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届中国女性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林树明教授的学术总结(摘要)
时间:2015-08-13   作者:

 

此次会议约140多人。大家发言积极,涉及面广,联系社会和文艺实际,较有理论深度和现实针对性。总括之,有以下方面:

一、对女性文学及批评的“政治化”、“在地化”、“社会性别政治”、八十年代文学评论中的性别意识、少数民族女性文学、台港女性文学、网络文艺、华裔(包括欧洲)女性文学的研究进一步深化,提出了不少独到的见解;

二、亮点:(一)对文学所表现的下层妇女生活状况的关注进一步加强,有关被拐卖妇女、打工妇女、农村妇女的情欲诉求等议题成为讨论热点,避免了所谓的“贵族化倾向”。有的还联系地域文化探讨女作家群的创作特色;(二)强调跨文化视野的女性文学研究,对域外性别诗学的检视有所强化。华裔美国学者有关对朱迪斯·巴特勒(Judith Butler)的批评的介绍,极富启发价值。另外,关于日本女性文学、印度女性文学、后经典女性叙事学新动向的报告,也令人耳目一新;(三)男性学人有所增加,性别诗学的氛围有所凸显。相对于以往,此次会议的男性报告人有所增加,其发言引起了与会者的关注。经过代代人的努力,男女二元对立之墙正在坍塌;

三、期望:对一些深层次的理论问题应给予更多的关注,学术创新应进一步加强。

为何对巴特勒国内缺乏批评之声?这是值得认真反思的问题。


图片说明:女委会副主任林树明教授做学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