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本目录主要收集2007年国内报刊上所发表的有关“女性·性别研究与批评”内容方面的文章,分为“女性·性别·文化研究与批评”和“女性·性别·文学研究与批评”两部分,意在为研究者提供学术信息和资料参考,请勿作他用。)
2. 作家、作品研究(作家姓名以汉语拼音音序排列) (1)女作家(A—C) 安意如:网络时代安静的相遇/舒晋瑜//中华读书报2007年1月31日 以真切体验击穿成长之痛:评笛安的创作/邵燕君//南方文坛2007年第4期 政治的掌控与时间的剥夺:论王安忆的小说创作/林翠萍//宁德师专学报2007年第2期 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写真:宗璞小说《红豆》《三生石》连读/王彩萍//名作欣赏2007年第11期(文学研究)
论利革拉乐?阿(女/乌)的身份追寻与文学创作/王志彬//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07年第3期
旋转的镜面/霍俊明,阿毛//文学报2007年12月6日(阿毛)
展现哈萨克妇女的命运与本真:哈萨克女作家阿维斯汗小说创作述评/张治安//伊犁师院学报2007年第2期
山楂树啊,请你告诉我/蔡震//文学报2007年10月4日(艾米)
黑暗中的对谈:灵魂绝望者的倾诉:安妮宝贝小说叙事解析/祁丽岩//广东技术师院学报2007年第1期
论安妮宝贝小说的宗教因素/韩晓谅//邯郸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
暗夜之花:论安妮宝贝小说创作及其现代主义特征/苑婷婷,雷华//井冈山学院学报2007年第5期
浮出或沉没:由安妮宝贝和卫慧看内地文学的市场化探索/关士礼//山东文学2007年第10期
女性视角下的《八月未央》:对安妮宝贝的一种解读/雷娟//绵阳师院学报2007年第6期
第一打工妹的小说人生/邱海黎//中国妇女报2005年5月31日(安子)
女权思想的超前性:白薇创作与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罗婷,段湘怀//湖南社会科学2007年第1期
试论白薇的意义/王蓉,周毅//绵阳师院学报2007年第4期
故事?人物?性别?战争:半夏小说《螺旋结构》解读/降红燕/云南文艺评论2007年第6期
用野猫一样漆黑发亮的眼睛注视人间:鲍尔金娜小记/鲍尔吉?原野//文学报2007年2月9日
没有新突破,只是尽力而为:专访毕淑敏/鈡刚,周思帆//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7年第4期
珍惜生命,正视死亡:毕淑敏作品的主题再探/李扬,吕宁//白城师院学报2007年第4期
从毕淑敏的作品看其人格魅力/张英伟//文艺争鸣2007年第11期
毕淑敏小说的疾病叙事伦理分析/邓寒梅//名作欣赏2007年第11期(文学研究)
《女心理师》自序/毕淑敏//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7年第4期
《女心理师》叙述上的裂缝与盲区/周雪//文艺争鸣2007年第6期
一部关于戒毒的现实主义力作:毕淑敏小说《红处方》/任向红//社科纵横2007年第7期
用小说思考生命与尊严/雷达//北京文学原创版2007年第10期(毕淑敏《打起黄莺儿》)
冰心与鲁迅/陈学勇//文汇读书周报2007年1月19日
茅盾论冰心/岳凯华等//邵阳学院学报2007年第3期
“道德的基本,和平的欲求”:冰心“爱的哲学”再审视/朱晓倩//牡丹江大学学报2007年第12期
试析冰心作品中的“真”与“爱”/张建秒,刘飙//江西社会科学2007年第12期
论冰心诗歌的自然母题/李正//中外诗歌研究2007年第2期
“自然、母爱、童心”与“自我、艺术、自然”:论西方文化对冰心艺术主题和艺术风格的影响/周超飞//邵阳学院学报2007年第4期
试析冰心“爱的哲学”中爱情题材的缺席/朱晓倩//南通职业大学学报2007年第4期
爱的宗教哲学:冰心与泰戈尔诗歌之比较/韩燕红//名作欣赏2007年第8期(文学研究)
一曲母爱、童真、自然的优美赞歌:冰心《繁星》《春水》小诗论析/曾宏伟//名作欣赏2007年第10期(文学研究)
尘封的美文:冰心的佚文与遗稿/王炳根//书屋2007年第9期
从女性主义角度对冰心译文的研究/李梅//重庆交通大学学报2007年第6期
冰心小说的诗话特征/郎学初//广西社会科学2007年第1期
评冰心儿童题材散文/范欣欣//廊坊师院学报2007年第4期
有了爱才有和谐:冰心文学精神的文化价值和当代意义/刘岸挺//山东社会科学2007年第1期
先锋文学真的不需要思想性吗?:与作家残雪商榷/王晓华//扬子江评论2007年第1期
//艺术广角2007年第2期
指向心灵的艺术之路:论残雪的文学批评/赵树勤,黄海阔//南开学报2007年第4期
残雪作品入选日本新版《世界文学全集》/戴铮(报道)//中华读书报2007年5月23日
陌生的叙述者:残雪的叙述法和时空结构/近藤直子//北京大学学报2007年第6期//人大J3,2008年第3期
残雪小说创作的困惑与局限/栗丹//大连海事大学学报2007年第3期
再现完整的残雪:残雪小说创作变化历程概述/董爱兰//大庆师院学报2007年第3期
“残雪式”风格与1986年/卓今//文艺争鸣2007年第6期
在审丑中狂欢:残雪早期小说审美解读/周冬梅//名作欣赏2007年文学研究版第7期
残雪近期小说的描述者特征/卓今//求索2007年第8期
在梦幻中穿行:对残雪早期小说审美的一种阐释/周冬梅//名作欣赏2007年第8期(文学研究)
论残雪小说中的女权意识/罗云飞//现代语文2007年第13期
非主流意识形态表达:“残雪式”风格与1986/卓今//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7年第10期
绝望的寻找:解读残雪的短篇小说《索债者》/栗丹//名作欣赏2007年文学研究版第3期
“在”与“在者”的迷误:评残雪《灵魂的城堡》对卡夫卡的误释/张玉娟//当代文坛2007年第3期
女人的幸福/曹明霞//中篇小说选刊2007年第1期(《婚姻誓言》)
论何其芳对陈敬容中期诗歌创作的影响/朱娟,翟大炳//贵州师大学报2007年第1期
《咖啡苦不苦》:陈丹燕的华美与惆怅/陈远珍//中国妇女报2007年3月15日
挥别真爱的苦涩仪典:读陈力娇长篇小说《草本爱情》/林超然,高方//文艺评论2007年第3期
陈美华的诗/顾艳//文学自由谈2007年第6期
陈染:破开——抑或和解?/林宋瑜//艺术评论2007年第3期
论陈染作品中女性意识的发展轨迹/焦垣生,张琴//小说评论2007年第4期
陈染创作的超性别意识/王璐//齐鲁学刊2007年第6期
“恋父”、“审父”与女性的个体成长:以陈染的小说为例/高小宏//河北师大学报2007年第4期
论陈染小说中彰显的现代女性意识/冯建英//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07年第4期
一片秋叶的脉络:重读陈染,兼论陈染作品中的身份问题/杨洁//兰州学刊2007年第5期
陈染、林白的女性写作/陆孝峰//文艺争鸣2007年第8期
《谁掠夺了我们的脸》讲述精神成长史/韩浩月//中国妇女报2007年6月28日(陈染)
安静的美感/杨小洲//文汇读书周报2007年8月3日(陈染)
陈染:我顺应自然/舒晋瑜//中华读书报2007年8月15日
关于写作这件事/陈蔚文//十月2007年第2期
印象?犹如陈蔚文/赵彦//十月2007年第2期
一条明媚的风景之路/陈晓霞//文学报2007年9月28日
优雅的文字旷远的心:读陈志红散文集《无边的生活》/陈剑晖//2007年4月12日
陆文婷形象意义的女性文化阐释/侯学智//山东文学2007年第5期
池莉、方方小说语言异同之比较/王苹//汉字文化2007年第1期
销蚀的激情与还原的人生:方方与池莉知识分子题材小说比较/杨永明//曲靖师院学报2007年第4期
池莉、方方小说审美性的语言学探析/王苹//贵州社会科学2007年第8期
浅析池莉小说创作中的市民文化精神/贺海鹏//殷都学刊2007年第1期
从生之“活命”到心之安居:论池莉对市民日常生活的诗性消解与探寻/赖翅萍//理论与创作2007年第1期
浅析池莉小说创作中的市民文化精神/贺海鹏//殷都学刊2007年第1期
池莉小说创作的嬗变/李定春//湘南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
论池莉小说中的母性意识与市民化书写/肖晶//贺州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
跃动的夏娃/刘亚珍//宝鸡文理学院学报2007年第2期
又见人间烟火:论池莉小说的日常叙事/张珂珂//焦作师专学报2007年第2期
在生活中寻觅,在探索中成长:试论池莉笔下女性命运嬗变/吴鹍//阜阳师院学报2007年第3期
解读生命的密码:试论20世纪90年代池莉小说中的女性境遇/宋婷婷//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第3期
池莉笔下的男性空间/刘亚珍//职大学报2007年第3期
浅谈池莉作品的修辞手法/吴慧媛//青海师专学报2007年第4期
论池莉小说中的女性形象/王建丽//安阳师院学报2007年第4期
试论池莉小说中的现实爱情与婚姻/许辉妮//琼州学院学报2007年第4期
一半写女人,一半写男人/池莉//文学报2007年4月12日
池莉:文学是为心灵筑巢/舒晋瑜//中华读书报2007年4月18日
拆穿“爱情”和“精英”的神话:市场化时代池莉“凡俗华”的叙述立场/陈尚荣//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7年第6期
文学“大众化”与当代批评的应对策略:从池莉小说的当代评价谈起/孙桂荣//东方论坛2007年第6期
浅谈池莉小说对人性的探索/唐辉//山东文学2007年第7期
邢而上的放逐与回归:论池莉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描写/余树财//乐山师院学报2007年第7期
从“中性立场”到高扬女性主义:池莉创作嬗变研究之一/李定春//语文学刊2007年第7期
论池莉小说的悲剧意识/林林//乐山师院学报2007年第8期
从物的困境到灵的困惑:池莉创作嬗变研究之一/李定春//内蒙古电大学刊2007年第8期
池莉创作的平民立场与影视观众特点的契合/李国英//电影文学2007年8月上
论池莉小说的世俗情怀/李雪//前沿2007年第9期
试析池莉小说的语言艺术/翁燕//哈尔滨学院学报2007年第10期
池莉小说人物的性格美/曾颂勇//电影文学2007年第10期上
阴影下的写作:从文化人形象塑造看池莉对传统现实主义写作的继承/戴莉//名作欣赏2007年第10期(文学研究)
论池莉小说世俗化的审美倾向/郭青格//名作欣赏2007年第10期(文学研究)
《水与火的缠绵》的语言审美特性谫议/刘传清//当代文坛2007年第2期
在水深火热中生活:评池莉小说《水与火的缠绵》/杭迪//语文学刊2007年第11期
透视日常生活中人性之邪恶的一面镜子:评池莉的中篇小说《云破处》/温长青//名作欣赏2007年文学研究版第4期
《太阳出世》中赵胜天的性格流变/包桂兰//内蒙古电大学刊2007年第10期
论《生活秀》小说、影视版的人物塑造/姚克波,许亚楠//当代文坛2007年第3期
在平凡的生活中秀出波澜:评池莉《热也好冷也好活着就好》/刘晓惠//语文学刊2007年第7期B
以倾斜的方式言说:池莉《小姐,你早》的话语分析/潘敏//现代语文2007年第25期
迟子建论/吴义勤//钟山2007年第4期
论迟子建小说的艺术特色/秦殿起//盐城工学院学报2007年第4期
试论迟子建中短篇小说创作中的人文性/孙翔//长治学院学报2007年第6期
回归自然:迟子建的终极乡土/张懿红//当代文坛2007年第6期
迟子建小说文本的叙事模式/杨振宇,胡金娜//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7年第6期
守候乡土的魂灵:论迟子建对沈从文散文化小说的继承及其流变/樊星,赵涵漠//学术交流2007年第9期
对于娜拉出走意义的消解:论沉樱早期的小说创作/曾琪//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第2期
诗情守望:论陈染小说的诗性化创作/黄建平//山东文学2007年第9期
简析陈染小说中“母亲批判”的象征意义/安蕴梅//社会科学论坛2007年第9期下
陈染小说中的超性别意识/奚晓红//语文学刊2007年第11期
迟子建长篇小说创作论/汪树东//理论与创作2007年第2期
沉静叙事下的忧伤情怀:论迟子建中短篇小说/王艳荣//南方文坛2007年第1期
伤怀之美:论迟子建小说的诗话倾向/修宏梅//长江大学学报2007年第1期
黑土滋养的温润与蓝天映照的纯粹:迟子建两个中篇里的夫妻之爱/乔淑英,崔艳霞//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年第2期
论迟子建小说的人文生命特征/金钢//学习与探索2007年第3期
论迟子建小说中的三个世界/寿凤玲//当代文坛2007年第5期
论迟子建小说中的畸形人物/汪树东//北方论丛2007年第5期
对大自然的诗意怀想:生态意识与迟子建小说/汪树东//石河子大学学报2007年第5期
迟子建短篇小说的神奇视角/胡西宛//暨南学报2007年第6期
温情主义者的文学信仰:以迟子建近作为例/金理//小说评论2007年第6期
论迟子建小说的儿童视角与她的想像世界/杨丽新//理论界2007年第12期
童话世界的温情与忧伤:解读迟子建的小说《北极村童话》/刘家忠//山东文学2007年第1期
融化心灵的坚冰:迟子建的《雪窗帘》解读/范云晶//当代文坛2007年第1期
无人倾听的讲述/刘卫东,大禹//作品与争鸣2007年第1期(迟子建:《野炊图》)
“三重门”构建爱恨桥:《一匹马两个人》结构浅析/郝春涛//名作欣赏2007年文学鉴赏版第
3期
辛酸的浪漫 卑微的高尚:读迟子建《踏着月光的行板》/张国丽//电影评介2007年第5期
执著于自然 宽怀于人性:论迟子建短篇小说《西街魂儿》/王京芳//名作欣赏2007年文学研究版第6期
对有爱世界的翩翩祝福:读迟子建新作《福翩翩》及回顾其创作历程/张文娟//当代文坛2007年第2期
陌生化?平常化:《穿过云层的晴朗》叙事分析/黄玉梅//玉林师院学报2007年第4期
困境中的心灵抚慰:评迟子建近作《世界上所有的夜晚》/费虹//六盘水师专学报2007年第2期
对“芳草”的又一声深切呼唤:评迟子建的中篇小说《世界上所有的夜晚》/焦会生//殷都学刊2007年第3期
跨越悲伤的河流:解读迟子建《世界上所有的夜晚》/蔡朝辉//理论与创作2007年第5期
论《世界上所有的夜晚》的死亡意蕴/董慧//名作欣赏:文学研究版2007年第6期
另一个“春天的故事”/云雷//作品与争鸣2007年第7期(迟子建:《花牤子的春天》)
《起舞》的背后/迟子建//中篇小说选刊2007年第6期
哈尔滨神话/崔道怡//小说选刊2007年第11期(《起舞》)
《你为谁辩护》现实关怀与悲悯情怀/杨绍军//作品与争鸣2007年第7期(川妮:《你为谁辩护》)
在通向诗意现实主义的道路上/欧阳明,徐薇//作品与争鸣2007年第7期(川妮:《你为谁辩护》)
“残酷青春”之后是什么?:由春树感受“80后”写作/张清华//南方文坛2007年第4期
(2)女作家(D—L)
戴来:在假模假样中寻找生存真相/受访者:戴来,访问者:马季//大家2007年第5期
戴来:生活比小说更像小说/金莹//文学报2007年5月17日
笛安:用力生活,真诚写作/金莹//文学报2007年10月18日
说不尽的丁玲/汪凌//文汇读书周报2007年1月19日
丁玲剪影/李洁非//中华读书报2007年12月5日
丁玲与中国无政府主义运动:破解丁玲研究之谜/张全之//西南大学学报2007年第6期
爱国情怀与小草精神:喜读赠书忆丁玲/王建中//湖南文理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
丁玲与胡风/杨桂欣//新文学史料2007年第1期
凋碧树:逝世二十周年说丁玲/李洁非//长城2007年第2期
凋碧树:写在丁玲谢世20周年/李洁非//文艺报2007年3月3日
丁玲与秦邦宪/黎辛//传记文学2007年第7期//新文学史料2007年第3期
两生花:丁玲与波伏瓦/李美皆//文学自由谈2007年第3期
也说丁玲与波伏瓦/圣童//文学自由谈2007年第4期
丁玲两次见过波伏瓦/王增如//文学自由谈2007年第6期
丁玲与文学讲习所/王艳荣,任晶//吉林师大学报2007年第6期
延安时期的丁玲——“昨日文小姐,今日武将军”/刘忠//天府新论2007年第6期
新女性的巾帼精神:再论“丁玲精神”/涂途//湖南文理学院学报2007年第6期
政治视镜煜国粹心态:从访美之行看晚年丁玲文化心理的保守性/秦林芳//江苏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第6期
丁玲与中国无政府主义运动:破解丁玲研究之谜/张全之//西南大学学报2007年第6期//人大J3,2008年第2期
男性主义迷途:从丁玲写作个案看中国女性的现代性异化/路文彬//东方论坛2007年第6期
沈从文与丁玲的误解/陈漱渝//作品与争鸣2007年第4期
丁玲与《文学报》/曾文渊//上海文化2007年第5期//人大J3,2007年第12期
丁玲女权意识的实质及转变的文化逻辑/许道军//贵州师大学报2007年第6期
从湖湘文化看沈从文、丁玲、周扬/丁仕原//文艺争鸣:当代文学版2007年第6期
试论左联对《北斗》主编丁玲的宣传策略/黄蓉//湘潭大学学报2007年第4期//人大J3,2007年第11期
不同版本丁玲传对传主认识的差异分析/朱旭晨//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第2期
参不透的禅机/言子//文学自由谈2007年第5期(《丁玲,总有禅机参不透》)
丁玲一生中的四次情感经历/宋凤英//名人传记2007年第12期
相似的理想追求:丁玲与张洁创作母题之比较/张朝忠//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
异域同声:女性真实声音的体现/孙海芳//商丘师院学报2007年第4期(丁玲、沃克小说)
丁玲文本中自我意识的浮沉/何云贵//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7年第2期
夹缝中的诉求:论建国初期丁玲的大众文学观/黄健//湖南文理学院学报2007年第4期
政治话语和女性话语的交锋:论丁玲的女性创作立场/刘丹//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7年第5期
颓废与浪漫的混合:论丁玲创作的一种倾向/王丽君//前沿2007年第11期
在解放区文学的视界里:论丁玲40年代的创作/张虞//北方论丛2007年第1期
延安《解放日报》与丁玲文学创作的转向/乔晓静//大连大学学报2007年第2期
丁玲与延安文艺/刘小飞//延安大学学报2007年第2期
丁玲创作中的两种思想基因:以1931年创作为例/秦林芳//江苏社会科学2007年第6期//人大J3,2008年第3期
“进步”作为尺度:现代性视域下延安时期丁玲的文学创作与身份认同/孙红霞//电影评介2007年第14期
在左翼文学与女性的双层空间中奋力开掘:论丁玲小说的思想价值/宗元//济宁师专学报2007年第2期
从性学角度看丁玲小说中女性的成长/苏桂艳//太原大学学报2007年第3期
革命+恋爱下的性别潜流:丁玲革命+恋爱小说的女性主义解读/陈智慧//海南师大学报2007年第4期
丁玲小说的文化冲突与反思/陶丽萍//理论导刊2007年第6期
试论丁玲“革命加恋爱”小说中性别意识的淡化/魏爱玲//现代语文2007年第10期上
圆满的“自我”:论丁玲小说中女性人生道路的选择及其意义/刘勤//名作欣赏2007年第11期(文学研究)
试论丁玲戏剧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延续性/李萍//戏剧文学2007年第7期
在自虐的背后:对《莎菲女士的日记》的一种解读/董克林//名作欣赏2007年文学研究专刊第1期
莎菲作为“Modern Girl”形象的特征与价值/王烨//南开学报2007年第6期
论莎菲女士的形象兼及“五四”小说中的性爱主题/张传敏//名作欣赏2007年第11期(文学研究)
《莎菲女士的日记》中的莎菲形象:以“五四”小说中的性爱主题为参照/张传敏//广西社会科学2007年第9期
丁玲研究:
重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武新军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一部“问题小说”/吕东亮
苇弟与凌吉士:女性想象世界中男性形象的两级/韩冷
自我的消弭:对男权政治权力的妥协/丁玲生命中的男性与其创作关系/李萍
//信阳师院学报2007年第4期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与《暴风骤雨》之比较/邹永常//湖南文理学院学报2007年第4期
思想中来的人物:《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的钱文贵形象分析/张海英//中南大学学学报2007年第2期
话语重构与身份认同:《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的文本生产/钟希明//福建师大学报2007年第3
期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和《暴风骤雨》创作艺术比较/吴昌云//内蒙古电大学刊2007年第7期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和《暴风骤雨》创作艺术之比较/马瑞海//前沿2007年第10期
《关于〈在医院中〉》(草稿)/丁玲//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7年第6期
读丁玲《关于〈在医院中〉》(草稿)/王增如,李向东//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7年第6期//人大J3,2008年第2期
丁玲“向左转”过程中的一次主体“困惑”:兼谈《在医院中》的知识分子立场的坚持/张祖立//东北师大学报2007年第3期
艺术理想与文本实在的断裂:对丁玲小说《在医院中》的症候式解读/李军//名作欣赏2007年文学研究版第4期
浅析《在医院中》和《第四病室》里的女大夫形象/李荣秀//名作欣赏2007年文学研究版第4期
知识分子话语合法性危机的产生与调适:以丁玲的《在医院中》为中心/赵普光,王伟霞//名作欣赏2007年第11期(文学研究)
“土地”与“女人”:丁玲小说《夜》的人性视点:兼谈《夜》的文学史价值/秦林芳//文学欣赏2007年文学鉴赏版第4期
在不和谐中探寻受辱女性“活”的内蕴:解读《我在霞村的时候》/黄海霞//乌鲁木齐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第3期
文学批评?性别民主?视角主义的话语生产:以丁玲《我在霞村的时候》为例/张新煜//阴山学刊2007年第5期
指向崇高意旨的身体献呈:《我在霞村的时候》革命伦理解读/孙红震//名作欣赏2007年第11期(文学研究)
政治视野下的女性关怀:丁玲《我在霞村的时候》解析/顾晓玲//名作欣赏2007年第12期(文学研究)
欲望世界中的男权:丁玲《梦珂》的女性主义解读/陈智慧//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
女性视域中的中国现代妓女叙事:以丁玲《庆云里中的一间小房里》和张爱玲《沉香屑,第一炉香》为例/刘传霞//辽东学院学报2007年第4期
隐匿的洁白:诗与诗人的姿态:以杜红的诗为例/冯雷//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207年第3期
植根佤山沃土的文学奇葩:评董秀英《马桑部落的三代女人》/杨建军//边疆文学2007年第
2期
……………………………………………
范小青:以平和笔触烹出文学五味/丁杨//中华读书报2007年9月12日
女性自我的摇摆与挣扎:论《女同志》中万丽的官场生命体验/李掖平,赵庆超//山东文学2007年第1期
心灵镜面上的当代江左女官图/评范小青长篇小说《女同志》/何西来//扬子江评论2007年第5期
关于《女同志》的闲话/徐小丽//中国图书评论2007年第12期
一曲乡村医疗的悲歌/凌冬梅//中国图书评论2007年第12期(《赤脚医生万泉和》)
渔隐街是一条什么样的街/范小青//山花2007年第5期(《父亲还在渔隐街》)
失踪的父亲/刘勇//作品与争鸣2007年第10期(《父亲还在渔隐街》)
消失的不仅是父亲/田雨//作品与争鸣2007年第10期(《父亲还在渔隐街》)
关于《谁能说出真相》的真相/范小青//北京文学原创版2007年第12期
“纵是万箭穿心,也得扛住”(方方专访)/金莹//文学报2007年8月2日
方方:作家应该坚持为内心写作/舒晋瑜//中国妇女报2007年11月15日
独自坚守/方方//山花207年第10期
简论方方和池莉“新写实小说”的不同特色/郑新安//河南工业大学学报2007年第2期
论方方小说中的底层表述与女性表述/左去媚//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第2期
方方小说的死亡形态描述与崇高信念表达/吴波//小说评论2007年第3期
质疑爱情的真实性:浅论方方近期小说中的爱情观/陈瑶//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第3期
论方方悲剧命运观的成因/张希,王欣//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第4期
困惑,痛苦,挣扎:方方近期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探析/陈娟//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第5期
论方方小说的反讽艺术/韩会敏//江西师大学报2007年第6期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方方小说情爱世界中的男性形象论/张春艳//语文学刊2007年第11期
从《风景》到《出门寻死》:方方的自我颠覆/王世诚//扬子江评论2007年第2期
灵魂坐标中的精神走向:评方方的《乌泥湖年谱》/王丹娜,刘江凯//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7年第3期
由噩梦到苦笑:评方方中篇小说《埋伏》//刘艳芬//山东文学2007年第10期
转型期乡村女性的生存反思:评方方的中篇小说《奔跑的火光》/郑明娥//衡阳师院学报2007年第1期
一曲当代女性的命运悲歌:读方方新作《万箭穿心》/赖洪波//北京文学原创版2007年第10期
重读方方《闲聊宦子塌》兼及一种批评方式/翟杨莉//小说评论2007年第5期
方令孺的一篇佚文/桑农//文汇读书周报2007年11月16日
桃花开了/方格子//中篇小说选刊2007年第3期(《桑小娜的城市生活》)
忧郁、悲怆和幸福的长调:冯秋子散文简论/刘涵华//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7年第4期
冯沅君《卷�》中的双重矛盾/李国英//名作欣赏2007年第9期(文学研究)
精神扎根的土壤/傅爱毛//文艺报2007年11月15日
无处可逃/傅爱毛//中篇小说选刊2007年第2期(《空心人》)
平面镜、哈哈镜和透视镜/朱晓科//作品与争鸣2007年第6期(《空心人》)
用艺术的方式关怀现实/邓菡彬//作品与争鸣2007年第6期(《空心人》)
听,她的声音/张洁(上海)//文学报2007年2月9日(葛翠林)
葛翠林和她瑰丽多彩的创作/汤汉青//文学报2007年11月19日
关于我们的“微妙”缺点/梁晓声//北京文学2007年第1期(葛佳:《老同学》)
葛琴与鲁迅/王吉鹏,赵鹏//江南社会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
葛水平中篇近作小议/龙厚雄//长江大学学报2007年第2期
葛水平的诗性文本/严运桂//小说评论2007年第3期
葛水平小说创作研讨会:
祝贺与期望:给“《黄河》第四届小说创作促进会暨葛水平小说创作研讨会”的贺信/高建民//黄河2007年第4期
故乡的名片:给“《黄河》第四届小说创作促进会暨葛水平小说创作研讨会”的贺信/范堆相//黄河2007年第4期
葛水平小说创作研讨会发言(摘要)/张平等//黄河2007年第4期
葛水平小说的语言艺术/钮宇大//黄河2007年第4期
“你赋予了小说文本以力量”:与葛水平对话/姜广平//莽原2007年第5期
打开小说的“可能”之门:评青年作家葛水平的小说创作/段崇轩//当代作家评论2007年第5期
当叙事遭遇诗:葛水平小说长短论/程德培//上海文学2007年第9期
悖谬中显真性 错位里彰善恶:读葛水平的《喊山》/赵素兰//名作欣赏2007年文学研究版第7期
年月流失的生死活命:《连翘》创作谈/葛水平//名作欣赏2007年文学鉴赏版第7期
生命的悲悯与温情:读葛水平中篇小说《连翘》/潘慧//名作欣赏2007年文学鉴赏版第7期
寻红的担当:读葛水平的《连翘》/魏爱民//名作欣赏2007年第12期(文学鉴赏)
葛水平中篇小说《黑脉》的审美思考/严运桂//名作欣赏2007年第9期(文学研究)
从北京到伦敦:郭小橹的迷爱航程/康慨//中华读书报2007年2月14日
双语创作的文化困惑及其意义(下篇):从哈萨克女作家哈依霞、叶尔克西的创作谈起/任一鸣//昌吉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
《妖娆罪》是一部“肉体忏悔录”:访作家海男/汪炜//文汇读书周报2007年1月12日
海男访谈:为女性而写,而非女性主义/林宋瑜//艺术评论2007年第3期
海田长诗《雪傲枫红》评论:
生命如火/李瑛
霜叶红于二月花/张同吾
“大我”情怀的多声部吟唱/范咏戈
白雪红枫的礼赞/雷抒雁
//文艺报2007年9月4日
追寻爱和生命的快乐/叶梅 //文艺报2007年11月20日(和晓梅)
随时间流逝的写作/海男//诗刊2007年1月号下
略论“没有办法的办法”/李静泽//长城2007年第3期(何玉茹)
怜爱、理解与尊重的生动体现:贺晓彤儿童小说集《永远的蓓蕾》剖析/杨实诚//理论与创作
2007年第2期
直面俗世与底层的温暖力量:评黄咏梅小说集《把梦想喂肥》/曹霞//文学报2007年6月28日
黄咏梅:用文字把梦想喂肥/陈竞//文学报2007年9月20日
偷停心脏,喂肥梦想:评黄咏梅小说集《把梦想喂肥》/邵燕君//文汇读书周报10月26日
黄咏梅的“温柔一刀”:《把梦想喂肥》读后随想/鈡晓毅//文艺报2007年12月1日
论梁君璧形象的悲剧意蕴/车红梅//名作欣赏2007年文学研究版第4期(霍达:《穆斯林的葬礼》)
纪尘创作访谈录/高铭//青年文学2007年第7期
论蒋韵小说女性主体意识的建构/戴红稳//琼州学院学报2007年第6期
复兴时期的爱情/王安忆//书城2007年4月(蒋韵《隐秘盛开》)
女性小传?地域中心(关于罗莎?蒙特罗)/洁尘//散文2007年第2期
与生命有关/金仁顺//中篇小说选刊2007年第1期(《仿佛依稀》)
金仁顺近期小说解读/阎晶明//文艺争鸣:当代文学版2007年第6期
“符号”的悲哀:九丹的《女人床》解读/王玉琴//名作欣赏2007年文学研究版第4期
……………………………………………………
林巧稚:慈悲与叛逆共存:访《天堂没有路标》作者赖妙宽/康毅,呼兆元//中国妇女报2007年5月31日
“回避”的技术与“介入”的诗歌/蓝蓝//诗刊2007年1月号下
让骨头、肉和心浸泡的女性写作:评油画家李虹女性主义小说/陈晓明//艺术评论2007年第3期
废墟之上的绽放抑或枯萎:读李洁冰长篇小说《青花灿烂》/张光芒//文学报2007年6月28日
幸福的含义/李蓉//小说选刊2007年第11期(《深白》)
试论彝族女作家李纳小说的艺术特色/马国伟//红河学院学报2007年第6期
记忆?角色?哲理:对廖玉蕙散文的一种解读/张小燕//常州工学院学报2007年第6期
女性的生存尴尬和情感迷失:论林白的女性文学创作/农莉芳//甘肃社会科学2007年第3期
林白小说:想象的飞翔/陈祖英//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第3期
浅谈林白小说中女性意识的游离现象/韦林池//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2007年第4期
林白:从《一个人的战争》到《妇女闲聊录》/林宋瑜//艺术评论2007年第3期
林白:从《一个人的战争》到《妇女闲聊录》/寿静心//河南社会科学2007年第3期
从“一个人的战争”到“万物花开”:林白小说创作转向评析/李秋菊//理论与创作2007年第5期
从拒绝到倾听:林白新作《妇女闲聊录》的现实姿态/陈瑶//名作欣赏2007年文学研究版第4期
生命到了这个点上:从《妇女闲聊录》看林白的创作/郑卡//乐山师院学报2007年第9期
《致一九七五》后记/林白//当代作家评论2007年第6期
在黑暗中与文学相遇/林白//文学报2007年6月28日
以回忆的方式从后革命时代复活:读林白的《致一九七五》/李伟长//文汇读书周报2007年12月21日
徐志摩、林徽因恋情新证/王正//浙江社会科学2007年第2期
试论林徽因的文学思想/周英飒//河南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第3期
“八宝箱”悬案与“太太客厅”/陈学勇//新文学史料2007年第4期
论林徽因、沈从文的诗/陆耀东//徐州师大学报2007年第6期
新时期以来林徽因研究综述/班业新//商丘师院学报2007年第7期
存在与体验:林徽因诗歌艺术分析/班业新,邹姗姗//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07年第9期
从《模影零篇》看林徽因对生命的体悟/房成雅//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07年第2期
母亲书写的生命赞歌:论林徽因《你是人间四月天》的写作意图/蒋建梅//名作欣赏2007年文学研究版第5期
穿越岁月的灵性之光:试析林徽因诗歌的美学意蕴/郑娟//名作欣赏2007年文学研究版第5期
林雪:以平静的心态进入更本质的追求
林雪创作年表
诗歌中的三个林雪/于贞志
阅读林雪/秦岭
诗歌写作的优越时刻/董学仁
来自北方的诗歌女子/海男
追寻精神性旨归的林雪/张杰
//诗刊2007年6月号下
女性主义视野下的凌力历史小说创作:兼谈当前女性主义历史小说的写作/吴秀明,戴燕//海南师大学报2007年第5期
历史悖谬的独特省察:凌叔华小说创作新论/崔荣//内蒙古大学学报2007年第1期
庸俗?迷茫?童真:试论凌叔华小说中的“回归”意识/刘赛//湘潭师院学报2007年第2期
关于凌叔华的佚作/陈学勇//新文学史料2007年第3期
道是无情却有情:凌叔华与徐志摩/桑农//书屋2007年第4期
浅析凌叔华作品中的女性婚恋心理意识/郭运恒//名作欣赏2007年第9期(文学研究)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凌叔华小说《秀枕》解读/朱美绿//名作欣赏2007年第10期(文学鉴赏)
和伍尔夫一起写作:《古韵》的西方视野/江淼//书屋2007年第4期
现代女性的批判性述说:评刘虹的组诗《给她们》/刘洪//乌鲁木齐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
刘虹诗歌的抽象现实主义/向为国//文学自由谈2007年第4期
《狂欢的女神》:女性的书写与反思/王德威//中华读书报2007年3月14日
强大现实下的虚弱想象/刘利//小说选刊2007年第7期(刘利《奇迹》)
刘索拉:我的女性主义和“女性味”:答《艺术评论》问/刘索拉,西云//艺术评论2007年第3期
《你别无选择》的现代先锋性解读/王淑萍//河南师大学报2007年第6期
六六:不上网就不会写小说/舒晋瑜//中华读书报2007年12月26日
关于庐隐的通信/肖凤//新文学史料2007年第1期
茅盾论庐隐/岳凯华等//邵阳学院学报2007年第4期
庐隐早期“问题小说”浅析/刘朝华//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第3期
试析庐隐小说的特点/王艳红//井冈山学院学报2007年第5期
自叙传小说中迷惘的感情:庐隐小说中女性情感的解读/严一梅//湘潭师院学报2007年第6期
“海滨故人”女性群体的自我追求及其现代意义/张根柱,曹允亮//齐鲁学刊2007年第3
庐隐散文简论/刘涵华//中州学刊2007年第3期//人大J3,2007年第9期
论庐隐的创作动机及其创作风格/王廷//徐州工程学院学报2007年第7期
我是东坝的孩子/鲁敏//文艺报2007年11月15日
把乡村诗意进行到底/刘忠//小说选刊2007年第3期(鲁敏:《颠倒的时光》)
委身于“善”/鲁敏//中篇小说选刊2007年第3期(《逝者的恩泽》)
只要信,善就是真的/汪政//小说选刊2007年第7期(鲁敏《逝者的恩泽》)
有时写作,就是因为心虚/鲁西西//大家2007年第2期
细节/鲁西西//诗刊2007年1月号下
母与子在相互砥砺中欢乐成长/康毅//中国妇女报2007年1月11日(鲁西西)
论白族女诗人陆晶清诗歌的感伤情结/熊辉,刘丹//云南师大学报2007年第4期
论陆小曼的文学创作/龙永干//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7年第2期
异国的痕迹/路也//青年文学2007年第5期(路也《一比八》)
行走在“想”的路上(点评)/唐朝晖//青年文学2007年第10期
听罗洪谈《孤岛岁月》/侯建萍,吴春荣//文汇读书周报2007年3月16日
(3)女作家(M—T)
回乡民间生存的深情吟咏:马金莲小说述评/任淑媛//昌吉学院学报2007年第6期
一位不愿意念《转身女经》的诗人:论回族诗人马丽芳诗歌中的女性审美精神/黄玲(彝族)//民族文学2007年第8期
野百合也有春天/毛芦芦//文学报2007年11月9日(毛芦芦)
梅洁长篇报告文学《大江北去》:奉献与创业的赞歌/龚举善//文艺报2007年12月18日
也说“南岭北梅”:兼谈如何看待“口述历史”/张泉//中文自学指导2007年第1期//人大J3,2007年第4期
论梅娘的女性意识和民族意识/包薇//前沿2007年第5期
梅娘致许觉民书札/观雪斋 释文//传记文学2007年第6期
论梅娘小说中对传统“妻性”的重新阐释/张雯虹//山东文学2007年第2期
潜沉在海底的水族:从梅娘小说看沦陷区的女性写作/陈洪英//涪陵师院学报2007年第3期
梅娘笔下的东北沦陷区社会生活/杨晓莉/大连海事大学学报2007年第4期
梅娘散文简论/刘涵华//当代文坛2007年第2期
命运里的红颜:读梅驿的《藕儿》/杜霞//长城2007年第4期
自己的书架(之四十):《梅志文集》/陈思和//文汇读书周报2007年11月16日
梅卓小说的民族想象/张懿红//民族文学研究2007年第2期
生死爱欲:梅卓小说的民族想象/张懿红//南方文坛2007年第3期
臆想一个人/唐朝晖//青年文学2007年第7期(米米七月)
寻找的迷失(点评)/唐昭晖//青年文学2007年第3期
有趣的小邪大巫/唐朝晖//青年文学2007年第8期(莫小邪)
不是灵芝,就是琥珀/徐鲁//文学报2007年11月19日(南妮)
微风往事:读《校园纯爱故事系列》/杨婷//文汇读书周报2007年11月30日(南妮)
把目光投向普通女性/王春荣//文艺报2007年7月5日(女真)
我不识见曾梦见/潘向黎//文学报2007年8月23日
看是看见了,但谁知晓?:《过往红尘》读后/潘向黎//文汇读书周报2007年3月9日(平儿)
流于简单,失之直白/王颖//作品与争鸣2007年第9期(钱国丹《快乐老家》)
艰难的寻找与温情的慰藉/赵晖//作品与争鸣2007年第9期(钱国丹《快乐老家》)
乔叶:写作引我走向明亮/金莹//学报报2007年4月12日
乔叶小说中的耻感意识/徐红芹//山花2007年第11期
要死的人和要活的人/乔叶//中篇小说选刊2007年第1期(《山楂树》)
为活着寻找理由:对乔叶《山楂树》的文本解读/高启龙//当代文坛2007年第5期
童心世界里看到“生活的真相”:访“小香咕系列”作者秦文君/谢雪艳//文汇读书周报2007年12月7日
天堂的路有多远:读裘山山获鲁迅文学奖作品《遥远的天堂》/王甜//文艺报2007年11月22日
“看见”荣荣:读荣荣的《看见》/谢冕//文艺报2007年9月13日
一颗平常的诗心 一个本真的自我/荣荣近期诗作印象/吴思敬//文艺报2007年9月13日
镕畅姑娘和她的“2008”/舒晋瑜//中华读书报2007年9月26日
形式革命的先锋:茹志娟(鹃)小说的文体变革和叙事技巧研究/周春英//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第3期
陌生化崇高:《百合花》重读/王雪伟//名作欣赏2007年文学研究版第4期
为人生打上文学的底色/北乔//文艺报2007年3月1日(桑新华)
时光外的青春/邵丹//十月2007年第6期
印象?路口的邵丹/祝勇//十月2007年第6期
是耶?菲耶?化为蝴蝶/杨静//作品与争鸣2007年第5期(邵丽《马兰花的等待》)
“边缘”女性的无望等待/顾玮//作品与争鸣2007年第5期(邵丽《马兰花的等待》)
我看到了什么/邵丽//小说选刊2007年第10期(《人民政府爱人民》)
沈祖?苯淌谑攀�0周年纪念暨学术研讨会综述/谭新红//长江学术2007年第4期
春葩丽藻,宛如粲花:散论沈祖?鄙⑿率褪闱樾∷�陈祖美//潍坊学院学报2007年第5期
盛可以专辑:
主持人语/洪治纲
小说在谁的手里成为刀子:谈盛可以的短篇小说/汪政,晓华
“我”或“我们”:《道德颂》的叙述者/李敬泽
审美的偏移:盛可以小说之我见/谭五昌
谁能承受无爱之轻:评盛可以长篇小说《无爱一身轻》/邓国军
词语的坡度与鬼脸/盛可以
盛可以主要作品目录
//当代文坛2007年第2期
盛可以影记/盛可以//作家杂志2007年第2期
呈现心灵的悸动:以盛可以的《道德颂》为例/金理//小说评论2007年第2期
与苦难搏斗的艺术奇葩:评石楠的传记小说/朱菊香//淮北煤炭师院学报2007年第6期
石评梅与典雅爱情的中国式变体/于闽梅//中国女性主义2007年9月总第9期
主体话语和文本策略:《迷旎花园》的主体性叙事/彭国栋//商丘师院学报2007年第4期(寿静心)
《迷旎花园》的叙事实验/彭国栋//文艺报2007年2月13日
舒婷大海组诗的思想艺术特色/陈婉娴//广西社会科学2007年第3期
从双性和谐的角度比较舒婷和翟永明诗歌的文化意蕴/张晶晶//理论与创作2007年第3期
爱情的不同诠释:《致橡树》、《我愿意是激流》解读/刘金凤//山东文学2007年第1期
在历史机遇的中心:重读《致橡树》/任南南//哈尔滨学院学报2007年第2期
让爱的阳光照耀成长之路/龚旭东//芙蓉2007年第1期(宋青芸:《电台牧师的葬礼》)
掂量成长的代价:评宋青芸的小说《电台牧师的葬礼》/龚熙//芙蓉2007年第1期
苏瓷瓷:写作是一种自救/陈竞//文学报2007年12月6日
女性命运的另类关注:解读苏瓷瓷《你的名字》/夏元明//名作欣赏2007年第12期(文学鉴赏)
乱世才女苏青/昕池//名人传记2007年第4期
浅谈苏青的“俗”/申显丽//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第4期
花落人亡有人知:乱世才女苏青/张昌华//人物2007年第12期
为着生活而写作:苏青散文创作的言说姿态与表现方式/黄科安//青海师大学报2007年第6期
京海派市民小说的文化形态差异论:老舍苏青小说创作对比/于启莹,张艳梅//东北师大学报2007年第1期
论苏青边缘写作的文学价值/毛海莹//华东师大学报2007年第4期
论苏青创作的先锋性和市民性/吴春璟//河南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第5期//人大J3,2008年第2期
孙惠芬专辑:
主持人的话/於可训
在城乡之间游动的心灵:孙惠芬访谈/张赟,孙惠芬
自述/孙惠芬
心灵的道路无限长:谈孙惠芬的小说创作/张赟
孙惠芬作品目录
//小说评论2007年第2期
乡村女性的自我言说:论孙惠芬小说中全新的女性主义色彩/张敏//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第3期
寻找精神栖居地的两个女人:评孙惠芬与素素的文学创作/张祖立//贵州社会科学2007年第8期
构筑当代新乡村的精神版图:评孙惠芬的《上塘书》/刘建海//理论与创作2007年第2期
在疼痛中触摸流逝的温暖:读孙慧芬(惠芬)的下水《狗皮袖筒》/孙国亮//名作欣赏2007年第9期(文学研究)
扑面而来的乡村生活气息:《歇马山庄的两个女人》艺术表现特色/李惠//现代语文2007年第11期
孙惠芬长篇小说《吉宽的马车》:贴近现场的底层关怀/周新顺//文艺报2007年7月19日
懒汉进程:关于长篇小说《吉宽的马车》的对谈/孙惠芬,周立民//文学报2007年7月12日
徘徊在城市与乡村之间:我看《吉宽的马车》/岳雯//文学报2007年11月29日
感谢芳草/孙思//文学报2007年10月26日
挥洒心灵花瓣的安琪儿:唐敏散文的审美追求/周艳花//写作2007年第3期
海上风情与青春祭奠:解读《初夜》与《启蒙时代》/张艳梅//当代文坛2007年第11期(唐颖,王安忆)
潜规则:一个沉重的现实话题/李秀丽//作品与争鸣2007年第4期(滕肖澜《你来我往》)
偏离真实的叙事/乔世华//作品与争鸣2007年第4期(滕肖澜《你来我往》)
小说如衣服/滕肖澜//青年文学2007年第6期(《咕佬肉》)
别让好人喘不过气来/滕肖澜//中篇小说选刊2007年第5期(《我是好人》)
台上台下皆是戏/滕肖澜//中篇小说选刊207年第6期(《姹紫嫣红开遍》)
铁凝同志的贺信//诗刊2007年1月号上
忙碌而从容依旧:访中国作协主席铁凝/李凌俊//文学报2007年4月12日
铁凝:文坛“掌门人”和她的父亲/肖舟,许新宇//名人传记2007年第6期
铁凝创作中的自我确认之路/粱惠娟//文艺争鸣:当代文学版2007年第6期
柔顺之美:革命文学的道德谱系:孙犁、铁凝合论/郜元宝//南方文坛2007年第1期
穿梭于社会与自我之间的影像:从铁凝到林白看女性文学的发展/张岳//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第2期
女性的另一种声音:论铁凝的“超女性意识观”/张芙蓉//涪陵师院学报2007年第3期
论铁凝小说的审丑意识/粱惠娟//河北学刊2007年第3期
颠覆到重塑:谈铁凝笔下的男性形象/李欣//宿州学院学报2007年第 3期
直面人性的异化:论铁凝创作主题的转变/梁惠娟//当代文坛2007年第3期
呼唤自然母性情怀:论铁凝小说的母性意识/耿丽萍//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7年第4期//沧桑2007年第5期
用快乐和温暖为世界祝福:谈铁凝20世纪90年代的中短篇小说/吴春萱//黄山学院学报2007年第4期
喜剧因素与悲剧因素的互渗:铁凝小说的风格特征之一/王志华//山东师大学报2007年第5期
论铁凝小说的乡土情结/梁惠娟//理论与创作2007年第6期
论铁凝小说中的几位女性形象/黎雪梅//铜仁学院学报2007年第6期
论铁凝小说对人性内涵的开掘和拓展/尹艳涛//语文学刊2007年第9期
骨子里的热情与纯净:读铁凝小说/褚洪敏//山东文学2007年第10期
铁凝小说人性的叙述模式/沈滨//哈尔滨学院学报2007年第11期
艰难的跋涉 不懈的追求:从人物塑造看铁凝近期小说审美视角的变化/吴延生//名作欣赏2007年第11期(文学研究)
以《永远有多远》为例谈铁凝的“重复”叙事/赵宇红//语文学刊2007年第9期
究竟该爱她,还是该恨她:论双性视阈中的白大省形象/曹鸿英//开封大学学报2007年第3期
爱的生长:再读铁凝的《四季歌》与《大欲女》/李秀龙//扬子江评论2007年第1期
试论铁凝小说《大浴女》的人性/伍艳妮//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第5期
人性的裂变:评《大浴女》中的章妩/鹿琳//齐齐哈尔大学学报2007年第6期
同样的“老妖” 不一样的人生姿态:《玫瑰门》与《长恨歌》的比较阅读/陈卫萍//533学报2007年的1期
构建女性未来话语:论小说《玫瑰门》在20世纪90年代中国女性写作中的意义/缪爱芳
//电影评介2007年第11期
“启蒙理性的审美置换”:论《哦,香雪》、《没有钮扣的红衬衫》的现代性及其文学史地位
/闫红//山东师大学报2007年第2期
叙事学视野下的铁凝“三垛”/褚洪敏//河北师大学报2007年第2期
铁凝“三垛”叙事学解读/褚洪敏//东岳论从2007年第6期
《笨花》与《棉花垛》乡土叙述的比较:兼及对《铁凝的〈笨花〉批判》的批判/庞秀慧
//理论观察2007年第1期
由《笨花》看铁凝作品中的性别观念/刘明罡//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第2期
温润地铺叙日子和灵魂:评铁凝《笨花》叙事艺术/盛英//扬州大学学报2007年第3期
向隅之地,有容乃大:铁凝小说《笨花》中的“笨花村”形象/付明根//小说评论2007年第4期
植根于当代乡土中国的“笨花”:读铁凝的长篇小说《笨花》/丛琳//文艺评论2007年第4期
部族仪式与文化自救:《笨花》新解/刘惠丽//小说评论2007年第4期
《笨花》:“凋零”,还是“绽放”?:兼与《未及盛开便凋零》商榷/宋菲//名作欣赏2007年第12期(文学鉴赏)
文化人类学视野中的《笨花》/惠雁冰,余敏//延安大学学报2007年第6期
简析长篇小说《笨花》中的方言词汇及语法现象/董春利//现代语文2007年第24期
童喜喜:用写作传播温暖与快乐/陈竞//文学报2007年12月6日
(4)女作家(W—Y)
写剧谈/万方//剧本2007年第1期
谁是谁的毒药?:万方眼中的平凡争斗/王远//艺术评论2007年第3期
万方:作家母亲的日常生活(作家素描)/苏蓬//北京文学原创版2007年第7期
谈话录(二):“关节口”/王安忆,张新颖//渤海大学学报2007年第2期
谈话录(三):“看”/王安忆,张新颖//当代作家评论2007年第3期
其色玄黄:女性的情难与悖论:王安忆作品之解读/丁莉//洛阳师院学报2007年第3期
王安忆向偶像敬礼/郭梅//文汇读书周报2007年3月9日
王安忆与文学史/程光炜//当代作家评论2007年第3期
王安忆眼中的当代作家/于新超,王军//当代作家评论2007年第4期
水墨画的平和冲淡与抒情写意:王安忆创作中的乡镇风俗画廊/周引莉//名作欣赏2007年文学研究版第4期
虚构与非虚构/王安忆//天涯2007年第5期
被平庸吞没的文学:从王安忆看“日常生活写作”的困境/徐阿兵当代文坛2007年第5期
从现实“症结”介入现实:以王安忆、毕飞宇、阎连科近年创作为例/朱水涌//文学评论2007年第6期
与作家王安忆对面/王安忆,王晓明等//渤海大学学报2007年第6期
多元文学思潮与王安忆的文学选择/谢怡,李晓艳//邵阳学院学报2007年第6期
论王安忆创作中的“中性化”实验/姜云飞//中国女性主义2007年9月总第9期
不薄今人爱古人,清词丽句毕为邻:王安忆与古典诗词/周引莉//名作欣赏2007年第12期(文学研究)
在故事与诗的交汇中行进:王安忆小说艺术的基本建构方式/陈晖//河北师大学报2007年第
2期
心灵世界的构筑:论王安忆小说的浪漫主义特色/李海燕,邓建//云南社会科学2007年第1期
论王安忆的自我表现小说观/李淑霞//山东文学2007年第2期
王安忆与铁凝小说女性形象之比较/李素珍//河北师大学报2007年第2期
论王安忆小说中的生态意识/石油//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7年第2期
丰富的“看”/南帆//当代作家评论2007年第3期
论王安忆都市小说中女性形象的流变/苗祎//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第3期
王安忆都市小说日常生活的欲望书写/高娓娓//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第3期
王安忆小说的叙事伦理/祝亚峰//海南师大学报2007年第3期//人大J3,2007年第12期
小说的物质外壳:逻辑、情理和说服力:由王安忆的小说观引发的随想/谢有顺//当代作家评论2007年第3期//人大J3,2007年第7期
我们如何呈现历史:重读王安忆早期小说/项静//当代作家评论2007年第3期
王安忆的世界文学视野及其小说观念/宋炳辉//当代作家评论2007年第3期
日常的风景:论王安忆的“文革”叙述/郭冰茹//当代作家评论2007年第3期//人大J3,2007年第7期
“柔美”与“粗野”:试论王安忆、李昂性爱描写中的不同/魏蓓//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07年第4期
城乡的对峙与家园的丧失:论王安忆的小说创作/林翠平//思茅师专学报2007年第4期
含首微笑的悲歌:浅谈王安忆小说创作/韩丽梅//沧州师专学报2007年第4期
他者的城市与王安忆的上海寓言/马春花//青岛大学师院学报2007年第4期
工笔画的精致美与世俗化:浅析王安忆笔下的上海市民生活图景/周引莉//名作欣赏2007年文学研究版第5期
反抗与栖息:论王安忆小说中的孤独意识/王永岭//南昌大学学报2007年第6期
日常的壳与历史的核:论王安忆的上海书写/葛亮//理论与创作2007年第6期
困境与超越:论王安忆小说的叙述策略/李海燕//学术交流2007年第6期
王安忆小说的上海地景/马春花//海南师大学报2007年第6期
对女性的哲理关怀:论王安忆、铁凝的小说创作/易芳//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第8期
王安忆小说的自诉性叙事方式分析/韩蕾,刘旭//福建论坛2007年第8期//人大J3,2007年第11期
“言俗而意雅”的美学追求:论王安忆小说与《红楼梦》的联系/周引莉//名作欣赏2007年第8期(文学研究)
王安忆张爱玲小说选材视角探析/谭小琴//现代语文2007年第10期上
狂欢年代的“荒山之恋”:王安忆小说“三恋”的叙述经验/程光炜//吉林大学学报2007年第
1期
从两性视角解读王安忆“三恋”/王连峰//青年工作论坛2007年第3期
跨国资本主义时代的“身体秀”:从《我爱比尔》《上海宝贝》谈起/王爱松//钟山2007年第1期
《我爱比尔》之现代性想象中的性别政治/马春花//名作欣赏2007年第11期(文学研究)
以女性风情阉割女性主体性:对王安忆《长恨歌》叙事立场的反思/李玲//扬州大学学报2007年第1期
人生长恨水流东:解读《长恨歌》的女性悲剧命运/欧娟//名作欣赏2007年文学鉴赏版第3
期
上海故事的讲法:《长恨歌》的弄堂叙事/陈瑜//人文杂志2007年第3期
男女平衡,和谐发展:浅议王安忆《长恨歌》的女性视野/许陈颖//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第3期
一样离恨,两般韵致:白居易《长恨歌》与王安忆《长恨歌》之比较/李培红//周口师院学报2007年第4期
时间?女人:重读《长恨歌》/安静//山东文学2007年第4期
多元叙事的尝试:论王安忆的《长恨歌》/康泳//昆明理工大学学报2007年第4期
绵密的跃动:《长恨歌》的叙事解读/陆丹//湘潭师院学报2007年第4期
论王琦瑶悲剧命运的根源/韩璇//文学欣赏2007年文学鉴赏版第4期
逃离与回归:谈王绮瑶在《长恨歌》中的结构意义/周梦焱//白城师院学报2007年第4期
无意识下的男权思想:对《长恨歌》中潜在的男权思想的分析/何宗英//社会科学论坛2007年第5期下
视觉盛宴后的回眸:试论《长恨歌》多媒介版本的叙事艺术/孙庆华,董丽敏//山东文学2007
年第5期
长恨四十载,不尽罗衣香:论王安忆《长恨歌》的服饰描写/王帆秋//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第6期
男人的眼睛:小说和电影《长恨歌》的叙述视角/朱芹//现代语文2007年第13期
试论《桃之夭夭》的伦理色彩/张再红//华中科技大学学报2007年第6期
《桃之夭夭》的文化批判探析/刘新征//现代语文2007年第10期上
“众生”与超越:论王安忆的《遍地枭雄》/?T德明,张继华//扬子江评论2007年第1期
转向的喜悦与沉重:再论王安忆《遍地枭雄》/张德明//小说评论2007年第2期
自由英雄与“灯塔上的光明”:析《遍地枭雄》的诗性存在冲击波/白浩//当代文坛2007年第5期
《遍地枭雄》:从成长叙事的角度看/陈晖//文艺争鸣2007年第8期
自由的浪漫:浅析王安忆的小说《遍地枭雄》/何婷//现代语文2007年第10期上
“思想事件”的修辞:关于王安忆《启蒙时代》的阅读笔记/王尧//当代作家评论2007年第3期//人大J3,2007年第8期
读《启蒙时代》/陈思和//当代作家评论2007年第3期
王安忆借《启蒙时代》远离张爱玲/郑媛//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7年第3期
成长是不能僭越的:王安忆长篇小说《启蒙时代》/汪政//文艺报2007年5月29日
成长?启蒙?革命:关于《启蒙时代》的对话/王安忆,张旭东//文艺争鸣2007年第12期
“谁”启“谁”的蒙?:关于《启蒙时代》的讨论/罗岗,倪文尖,张旭东//文艺争鸣2007年第6期
在“市民”与“知识分子”之间:从小说《启蒙时代》谈起/童娣//文艺争鸣2007年娣11期
身份政治与隐含的压抑视角:从《新加坡人》看王安忆的叙事艺术/陈晓眀//当代作家评论2007年第3期
《叔叔的故事》:对一个时代的总结与检讨是有限的/程锦//现代语文2007年第13期
为自己而写的文字:关于王安忆的《爱向虚空茫然中》/洪珺//文学报2007年6月28日
意象运用与戏剧改编:以话剧《金锁记》为例/王文参//戏剧文学2007年第12期(王安忆改编,黄蜀芹执导)
又待菊黄品书香:评王凤英长篇小说《雄�图》/明慧//文艺报2007年2月15日
爱写别人的感情:与王海鸰谈中国人的婚姻爱情以及女人味/贾舒颖//艺术评论2007年第3期
《中国式离婚》中的女性形象解读/马藜,孙有志//湘南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
伪善的“花好月圆”:对《中国式离婚》的三种解读/魏蓓//钦州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
后现代的哲学话语:婚姻抉择的困惑:论王海鸰的《中国式离婚》/王志明,郑立峰//玉林师院学报2007年第1期
王海鸰婚姻系列中的女性形象谈:从《牵手》、《中国式离婚》到《新结婚时代》/黄锦君
//当代文坛2007年第2期
猛药良方与滋补甜酒:《中国式离婚》与《来来往往》等书写态度比照解读/林丽丽//现代语文2007年第28期
《新结婚时代》:爱情与“门当户对”观念的PK/孙菁//当代电影2007年第5期
大众文化语境中的“王海鸰热”:浅析王海鸰婚恋小说的大众文化品格/徐福伟//山东文学2007年第6期
沫不去的故土情结/王华(仡佬族)//文艺报2007年11月15日
王建琳长篇小说《风骚的唐白河》:土地,又灵性的土地/陈美兰//文艺报2007年3月7日
无法直面的现实/刘伟林//作品与争鸣2007年第2期(王君:《枸叶树》)
探测人性的深度与广度/陈然//作品与争鸣2007年第2期(王君:《枸叶树》)
月亮走,我不走(中)/王君//钟山2007年第8期
新自由小姐(中)/王坤红//大家2007年第4期
我的蝴蝶飞来飞去/王伶//中篇小说选刊2007年第1期(《心如蝴蝶》)
农村青年应该有怎样的爱情/白连春//北京文学2007年第11期(王梅香)
是疼痛还是伤口/雪媛//青年文学2007年第4期(王陌尘《摇摇摆摆的玩偶》)
爱情是持续的来回拉锯:有感军旅作家王霞长篇小说《家国天下》/骆义//文艺报2007年2月27日
时间深处的锋利或多维度的切割:王晓莉《切割玻璃的人》赏读/聂茂//名作欣赏2007年第12期(文学鉴赏)
失去象征的日常世界:王小妮近作论/耿占春//文学评论2007年第2期
让“人”从官场里站出来:评王秀云的《返青》/徐则臣//长城2007年第4期
王一梅童话:“下雨天也是晴朗的”/朱效文//文艺报2007年9月22日
王一梅:构筑爱的天堂/范培松//文学报2007年12月14日
凄美的哲思与喟叹:评王毅《栀子花开》/陈建功//文艺报2007年1月20日
疼痛是生命的常态/王芸//中篇小说选刊2007年第1期(《黑色的蚯蚓》)
生命需要一些束缚/王芸//中篇小说选刊2007年第2期(《虞兮虞兮》)
对女性声音的误读及荒谬推演:与朱大可先生商榷/何伟文,杨玲//中国文学研究2007年第3期(《上海宝贝》)
寻找和建构精神的家园:评卫慧小说《我的禅》/陈耀辉//阜阳师院学报2007年第3期
令人惋惜的另一类:卫慧小说分析/吕洁//阜阳师院学报2007年第3期
魏微影记/魏微//作家杂志2007年第1期
文坛关注?魏微专辑(栏目主持:洪治纲)
回乡者?亲情?暧昧年代:魏微小说读后/郜元宝
生命的第三河岸:略论魏微/李翠芳,施战军
去势模拟与成长书写:透视魏微小说的女性书写策略/艾尤
两个女人的喻亮情结:评魏微的小说《姊妹》/翁礼明
个人经验和生命感受/魏微
//当代文坛2007年第5期
魏微专辑:
主持人的话/於可训
照顾生活的原貌写不同的文字:魏微访谈录/魏天真,魏微
“我们的生活是一场骇人的现实”/魏微
魏微:异质的和纯粹的写作/魏天真
魏微作品目录
//小说评论2007年第6期
亲情之后世暧昧:略谈魏微的小说创作/郜元宝//文学报2007年7月12日
创伤记忆与精神成长/如春//作品与争鸣2007年第2期(魏微:《家道》)
家道之内和之外/廖恒//作品与争鸣2007年第2期(《家道》)
地方性与普遍性:魏微的《家道》和盛可以的《道德颂》/孟繁华//南方文坛2007年第4期
一篇不够格的得奖小说:解读魏微的《化妆》/黄惟群//当代文坛2007年第3期
吴景娅言说中的美人/侯雯雯//文学自由谈2007年第3期(《美人铺天盖地》)
等待是幸福最后的考验/伍瑜//中篇小说学刊2007年第5期(《下一站》)
她凭什么打动我们/任林举//文学自由谈2007年第6期(吴景娅)
……………………………………
梦想能否照进现实/张颐雯//北京文学原创版2007年第4期(希子因《随花而逝》)
温暖的人性/?嘘�/中篇小说选刊2007年第5期(《温暖的平原》)
寻访记忆的旅程/?嘘�/中国作家2007年第12期
拿什么拯救你,我的婚姻/颜玉//作品与争鸣2007年第5期(萧笛《我不是你婚姻的暗箭》)
体制挤压下肉身之痛/苗遂奇//作品与争鸣2007年第5期(萧笛《我不是你婚姻的暗箭》)
萧红研究综述/奚晓红//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第3期
萧红和“萧红体”:叙事学视角的解读/李琦//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7年第3期
何人绘得萧红影/桑永海//中华读书报2007年7月25日
与萧红有关的一张照片/袁权//鲁迅研究月刊2007年第11期
寂寞:女性生存悖论下的文化心理症结:萧红创作中的心理结构分析之二/全艳萍//广东教育
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
非成人视角的叙事策略:萧红“忆家”题材系列与严歌苓《穗子物语》合论/刘艳//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7年第4期
绝望中的女性呐喊与徘徊:萧红及其女性人物论/李海燕//文艺理论与批评2007年第4期
萧红与张爱玲作品中人物刻画技巧的比较/徐冶琼//写作2007年第8期
不拘格套,独抒性灵:论萧红小说的文体风格/党永芬,阿进录//青海社会科学2007年第1期
时间在萧红小说中的意义/陆新//扬州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
浅论萧红小说的女性苦难意识/陈红丽//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
忠于自我:论萧红小说创作的独特性/赵欣若,王天英//保定师专学报2007年第1期
论萧红小说的文化批判意识/郭秀琴//语文学刊2007年第3期
生命中的“后花园”:试析萧红小说中的磨倌形象/陈晨//语文知识2007年第3期
萧红小说的讽刺艺术/王胜//山东文学2007年第4期
论萧红小说的思想内涵/郎润芳//昌吉学院学报2007年第5期
论萧红小说的现代性/何江凤//沙洋师专学报2007年第6期
萧红小说中萨满文化的双重呈现/李枫//齐齐哈尔大学学报2007年第6期
“真是有如青杏般地滋味”:论萧红笔下农村妇女的悲剧命运/李清霞//宜宾学院学报2007年第9期
生命的悲歌:萧红小说女性书写/曾丽华//重庆工业学院学报2007年第10期
萧红小说悲剧性探源/王凯//前沿2007年第11期
不能承受的身体之痛:浅析萧红小说《生死场》中女性的身体意识/李娜//吕梁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第4期
从《生死场》看萧红小说的艺术特色/葛亚萍//咸阳师院学报2007年第5期
女体世界的生死辗转与自我拯救:《生死场》再解读/王桂青//东方论坛2007年第6期
萧红小说《呼兰河传》中的悲剧意识/阮素丹//南平师专学报2007年第3期
《呼兰河传》:萧红真正意义上的“代表作”/杨锦鸿/宿州学院学报2007年第3期
论《呼兰河传》的空间形式/程振兴//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7年第5期
萧红《呼兰河传》的文化阐释/赵德鸿,张冬梅//学术交流2007年第5期
《呼兰河传》的文学汉语及其意义生成/文贵良//文艺争鸣2007年第7期
《小城三月》深层文化意蕴透视:兼论翠姨性格的复杂性/曲慧芳//语文学刊2007年第9期
欣力:渐趋成熟的反讽写家/李建军//文学自由谈2007年第3期
须一瓜小说中的悲剧色彩/李畅//当代文坛2007年第2期
须一瓜:温柔的精神警察/贺绍俊//中华读书报2007年10月17日
试论须一瓜近年来的小说创作/陈雪军//文艺争鸣2007年第11期
不过是烟雾一场:谈须一瓜的小说《雨把烟打湿了》/宋平//名作欣赏2007年第10期(文学鉴赏)
城市?乡村?世界:看徐坤和孙惠芬的小说创作/张晓峰//文艺报2007年2月15日
文化反讽者眼中的情感困境/马季,徐坤//大家2007年第4期
徐坤女性意识的发展历程/朱菊香安徽师大学报2007年第4期
徐坤小说创作中游戏和狂欢化的文本策略/张利红//文艺评论2007年第6期
关于徐坤的文本想像/兴安//文艺报2007年9月13日
挑衅、颠覆与同一性写作:评徐坤《野草根》/王艳荣//文学报2007年1月11日
“文革”叙事的女性主义书写:论徐坤的《招安,招安,招甚鸟安》/宋声泉//妇女研究论丛2007年第2期
“时间总是把历史变成童话”:与徐小斌对话/姜广平//莽原2007年第3期
神界的“黄昏”:谈徐小斌小说《羽蛇》中的象征性意象/孙金燕//海南师大学报2007年第5期
女性意识的重建与自审:浅析徐小斌的《羽蛇》/张旭//山东文学2007年第7期
女性命运的迷幻抒写:《羽蛇》分析/王莉//哈尔滨学院学报2007年第11期
《羽蛇》中的色彩化描写及其内蕴/邓寒梅,江澄//广西社会科学2007年第12期
游走在理性与欲望之间/童君//作品与争鸣2007年第5期(薛舒《天亮就走人》)
不只是梦想(创作谈)/薛舒//青年文学2007年第10期(《飞越云之南》)
女性中心主义的集体无意识/王澄霞//作品与争鸣2007年第5期(薛舒《天亮就走人》)
被遗忘的东市街生活/薛舒//中篇小说选刊207年第6期(《母鸡生活》)
历史与现实的负重:读雪静的《旗袍》/雷达//文学报2007年5月17日
闫红:还原历史 为秦淮八艳正名/晓白//中国妇女报2007年8月16日
闫红:我增样误读了经典/舒晋瑜//中华读书报2007年10月17日
才女颜歌/白烨//南方文坛2007年第4期
流落民间的“贵族’:论杨绛新时期创作的民间立场/张立新//当代作家评论2007年第6期
近十年(1997-2006)杨绛散文研究综述/路筠//柳州师专学报2007年第4期
看啊,好个新奇的世界:论杨绛创作的传奇性/火源//名作欣赏2007年第9期(文学鉴赏)
雪落黄河静无声:浅析《我们仨》的艺术风格/杨小燕//名作欣赏2007年第8期(文学鉴赏)
走到人生边上/杨绛//文学报2007年9月21日
“人生边上”的扣问/郭春林)//文汇读书周报2007年10月12日
杨绛:走到人生边上/马文蔚//中华读书报2007年10月10日
走到人生边上自说自话:答《读书》杂志编者/杨绛//读书2007年第11期
人生边上的智慧:读杨绛《走到人生边上》/周国平//读书2007年第11期
表现女性苦难的诗意的复调小说:评杨丽达《桃花塘记》/莫雅平//文艺报2007年2月27日
寻找女人的桃花源:评杨丽达的小说《桃花塘记》/刘铁群//海南师大学报2007年第4期
《青春之歌》出版之前/张羽//新文学史料2007年第1期//人大J3,2007年第6期
出场与缺席间的困惑:论《青春之歌》中的爱情叙事与革命叙事/周春霞//成都理工大学学报2007年第4期
知识分子的“转型再生焦虑”:余永泽形象的功能与意义/龙佳兰//南昌高专学报2007年第4期
访陈建功谈杨沫及电视剧版《青春之歌》/周春霞采写//新文学史料2007年第4期
论《青春之歌》的创作心理/任茹文//文学评论2007年第5期
革命知识分子的典型——林道静/马瑞海//内蒙古电大学刊2007年第9期
面对“生活”和“日常生活”二难选择的文本:以《青春之歌》为例/李强平//现代语文2007年第11期
电影《青春之歌》的性别话语分析/卜速//电影评介2007年第23期(杨沫改编,崔嵬,陈怀皑执导)
在疼痛的理想中不停地奔跑/马季,姚鄂梅//大家2007年第2期
姚鄂梅笔下的女性寓言故事/朱小如//文艺争鸣2007年第4期
姚鄂梅:“十年坐冷板凳”的修炼/陈竞//文学报2007年10月11日
小人物的生命符号/肖达//作品与争鸣2007年第2期(姚鄂梅《那个被称作父亲的男人》)
父亲的责任与男人的理想/马季//作品与争鸣2007年第2期(姚鄂梅《那个被称作父亲的男人》)
这肤浅的爱/姚鄂梅//中篇小说选刊2007年第2期(《摘豆记》)
诗意眷想?直面人生?荒诞感受:评叶尔克西小说创作的浪漫、写实、现代之旅/王志萍
//昌吉学院学报2007年第4期
叶广芩:我为猕猴桃做代言//文艺报2007年5月19日
叶广芩小说的多面性涉猎/钟海林//名作欣赏2007年第9期(文学研究)
我读《消遥津》/顾大玉//北京文学2007年第1期(叶广芩)
历史的诗性传达 人性的深度叙述:叶广芩长篇小说《青木川》讨论/周燕芬等//小说评论
2007年第3期
古老小镇的深邃历史和时代命运:叶广芩长篇小说《青木川》/李星//文艺报2007年6月19日
作家的身份及其性别体认:由《日本故事》观照叶广芩作品的超性别现象/邰科祥//小说评论2007年第6期
生命的追问与文化的浮雕:叶梦散文论/王丽霞//理论与创作2007年第1期
寓言:在现实与理想中穿行:解读叶弥的短篇小说/齐红,蔡斌//扬子江评论2007年4期
我写秋瑾/叶文玲//文学报2007年8月2日
一曲女性生存宿命的悲歌:浅析叶文玲《三生爱》的悲剧美学特征/王昌忠//小说评论2007年第6期
对维吾尔族女性命运的深刻关注与透视:评维吾尔当代女作家哈丽黛?伊斯拉依尔的创作
/晁正蓉//民族文学研究2007年第4期
游弋在民族意识与城市现代性之间:试析哈丽旦?依斯热依勒小说集《城市没有牛》/孙桂芝//昌吉学院学报2007年第5期
阳光女孩青葱的歌:于丽慧诗集《紫草地》读后/(蒙古族)查干//文艺报2007年3月15日
青春的质感灿若水晶:说郁雨君新作《十三岁女孩》/孟凡明//文学报2007年1月12日
不是每个孩子都能顺利进化成大人:郁雨君答《儿童文学》编辑苏儿//文学报2007年9月14日
袁昌英戏剧的女性意识探源/邹言九//湘潭师院学报2007年第1期
袁昌英对女性主义的接受与超越/罗婷,王仲平//中国女性主义2007年3月总第8期
(5)女作家(Z)
与夏志清谈张爱玲/周励//文汇读书周报2007年1月12日
爱玲、子善和其他/毛尖//文学报2007年1月19日
张爱玲遗嘱是“无效”的/罗铮(报道)//文汇读书周报2007年7月20日
张爱玲著作版权纠纷新进展//文学报2007年9月6日
《张爱玲传》新版附记/余斌//文汇读书周报2007年9月7日
张爱玲的电影缘/金晓非//中华读书报2007年1月31日
论张爱玲与白先勇的歧异/黄伟林//东方丛刊2007年第1期
略论现代作家的都市文化心理:以老舍、沈从文、新感觉派、张爱玲为中心/徐花//运城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
论张爱玲创作的语言风格/于宝娟//齐鲁学刊2007年第1期
女性命运的变异:张爱玲与张洁的婚恋叙事/李海燕//山东师大学报2007年第1期
张爱玲的文艺评论和创作思想/王烟生//江淮论坛2007年第2期
张爱玲现象与现代都市文学/刘海滨//聊城大学学报2007年第2期
20世纪40年代文学史上张爱玲的独特地位/杨永庆//哈尔滨学院学报2007年第2期
张爱玲的魂兮归来?:夏志清《中国现代小说史》与中国大陆文学史对张爱玲的接受限度
/许维贤//海南师大学报2007年第2期//人大J2,2007年第10期
张爱玲与台湾文学史书写/张羽//台湾研究集刊2007年第3期
张爱玲其人其作:
1.张爱玲与好莱坞电影/(美)李欧梵
2.1945-1949年间的张爱玲/陈子善
3.自夸与自鄙——张爱玲的书信演出/苏伟贞
4.改编《金锁记》/王安忆
//南通大学学报2007年第3期//人大J3,2007年第11期
张爱玲的历史真实和作品实际不容遮蔽:对古远清《“看张”》一文的回应/陈辽//华文文学2007年第3期
海峡两岸“看张”的政治性和戏剧化现象/古远清//华文文学2007年第3期
张爱玲与上海的沦陷/陈远//船山学刊2007年第4期
倾城的孤独向日常生活层面的回落:论张爱玲的创作/刘艳//东岳论丛2007年第4期
好莱坞电影与张爱玲的“横空出世”/朱水涌,宋向红//福建论坛2007年第5期
消费主义文化语境中的张爱玲现象/刘川鄂//湖北大学学报2007年第3期//人大J3,2007年第9期
中国现代文学的“因缘”因素:以张爱玲为例/陈绪石//南京师大学报2007年第3期
论张爱玲创作的语言风格/于宝娟//齐鲁学刊2007年第1期
哀矜而勿喜:论张爱玲作品中的“鸟”/丁俊玲//郑州大学学报2007年第1期
试论张爱玲文学创作中的女性意识/代晓东//四川师大学报2007年第2期
仕女画家张爱玲:谈张爱玲的色彩哲学/刘郝姣//绥化学院学报2007年第2期
在神性与奴性的解构中重建女性的光辉/周惠珍//山东师大学报2007年第2期
试论张爱玲独特的创作意识/李朝英//广西师大学报2007年第3期
孤傲、软弱、残缺的天使:浅谈张爱玲女性形象的某些特征/颜莺//钦州学院学报2007年第5期
月亮流泻的苍凉:析张爱玲的“月亮情结”/朱秀丽//咸宁学院学报2007年第5期
论毛姆和张爱玲的故事情结/闫秋霞//美与时代2007年5月下
张爱玲与艾米莉?勃朗特的文学世界/冯茜,陈剑雯//江西师大学报2007年第6期
张爱玲日常叙事的意义与价值/唐旭君//湘潭师院学报2007年第6期
论张爱玲作品的生命力/黄勇生//乐山师院学报2007年第8期
自我的迷失与追寻:张爱玲对人类生存的哲学思考/佘爱春//重庆社会科学2007年第10期
生命的胡琴:张爱玲创作心态浅析/罗红娟//现代语文2007年第10期上
“不彻底”的艺术宽恕与参差对比的美学观照:张爱玲创作艺术研究/张毅//社会科学论坛2007年第11期下
历史沧桑中的海上繁华梦:张爱玲与王安忆的上海都市民间写作比较/甘晓燕//现代语文2007年第19期
张爱玲小说中的父亲形象/王烟生//徐州师大学报2007年第1期
论张爱玲小说创作的市场意识/曾为群//南华大学学报2007年第1期
女性的自审: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心理分析/彭彩云//中南大学学报2007年第1期
张爱玲家族小说的女性成长主题/白薇//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7年第1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论张爱玲小说中的镜像//李碧琰//文艺争鸣2007年第1期
试论张爱玲小说中的人物人格和人际防御策略/陈乐//贵州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
张爱玲笔下的女性形象探析/陈娴//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
张爱玲小说中乱伦原型透视/苗福光//名作欣赏2007年文学研究版第2期
论张爱玲小说的艺术联想/陈国恩//贵州社会科学2007年第2期
中国现代女性文学的自我超越:张爱玲和苏青的小说创作论/王琳//阿坝师专学报2007年第2期
论张爱玲小说苍凉的生成机制和现代性含蕴/王燕,董学武//重庆工商大学学报2007年第2期
张爱玲对海派小说传统的耽溺和超越/王蕾//玉溪师院学报2007年第2期
浅析张爱玲小说语音修辞的审美特征/英君//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07年第2期
人性、情欲与婚恋的现代审视:张爱玲小说的价值取向/魏国迎//淮南师院学报2007年第2期
试论张爱玲小说对《红楼梦》月亮意向的继承和发展/曹芝兵//淮南师院学报2007年第2期
张爱玲对近现代通俗小说创作的超越及其当代意义/朱智秀//云南社会科学2007年第2期
论张爱玲小说对女性意识和婚姻的探索/李晓花//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第2期
焦虑中的女性关怀:张爱玲小说创作侧论/张晓平//华文文学2007年第2期
张爱玲对母亲形象的阴性书写/秦弓//华文文学2007年第2期
畸形时代里的畸形产物:浅析张爱玲小说中的男性形象/周刚//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第3期
为普通人写传奇:张爱玲小说论/黄科安//长春工业大学学报2007年第3期
人性的真实与人生的苍凉:张爱玲名作浅读/李松永//成都大学学报2007年第3期
张爱玲的创作与新文学之关系/朱智秀//唐山师院学报2007年第3期
从报复模式看张爱玲小说的家庭文化反思/黄爱平,王明科//江西社会科学2007年第3期
论张爱玲小说中的人物形象/谷瑜//语文学刊2007年第3期
张爱玲的情爱世界/张艳梅//山东文学2007年第11期
张爱玲与无名氏的小说人物及意蕴比较:看《红玫瑰与白玫瑰》和《塔里的女人》/唐倩
//齐齐哈尔师专学报2007年第3期
进退维谷的女性生存现实:评《红玫瑰与白玫瑰》/张霞,傅娟//西华师大学报2007年第6期
张爱玲的小说传统与文学中的日常叙事/李梅//暨南学报2007年第3期
论张爱玲小说的变态心理描写及其文学意义/张竹赢//学术交流2007年第3期
张爱玲对母亲形象的阴性书写/秦弓//湖北大学学报2007年第3期
月影残烛下的挽歌:张爱玲与林海音小说中的在家族女性/张淑云//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07年第2期
张爱玲小说中女性的婚恋观/鲁明华//双语学习2007年第5期
虚伪中的真实 浮华下的素朴:论张爱玲的小说创作原则/阳姣丽//名作欣赏2007年文学研究版第5期
论张爱玲的南京叙事/陈绪石//海南大学学报2007年第6期
女性话语霸权下的男性形象透视:张爱玲小说的另一种论域/王超//重庆邮电大学学报2007年第6期
一曲谈罢韵未了,再续张腔谱悲音:试比较张爱玲和王安忆小说中的悲剧观/朱冰//安阳师院学报2007年第6期
论张爱玲笔下的男性角色与现代的想象/张梅//海南大学学报2007年第6期
母性的陨落:张爱玲笔下的母性形象探析/鲁建平//现代语文2007年第7期
特质与异质:谈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书写/张映辉//理论月刊2007年第9期
论张爱玲小说意象叙事的悲剧功能/黄大军//名作欣赏2007年第10期(文学研究)
论张爱玲小说的意象/唐帼丽,蔡俊丽//名作欣赏2007年第10期(文学研究)
谈张爱玲小说中的悲剧意识/刘梦琴//语文学刊2007年第11期
梦在红楼之外:浅谈张爱玲小说对《红楼梦》的继承与发展/李霞//现代语文2007年第13期
张爱玲传奇世界中裂变女性形象探析/佘国秀//喀什师院学报2007年第1期
张爱玲《传奇》与奇幻小说的现代性/陈建华//湖北大学学报2007年第3期//人大J3,2007年第8期
《传奇》的通常回响:论张爱玲小说的战争心态表达和“寓言式”叙述/刘军,赵剑星//名作欣赏2007年第9期(文学研究)
从《十八春》解读张爱玲小说的悲剧美/阮素芳//名作欣赏2007年文学研究版第5期
《倾城之恋》与《百分之百的女孩》/田闻文//世界文学评论2007年第2期
东西方女性婚姻爱情叙事比较:张爱玲《倾城之恋》和玛格丽特?米切尔《飘》/曾勇//名作欣赏2007年第11期(文学研究)
张爱玲《倾城之恋》爱情婚姻叙事研究/曾勇//电影评介2007年第17期
“传统”与“现代”之间永恒的苍凉风景:张爱玲《红玫瑰与白玫瑰》解读/顾梅珑//名作欣赏2007年文学研究版第2期
生活在别处:《封锁》的存在意味解读/王玉琴//名作欣赏2007年文学研究版第2期
论张爱玲《色?戒》的情欲书写/庄园//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07年第4期
不同的故事,同样的主题:《封锁》和《色?戒》的比较阅读/陈卫萍//忻州师院学报2007年第6期
广角镜下的《色?戒》:荷兰华文女作家林湄女士访谈录/吴彤,林湄//华文文学2007年第6期
从“张爱玲热”到《色,戒》狂/陈辽//华文文学2007年第6期
《色?戒》的真相(文摘)//文汇读书周报2007年9月21日
《色?戒》“考”(文摘))/余斌//文汇读书周报2007年9月21日
撕裂的身体:张爱玲《色?戒》论/邵迎建//文汇读书周报2007年11月2日
不能用“人性”掩盖一切/陈辽//文艺报2007年12月4日(《色?戒》
千万不可忘记易先生本是汉奸/邵明//文艺报2007年12月4日(《色?戒》
热血青年之殇/姜德锋//文艺报2007年12月4日(《色?戒》
李安与张爱玲的文本“切磋”/李保平//文艺报2007年12月4日(《色?戒》
《色?戒》:身体?政治?国家:从张爱玲到李安/戴锦华//文学报2007年12月20日
电影《色?戒》:人性的困惑/徐浩渊//中国妇女报2007年12月13日
长安为什么不出走:张爱玲《金锁记》女性形象分析/周红兵,王兰燕//名作欣赏2007年文学研究版第2期
《金锁记》中充满颓废色彩的比喻/江佳慧//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第6期
母爱异化的悲歌:曹七巧和莫瑞尔夫人畸形心理的比较/马若飞//湖南工程学院学报2007年第2期
女性抵抗性生存状态:解读张爱玲的《金锁记》/宫东红//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7年第5期
男权社会中女性的悲剧命运:曹七巧与王熙凤之比较/任庆馨//同仁学院学报2007年第5期
关于《金锁记》的叙事学研究/陈吉荣//暨南学报2007年第6期
《贵妇画像》与《金锁记》中意象的比较研究/陆汉英//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第6期
命运的玩笑:比较《金锁记》中姜少爷和曹七巧的命运模式/李鸿雁//沧桑2007年第6期
“恶之花”的绽放:司绮纹与曹七巧比较论/江琛//乐山师院学报2007年第7期
《沉香屑,第一炉香》的叙事策略探究/王平//辽宁师大学报2007年第3期
进退维谷的女性生存现实:评《红玫瑰与白玫瑰》/张霞,傅娟//西华师大学报2007年第6期
一种美学力量,多种艺术匠心:从《红玫瑰与白玫瑰》看张爱玲独特的美学追求/傅华//名作欣赏2007年第8期(文学鉴赏)
一个美丽而苍凉的手势:由《爱》看张爱玲笔下的女性/郑宗荣//文学欣赏2007年文学鉴赏
版第4期
在哲理与艺术的融合中呈示人生:论张爱玲小说《年青的时候》/石杰//山西师大学报2007年第4期
谈张爱玲《五四逸事》的主题意蕴/张健//辽宁师专学报2007年第1期
启蒙现代性之尴尬:与《五四逸事》有关的逸事/冯黎明//湖北大学学报2007年第3期
论张爱玲散文中的生命况味/徐珊//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7年第2期
悲剧意识与世俗人生:论张爱玲的散文/宋家宏//海南师大学报2007年第3期
“尖新的造句“:张爱玲散文的语言修辞特色浅析/徐晓芳//宜宾学院学报2007年第5期
张爱玲后期散文创作的美学风格/刘涵华//江西社会科学2007年第5期
疏淡与简约之美:谈张爱玲散文中对黄昏和黑夜的描写/岳晓英//写作2007年第5期
声情并茂张爱玲/周惠珍//电影评介2007年第17期
暗淡人生里的一点星光:读张爱玲的散文《爱》/陈绪石//名作欣赏2007年第10期(文学鉴赏)
气短情长小女人:从神性到俗性的讲述/周惠珍//电影评介2007年第11期
张爱玲的戏曲情结/黎荔//书屋2007年第10期
……………………………………
生命与时间的哲学思考/潘启雯//中国妇女报2007年8月2日(张海迪)
近年张洁研究述评(1995~2005)/刘栋//兰州大学学报2007年第1期
无为的边界:张洁、张抗抗小说侧论/崔颖//东方论坛2007年第1期
缺失性童年经验对张洁创作的深层影响/姜敏//聊城大学学报2007年第2期
张洁文学思想散论/赵玉菡//衡水学院学报2007年第2期
痛苦理想五乐章:谈张洁的女性作品系列/吕颖//名作欣赏2007年文学研究版第4期
张洁:别一种的童心情结/王昭辉//成都大学学报2007年第4期
呼唤、拷问、仇视:张洁对作品男性形象情感的嬗变/王爱华//江苏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第5期
张洁论:蘸着胆汁写出的情感历程/李琳//文艺争鸣:当代文学版2007年第6期
女性主义视域中的张洁小说/柏钰//襄樊学院学报2007年第10期
《爱,是不能忘记的》爱情婚姻观分析/张拴刚//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第3期
从“人”到“女人”的历史性突围:重评张洁《方舟》的文学史意义/王颖//东方论坛2007年第1期
因父之名:论张洁的《无字》三部曲/曹霞//理论与创作2007年第1期
爱与恨的女性悲歌:读张洁的《无字》/汪丽景//黄山学院学报2007年第4期
论张洁《无字》的另一种美学品格——审丑:从张洁小说美学品格流变说起/谢西娇//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第5期
论张洁《无字》的隐喻象征寓意/谢西娇//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2007年第6期
因父之名:论张洁“《无字》三部曲”/曹霞//中国女性主义2007年9月总第9期
命运悖论:神秘罗幕下的人生探询:张洁小说《知在》解读/徐燕//牡丹江大学学报2007年第6期
张洁的“忏悔录”/言子//文学自由谈2007年第2期(《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
张静:从新人到新锐/陈竞//文学报2007年9月27日
张抗抗:行走于大江南北/胡琛慧//文汇读书周报2007年4月6日
关于理想的不辍之思:从《北极光》到《情爱画廊》和《作女》/代娜新,高云龙//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7年第3期
发生在人间的一个捞月故事:张抗抗小说《干涸》评析/孙春?F//写作2007年第6期
自由灵魂的舞蹈:《张抗抗散文》/欧艳婵,冯小萍//皖西学院学报2007年第3期
张抗抗:随意又不可随意的随笔/夏元佐//文艺报2007年4月28日
论张抗抗的散文创作/代娜新,黄丽//邵阳学院学报2007年第5期
灵动幽美 超然自若:读张立勤散文《我是你的雪人》/韩春英//写作2007年第8期
和谐社会的赞歌:张丽《善缘》及“纯美人性小说”系列:
善缘构造和谐:读张丽的电视文学剧本《善缘》/范咏戈
人物描写中透出女作家的英逸之气:我读《风动红荷》/何西来
纯美人性的艺术追求:张丽《绝版女人》读后/崔道怡
残缺的生活与动人的美丽:读张丽长篇小说《风动红荷》/李炳银
浪漫主义:过去的回声/吴秉杰
绝版女人的命运绝唱/石湾
//文艺报2007年2月8日
张莉:生如残月心在天堂/邱海黎//中国妇女报2007年10月11日
欲火,却不是凤凰/张翎//中篇小说选刊2007年第2期(《余震》)
人性的宽恕:读张翎中篇小说《余震》/徐琳//现代语文2007年第19期
从“锁春”到“怒放”:张欣长篇新作《锁春记》关注都市女性/李凌俊//文学报2007年5月24日
物质世界与精神世界的双重虚幻:评张欣的长篇新作《夜凉如水》/曾平//当代文坛2007年第2期
论张雅茜小说中河东文化瑜女性的关系/杨丽//山西日报2007年4月10日
青春的落落花开:论张悦然小说创作中的心理情结/张彩荣//当代文坛2007年第2期
幻想是一种有魔力的资源:张悦然小说中幻想与“酷虐文化”的胡证关系/徐妍//南方文坛2007年第4期
在历史与幻境之间:评张悦然的长篇小说《誓鸟》/江冰//文学报2007年4月26日//小说评论2007年第4期
在历史与幻境之间:评张悦然的长篇小说《誓鸟》/江冰//文学报2007年4月26日
张悦然:“80后”文化标本们面临挑战:张悦然谈《张悦然文集》/陈香//中华读书报2007年7月18日
《女人》中的女人:翟永明和普拉斯比较研究/张晓红,连敏//中国比较文学2007年第1期
多元文化背景下的边缘书写:论满族女作家赵玫和泰华女作家梦莉的散文创作/吴晓芬//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07年第2期
论赵玫历史叙事中的性别意识/卢桢//当代文坛2007年第5期
又见唐宫/赵玫//中华读书报2007年9月12日
赵玫作品的文字组织/孙燕//山东文学2007年第11期
表达爱 享受爱 传播爱:读者和学者共同研讨儿童文学作家赵小敏的创作/黄庆云等//文艺报2007年11月22日
郑春花:守护童年的仙子/唐池子//中华读书报2007年5月30日
郑敏题画诗与具像诗创作的形式美尝试/钱晓宇//钦州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
知性的塑形:论郑敏诗歌的意象化与结构形态/姚国建//安徽理工大学学报2007年第2期
良知与批判之间的诗学视域:对郑敏80年代后期以来诗论的考察/霍俊明//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第4期
亲历者的见证/郑小琼//文学报2007年9月6日
分享生活的苦:郑小琼的写作及其“铁”的分析/谢有顺//南方文坛2007年第4期//人大J3,2007年第11期
我的苏州河往事/周嘉宁//小说界2007年第4期
树林里有两条小路(中国作家谈外国文学)/朱文颖//世界文学2007年第1期
在真实生活中简建立虚无世界/朱文颖,马季//作家杂志2007年第4期
尝试做一次倒长的树(创作谈)/朱文颖//青年文学2007年第9期(《天仙配》)
灵魂颤动中的残酷诗意:读朱文颖的短篇小说《蚀》/张学昕//文学报2007年4月26日
非主流形式“补白”:简论朱晓琳留学题材小说创作/岳斌//名作欣赏2007年文学研究版第4期
大学教育的深刻反省与思考:评朱晓琳的长篇小说《大学之林》/杨剑龙//文汇读书周报2007年11月30日
读竹林长篇小说全本《女巫》/史挥戈//文艺争鸣:理论综合版2007年第8期
明天,时光旅人从这里出发:竹林小说《今日出门昨夜归》读后/沈善增//文汇读书周报2007年9月21日
《宗璞散文选》序/陈素琰//当代作家评论2007年第6期
简论宗璞散文的细节描写技巧/吴延生//名作欣赏2007年第9期(文学研究)
玉精神 兰气息:宗璞印象/安然//文学报2007年12月6日
论宗璞小说的多元化元素/黄萍//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
宗璞小说中的女性生存困境/陈红旗//名作欣赏2007年文学研究版第2期
皈依与疏离:个人话语与集体话语的冲突:谈宗璞1950年代的小说创作/吴晓云//重庆师大学报2007年第3期
说宗璞小说的“本色”创作/赵慧平//当代作家评论2007年第6期
历史细节与文学记忆:《野葫芦引》的一种读法/金理//当代作家评论2007年第6期
灵秀之笔写历史:析宗璞《野葫芦引》的叙述话语/郑新//辽宁师大学报2007年第1期
爱,是不能忘记的:试析宗璞《红豆》的叙述“裂缝”/赵晓芳//名作欣赏2007年文学研究版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