“博”交媾巫术与生殖崇拜/巴莫阿依//民族艺术2007年第1期
佤族女性问题研究文献评述/陆依依等//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2007年第4期
从哭嫁民俗看秦巴山区女性的传统婚姻心理/李巧宁//经济与社会发展2007年第2期
再现妾社会习俗中的复杂/余华林//中华读书报2007年1月24日
从“和亲”政策看中国古代妇女社会地位的发展轨迹/黄斌//黔西南民族师专学报2007年第4期
中华民族共有的最高诗情:“祖国母亲”考辨/杨慧,王向锋//社会科学辑刊2007年第1期
传统节日节物的性别修辞与符号指述关系研究:以“端午索”为例/王安中,杨效宏//妇女研究论丛2007年第2期
从女性主义视角透视哀牢文化中的女性/太丽琼//保山师专学报2007年第3期
“女”人与汉字的男性化/马建东//甘肃联合大学学报2007年第3期
论《说文解字?女部》的文化意蕴/鲁海涛//甘肃联合大学学报2007年第5期
《说文?女部》文化意蕴研究述评/班吉庆,高海英//盐城师院学报2007年第5期
从“女神”、“女人”到“女奴”:由汉字看古代女性地位的变化/郝继东,周丹//沈阳师大学报2007年第5期
女士无妨称先生/李远明//汉字文化2007年第3期
男性称谓词“士”及其文字符号的文化义蕴/刘兴均//乐山师院学报2007年第1期
释“娩”/廖志林,宋华英//古汉语研究2007年第2期
中文词或日文词?——“买春”考/王敏东//语文建设通讯2007年12月总第88期
从社会的发展看“家属”的词义演化/孙德平//妇女研究论丛2007年第2期
从传统的“礼”看“母以子为贵”/李小星//妇女研究论丛2007年第2期//人大D423,2007年第6期
中国女书作品的文体特点及其分类/谢志民//世界文学评论2007年第1期
女书文学作品翻译中存在的问题/李庆福//世界文学评论2007年第1期
女书中的女性心理探析/乐伶俐//船山学刊2007年第1期
女书研究:失真比失传更可怕/赵丽明//社会科学报2007年6月14日//人大D423,2007年第5期
华夏戏曲中的男旦艺术之我见/李祥林//戏剧2007年第3期
中国古代妇女面妆美容略论/王星光,李华锋//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2007年第2期
当美人临镜之时/孟晖//青年文学2007年第4期
中国古代女子与扇/王芙蓉,张志春//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7年第5期
满族闺房艺术枕顶绣/于学斌,黎霞//文艺评论2007年第6期
从传统妇女节日风俗看女性地位/许娟//沧桑2007年第5期
从《仪礼?士昏礼》与《礼记?昏义》看传统妇女地位的双重性/夏高发//沧桑2007年第5期
2. 各代妇女史、性别文化史研究
先秦时期女性隐逸思想的存在及文化成因/程勇真//郑州大学学报2007年第1期
“女性原则”与道教的生态关怀/陈云//中华文化论坛2007年第4期
《周易》之婚俗婚礼考论/陈戍国,蓝甲云//北方论丛2007年第1期
述论《礼记》中的“妇礼”/彭华//中国女性主义2007年9月总第9期
论《韩非子》的女性观/李兰,吴建辉//船山学刊2007年第4期
“红颜”的异样人生:《国语》骊姬“祸水”形象的历史解读/董淑朵//昌吉学院学报2007年第4期
从《尔雅?释亲》看当时女性的家庭角色和地位/谢美英//殷都学刊2007年第4期
由汉代妇女离异与再婚的状况看汉代人的贞节观/刘伟杰//民俗研究2007年第1期
试论两汉家庭暴力/赵浴沛//河南师大学报2007年第1期
汉代母权研究/林红//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7年第2期
试论汉代女性刑罚/薛瑞泽//东岳论丛2007年第2期
试析汉代妇女权益的差异性/王辉//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第2期
汉代启门图像性别含义释读/吴雪杉//文艺研究2007年第2期
两汉时期的女性商业者/王浩//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2007年第3期
试析汉代妇女的继承权/王辉//信阳师院学报2007年第4期
汉代妇女地位管窥/余占敏//康定民族师专学报2007年第6期
论汉代西王母图像的两个系统:兼谈四川西王母图像的特点和起源/何志国//民族艺术2007年第1期
论四川汉代西王母图像的起源/何志国//中华文化论坛2007年第2期
汉代文化传播方式与女子教育/王蓉//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7年第3期
汉画牛郎织女神话的原型分析/郑先兴//古代文明2007年第2期
东汉士人的婚恋观与婚姻状态/聂济冬//民俗研究2007年第2期
论班昭的妇女仪容观及其复活儒家古礼的努力/刘利利//东岳论从2007年第5期
重评班昭《女诫》的女性伦理观/晋文,赵会英//南都学坛2007年第6期
从《女诫》看古代妇女对男权的认同和内化/郭冬勇//石河子大学学报2007年第6期
甄妃简论/刘玉娥//中华文化论坛2007年第2期(三国魏)
两晋南北朝妇女参政考/张承宗//扬州大学学报2007年第2期
魏晋南北朝妇女在家庭中的经济地位/雷蕾//襄樊学院学报2007年第4期
谈魏晋世族妇女的嘲戏/张影洁//九江学院学报2007年第2期
由魏晋男性气质到近日两性关系/李修建//中国女性主义2007年9月总第9期
鲜卑妇女较高社会地位及其缘由/庄华峰//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7年第6期
唐代的女医教育/程锦//文史知识2007年第3期
唐代寡居妇女的生活世界/张国刚//安徽师大学报2007年第3期
两地书:敦煌到徽州(上、下)/王振忠//读书2007年第2期、第3期
从敦煌户籍文献考察妇女归宗对唐代家庭的影响/李润强//敦煌研究2007年第1期
敦煌壁画中的妇女首饰簪花:妆饰文化研究之六/卢秀文//敦煌研究2007年第6期
唐代妇女离婚改嫁实践的差异性分析/陈丽,康林益//河北师大学报2007年第3期
试论唐代母亲在家庭教育中所起的作用/郭海文//武汉大学学报2007年第5期
唐代改嫁再嫁女性丧葬问题探讨/万军杰//天津师大学报2007年第5期
唐代北方游牧民族妇女的社会地位:从唐朝公主出嫁回纥的婚礼谈起/林欢//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7年第6期
从唐代的婚俗看当时妇女地位的提高/郝文林//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7年第10期
说说唐代的“姬”/张琰琰,沈成飞//文史知识2007年第10期
敦煌变文中称谓词“阿婆”综论/郑阿财//浙江大学学报2007年第3期
武则天与刘洎之死/卢向前//浙江大学学报2007年第3期
“武则天杀死自己的亲生女儿”有无其事?/孟宪实//中华读书报2007年12月5日
宋代生育巫术的社会和文化语境/方燕//四川师大学报2007年第3期
宋代女性的拒巫活动/方燕//河北大学学报2007年第3期
宋代女性割股辽亲问题试析/方燕//求索2007年第11期
论朱熹笔下的官宦家族女性:以女性墓志铭为中心/胡荣明,宋三平//南昌大学学报2007年第6期
论维吾尔古籍《福乐智慧》的性健康思想/陈青萍//西北大学学报2007年第4期(作者:优素甫?哈斯?哈吉甫著,于11世纪{1069-1070}产生于西域王朝)
元代妇女贞节问题再探/位雪艳//河北师大学报2007年第3期
从《元史?列女传》析元代妇女的贞节观/位雪燕,徐适端//内蒙古师大学报2007年第3期//人大D423,2007年第6期
试论明代的青楼美术教育/黄丽雅,陈丽金//华南师大学报2007年第2期
明朝后妃与国家礼治兴革/赵克生//东北师大学报2007年第5期
明代传统的女性观念及其历史转向/陈宝良//社会科学辑刊2007年第6期
明代妇女的情感表达及其性情生活/陈宝良//福建论坛2007年第10期
悍妇与益友:晚明江南妇女的家庭角色新变/孙小力,蔡维友//深圳大学学报2007年第6期
晚明的悔婚现象及其法律规则/任晓兰//妇女研究论丛2007年第6期
江南女科及薛己在明清的文化黔影/费振种//书屋2007年第7期
清代妈祖作为钦定护佑神的多重角色定位/高伟浓//东岳论丛2007年第1期
清代徽州族谱对女性上谱的规范/胡中生//安徽大学学报2007年第1期
清代甘肃烈女群产生的原因/胡静//甘肃联合大学学报2007年第1期//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
清代满族女性家庭地位特点的人类学阐释/李晶//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2007年第2期
国家图书馆藏清代女性著作书目(三)/杜海华//中国女性主义2007年3月总第8期
近年来太平天国妇女史研究综述/芦晓莲//黑河学刊2007年第4期
太平天国奠都之初的妇女问题/侯竹青//社会科学辑刊2007年第3期
从严别男女政策看太平天国妇女的社会地位/王倩//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207年第1期//人大D423,2007年第4期
太平天国期间女性法律地位确立的初步实践/徐静莉//中北大学学报2007年第6期
技术史与妇女史结合的力作:评白馥兰《技术与性别——晚期帝制中国的权利经纬》/陈瑶//妇女研究论丛2007年第2期
晚清至五四时期知识分子的性别话语及其社会文化意蕴/张素玲//妇女研究论丛2007年第3期
晚清女学兴起及内在矛盾性/李平//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第11期
略论维新派的妇女解放思想/董凌锋//兰州学刊2007年第3期
从光绪《铜仁府志》看近代的贵州妇女/谭德兴//贵州大学学报2007年第3期
晚清女子教育与中国女权思想的萌动/魏彦红//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7年第4期
维新运动时期的女子教育/武海明,李?缒?//延安大学学报2007年第5期
晚清孀妇再醮婚姻状况的研究与思考:《申报》(1899-1909)孀妇典型案例的研究/温文芳//江苏社会科学2007年第5期//人大D423,2008年第1期
女性生命的明悟抑或悖论?:探究女性主义先驱吕碧城/车晓勤//江淮论坛2007年第3期
清末的媒体与女性的戒缠足:以《大公报》白话文宣传为中心/林绪武//妇女研究论丛2007年第1期
启蒙与被启蒙:《妇女杂志》中的女性/刘曙辉//(1915年1月日~1931年12月)
报纸媒体与女性都市文化的呈现:对《大公报》副刊《家庭与妇女》的解读/侯杰//南开大学学报2007年第2期
吴孟班:过早谢世的女权先驱/夏晓虹//文史哲2007年第2期(吴孟班1902年去世,19岁)
中国近代民主主义者的婚姻家庭观/安秀玲//商丘师院学报2007年第1期
从政治解放到自我解放:中国近代妇女运动历程的研究/刘志玲//前沿2007年第1期
“良妻贤母”与“贤妻良母”的不同命运:近代中日女子教育比较/李卓//日本学论坛2007年第1期
留学生对近代女学的贡献/秦海岚//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2007年第3期
中国近代妇女运动对社会变迁的影响/焦玉莲,王晓嵘//太原大学学报2007年第3期
缠足与近代中国妇女解放研究述评/左芙蓉//昆明理工大学学报2007年第8期
巴伯奖学金与近代中国女性留美:途径、专业与意义/陈雁//妇女研究论丛2007年第5期
近代中国女工的产生及婚姻家庭生活概况/李帝//昌吉学院学报2007年第6期
2001-2005年中国妇女运动史研究述评/肖扬//山西师大学报2007年第5期//人大D423,2008年第1期
近现代中国妇女解放运动中的男权陷阱/张彤//海南大学学报2007年第3期
在启蒙与鼓吹之间:20世纪初中国现代妇女解放进程与早期新文化运动的关系/张文娟//中国女性主义2007年9月总第9期
基督教与近代中国女性意识的觉醒:以心态史学为视角的历史考察/戴燕//兰州大学学报2007年第5期
历史的另一副面孔/张文娟//读书2007年第9期(《北京大学男女共校记》)
论孙中山的女权思想/程薇//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第4期
蔡元培与北京女高师/何玲华//高校理论战线2007年第9期
张竞生的女性情爱论/孙令彪//山东文学2007年第10期
论阿合提的女性教育观/沙吾列?依玛哈孜//昌吉学院学报2007年第6期
民国时期的男女平等观念与妇女职业问题/余华林//光明日报2007年5月11日
对民国时期金陵女子大学“女性取向”的体育教育考察/张永广,李亚娟//妇女研究论丛2007
年第3期
民国南京政府时期的妇女离婚问题:以江苏省高等法院1927-1936年民事案例为例/谭志云//妇女研究论丛2007年第4期
论民国时期影响女性服饰演变的诸因素/郑永福,吕美颐//中州学刊2007年第5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8年第1期
民国革命时期的邓颖超与天津妇女运动/侯杰等//淮阴师院学报2007年第6期
新世纪初中国电影中女性形象本位意识解读/王长青//电影文学2007年10月上
话语与女性气质的建构:二十世纪以来中国女性气质变迁分析/董金平//江淮论坛2007年第
2期
论中国共产党妇女解放思想与实践的特点及其启示/虞花荣//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7年第2期
从女权到革命:试析中共早期女性领导人在自身解放上的话语转换/周锦涛//社会科学家2007年第3期
对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在中国早期传播的历史考察/陈文联//理论学刊2007年第3期
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在华传播问题研究/刘宁元//马克思主义研究2007年第4期
论李大钊的妇女人权思想/欧阳云梓//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7年第11期//人大D423,2008年第1期
李达的妇女思想/罗进//长沙大学学报2007年第4期
试论宋庆龄的婚恋观/张茹粉,韩新路//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7年第6期
何香凝女性主体意识确立与社会角色定位及其意义/蒋晓丽,夏志兰//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2007年第4期
望远镜与中国现代女性的世界观/姜思铄//华中科技大学学报2007年第6期//人大D423,2008年第2期
五四时期的妇女个性解放研究/孙杰//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
五四先锋对于平等和谐性别关系的追求/崔兰平//西北大学学报2007年第2期
五四时期女性社会生活角色的开化/蒋美华//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2007年第4期
五四妇女解放思潮与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主流地位的确立/陈文联//毛泽东思想研究2007年第5期
性别视野中的女学生之死:以五四时期李超为中心/李净?P//妇女研究论丛2007年第5期
“妇女主义”:五四时代的产物:五四时期章锡琛主持的《妇女杂志》/刘慧英//南开学报2007年第6期//人大D423,2008年第2期
对五四时期妇女解放思潮中“男性本质”建构的研究/韩贺南//妇女研究论丛2007年第6期//人大D423,2008年第2期
妇女解放的另一种解读:从“离婚问题”专号谈起/黄小艳//安阳师院学报2007年第6期
临颍县天足会的公启//河南文史资料2007年第1期
略论20世纪20年代城市女性社会形象的变化/池子华,赵双阳//文化学刊2007年第4期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北京女性犯罪研究:基于犯罪调查的一种分析/艾晶,黄小彤//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
在女性与国家之间:20世纪初女性主义与民族主义的互构与碰撞/万琼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7年第2期
1919年《晨报》妇女问题专栏述评/康华,李建伟//延安大学学报2007年第5期
三十年代报纸广告中的女性形象分析:以《申报》1934年9月的广告伟力/田焱//湖南工程学院学报2007年第4期
论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对妇女运动的探索与实践/赵铁锁,秦明月//求索207年第8期
抗日救亡运动中的北平女性报刊/刘宁元//北京社会科学2007年第4期
陕甘宁边区的乡村妇女教育/王国红//江淮论坛2007年第4期
觉醒:民国“新女性”婚姻家庭观之嬗变:以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对城市女性的调查展开
/邓红,刘海霞//河北大学学报2007年第2期
20世纪20—40年代中国农村女性的婚姻问题/崔锐//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第4期
民国时期城市女性离婚的难局:以提出判决离婚的平民女性为例/艾晶,黄小彤//海南大学学报2007年第3期
论伪满时期“王道政治”下的妇女教化/魏晓丹//大连大学学报2007年第2期
道德?苦难?革命:1905-1949年内地电影中女性面貌/王明洁//中国女性主义2007年3月总第8期
都市芭蕾、“社会学的想象力”及身体政治/陈惠芬//读书2007年第7期
慰安妇血铸的史实:对南京侵华日军慰安所的调查/经盛鸿//南京师大学报2007年第1期
中国“慰安妇”问题研究综述/胡银平//周口师院学报2007年第1期
《南京》:每一个中国人都该看的电影/陶涛//中国妇女报2007年8月2日
《抗战女性档案》:八路军女战士的真实写照/王春霞//中国妇女报2007年8月2日
婚姻支付变迁与姻亲秩序谋划:辽东Q镇的个案研究/吉国秀//社会学研究2007年第1期(20世纪40年代以来)
早期夏威夷客家妇女的“黄金梦”:《夏威夷》对中国客家人的描述/安国楼//中国图书评论2007年第5期
婚姻中的“私事”与社会干预的变迁:以《人民日报》(1950-1997)的婚姻报道为例/林明鲜,申顺芬//西北师大学报2007年第6期
梅兰芳男旦艺术鼎革论析/徐蔚//戏曲艺术2007年第3期
时间交响中的生命壮歌:超性别视角下的黑龙江戏曲女性形象/朱雪艳//文艺评论2007年第1期
自己和她:新时代中国女画家对于女性形象的建构/孙欣//艺术评论2007年第3期
目击喻红/李薇薇//艺术评论2007年第3期
孰物孰我——激赏陈淑霞/赵力//艺术评论2007年第3期
“不语”的“她们”/冯博一//艺术评论2007年第3期
束之高阁的心花开了:夏俊娜的花卉意象/凡?O//艺术评论2007年第3期
在大师和儿童之间工作:读玲子和她的画/贾方舟//艺术评论2007年第3期
诗意向往与现实处境:读徐晓燕的风景系列油画/徐虹//艺术评论2007年第3期
从女性意识角度看旗袍的兴衰/唐勇//华南师大大学报2007年第2期
一块文化化石的实地考察:《男人国:川藏边境原始部落漫记》评介/张桂华//博览群书2007年第7期
我国女子大学的历史、现状和未来/杜祥培//当代教育论坛2007年第3期
二十世纪中国女性翻译家研究/谭芳//成都理工大学学报2007年第1期
“乾旦”传统、性别意识与台湾新编京剧/王安祈//文艺研究2007年第9期
(五)外国妇女史、性别文化史研究
走向伦理解放的生态女性主义:西方女性主义解放运动发展之解读/袁玲红//天府新论2007年第5期
“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比较东、西方女性观浅谈女性解放/杨庭芳//法国研究2007年第1期
性别文化发展的历史考察/王瑞芹//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7年第4期
性别政治的历史追踪/林雯娟//重庆社会科学2007年第7期
中西方人类母亲的文化人类学意义/王文平//理论月刊2007年第4期
女性割礼:妇女人权与文化民族主义的悖论/李金莲,朱和双//思想战线2007年第1期//人大D423,2007年第2期
古代环地中海文明民族妇女地位及婚姻关系之比较/陈晓阳//前沿2007年第11期
论中世纪欧洲犹太妇女的教育/张淑清//学海2007年第2期
论中世纪西欧犹太妇女在犹太会堂中的地位和作用:以法、德为个案/张淑清//妇女研究论丛2007年第3期
论中世纪西欧犹太妇女的教育地位/张淑青//世界民族2007年第6期
宗教改革时期的女性/李玉华//齐鲁学刊2007年第4期
文艺复兴与洛可可时期女装风格比较/王晓光//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7年第2期
20世纪初的西方妇女解放:主题与实质/马瑞映//陕西师大学报2007年第1期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西方妇女的解放/马瑞映//历史教学问题2007年第3期
同性恋电影史话/甄晓菲//南方周末2007年1月11日
中西方电影中“绿鹅”们是如此不同/徐婧//艺术评论2007年第3期
沉默的女性凝视:影片《性、谎言、录像带》的女性叙事策略/甘细梅//电影评介2007年第23期
男性凝视空间下的女性性别角色建构:以电影《再见爱丽斯》为个案对女性性别角色的分析/温泉//电影评介2007年第23期
不要娶大脚女人:世界谚语中的女人/(荷兰)米尼克?斯希珀//中国女性主义2007年3月总第8期
移民的女性/李明欢//读书2007年第4期
女性在国际人口迁移中的地位、作用与影响:《通向希望之路:妇女与国际移民》评介/李明欢//国外社会科学2007年第4期
西方女性主义艺术史的发展/杨丽梅//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
西方女性绘画形象的忧郁美/李新生//文艺研究2007年第2期
欧盟女性就业政策透析/王辉//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
国际大都市妇女发展指标比较研究/张迎红//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7年第4期
社会分层中女性的阶级位置与阶级认同:对30年来西方社会学相关文献的综述/吕鹏//妇女研究论丛2007年第4期
论海湾国家妇女的发展问题/陈静//世界民族2007年第6期
法律领域中的社会性别主流化:现状与前瞻:“亚洲地区性别与法律比较研究”首届研讨会综述/李傲//妇女研究论丛2007年第1期
“妇女发展与经济参与”上海国际论坛召开/李汉琳//妇女研究论丛2007年第1期
中韩日三国古代女性社会地位的表现及其异同/全永根,高艳//东南亚研究2007年第3期//人大D423,2007年第5期
迷人的父权制:韩国家庭剧中的现代性与男性气质/吴靖,云国强//新闻大学2007年第2期
韩国女性运动与中国语境下的男性解放构想/荒林主持//中国女性主义2007年3月总第8期
灰姑娘模式的超越:从女性视角看韩国偶像剧《巴厘岛的故事》/古宇薇,陈婷//电影文学2007年8月上
教育是提高印度妇女地位的关键/吴云虹,李燕//云南民族大学学报2007年第2期
池田大作女性观探析/陈爱香//肇庆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
论全球化时代的阿拉伯妇女问题/(黎)马苏德?达希尔;祁学义译//阿拉伯世界研究2007年第3期//人大D423,2007年第5期
“妇女与发展”:印尼的妇女非政府组织/郭又新//青年研究2007年第9期//人大D423,2008年第1期
非洲妇女与“第二次解放运动”/时春荣//西亚非洲2007年第8期//人大D423,2007年第6期
非洲割礼的文化背景/摩罗//粤海风2007年第5期
埃及现代化进程中妇女的政治参与问题/王泰//西亚非洲2007年第2期
西方思想史上女性在公共领域“缺席”的政治哲学探源/付翠莲//中国女性主义2007年9月总第9期
《回归》:男孩成长与俄罗斯民族政治寓言/袁梦倩//电影评介2007年第19期
试析女性在基督教兴起和早期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曾金花,王仁卫//文史博览2007年第2期
《圣经?旧约》中妇女自主行为透析/马月兰//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7年第4期//人大D423,2007年第6期
英汉语言中的性别歧视研究/姚晓鸣//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第11期
浅析英语语言中的性别歧视现象/朱金燕//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第2期
论英语词汇中的性别歧视/杨映春//长沙大学学报2007年第3期
论英语语言中的性别歧视/高先丽//甘肃联合大学学报2007年第6期
英语中的性别歧视论略/王瑜生//成都大学学报2007年第7期
中英传统婚前习俗比较/杨波,赵静//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第5期
英国妇女与资本主义公共领域的建构/王晓燕//四川师大学报2007年第5期
论19世纪以来英国女子社会教育的发展及其启示/吴吉惠//西华师大学报2007年第1期
19世纪英国现代化与妇女家庭法律地位的演变/潘迎华//世界历史2007年第6期
英国社会转型时期妇女就业地位边缘化的成因/王晓焰//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7年第8期
//人大D423,2007年第6期
论边沁的女权思想/王磊//妇女研究论丛2007年第2期(英国)
论古希腊男人与少男之爱/裔昭印//上海师大学报2007年第1期
论古希腊人的妇女观/郭小凌//学术研究2007年第1期
古典时期希腊妇女身体研究/孙晶晶//上海师大学报2007年第1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7年第3期
古希腊罗马的妓女及其价值观/(美)John K. Evans 著/沈扬等译校//历史研究2007年第3期
罗马从共和到帝制转变过程中的妇女解放运动述评/王大庆//妇女研究论丛2007年第2期
对车臣恐怖主义活动中“黑寡妇”现象的剖析/冯娟,焦得刚//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7年第3期
女性经济依附性的实质原因及后果/(俄)E.C.巴拉巴诺娃//国外社会科学2007年第5期(蓝瑛波摘自俄《社会学研究》2006年第4期)
女性在黑格尔伦理学中的不平等地为探析/张晓菁,李纯//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学院学报2007年第4期
卢梭与西方女性主义/宗先鸿//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2007年第1期
在瑞典看性别平等/靳薇//学习时报2007年3月5日
“她”政治:2007法美总统大选观察/余迪//中国女性主义2007年9月总第9期
废墟上的女人:电影《玛丽亚?布老恩的婚姻》中的女性形象分析/杨翎//中国女性主义2007年3月总第8期
阿伦特两论/孙传钊//中国图书评论2007年第1期
阿伦特、卡夫卡与极权主义统治的元素/张淳,陶东风//中国图书评论2007年第1期
汉娜?阿伦特,此时此刻/王晓渔//中国图书评论2007年第1期
古典还是现代:汉娜?阿伦特的共和主义思想研究/涂文娟//求是学刊207年第5期
阿伦特:喟然长叹“论革命”/陈周旺//中华读书报2007年6月13日
阿伦特与马克思的路径叠影/肖自强//中华读书报2007年6月13日
阿伦特与卢森堡/孙传钊//书屋2007年年第7期
从美国知识女性的崛起看妇女要求解放的规律/李颜伟//天津大学学报2007年第1期
从美国平权修正案的争议看男女平权和母亲角色/俞彦娟//浙江学刊2007年第3期
一战后美国妇女运动沉寂解析/戴立云//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7年第6期
大萧条的“替罪羊”:20世纪30年代美国已婚就业妇女研究/杨丽红等//文史博览2007年第1期
司法权力的限度:以美国最高法院与妇女堕胎权争议中心/任东来//南京大学学报2007年第2期
后越战时期美国支配性男性气质之重构:“蓝博三部曲”性别权力关系分析/丁永燕//中国女性主义2007年9月总第9期
哈佛大学迎来史上首位女校长//中国妇女报2007年2月12日(371年建校历史)
家庭角色身份的重新构建与情感突围:解读影片《克莱默夫妇》中女性意识与男权思想的存在意味/马小依//电影评介2007年第4期
《夜访吸血鬼》中的男同性恋/麦永雄,付飞亮//电影评介2007年第3期
恐怖?权力?性别:《狂蟒之蛇》中的女性主义解读尝试/王欣//电影文学2007年8月上
女性的梦魇:电影《时时刻刻》的另一种解读/陈琳//电影评介2007年第14期
性感身体的抑制与母亲身份的具象化:评英格玛?伯格曼影片《呼喊与细语》/(美国)玛丽莲?约翰?布莱克韦尔;李镇译//当代电影2007年第5期
好莱坞电影中的华人女性/孙萌//世界文学评论2007年第2期
语言与性别研究中的非性别因素探析:《老友记》人物话语风格性别差异分析/任海棠//西北大学学报2007年第5期(美国电视剧)
《身体的塑造——美国文化中的美丽和自我想象》/黄华//中国女性主义2007年3月总第8期
澳大利亚的女权运动:重要的转变和事件/Affrica Taylor著,徐航译//妇女研究论丛2007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