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女性文学委员会
河南大学文学院、洛阳师院文学院
时间:2005年10月15-19日
地点:开封-洛阳
会议组织机构
1. 领导组
组 长:张 炯 关爱和 李慈健 刘增杰
副组长:吴思敬 谭 湘 刘思谦
张宝明 张生汉 胡德岭
孙先科 张凌江 刘继保
2. 学术组
组 长:刘思谦 乔以钢 林丹娅 张凌江
副组长:陈骏涛 金燕玉 林树明 阎纯德 胡 辛 王春荣
屈雅君 李 玲 王 敏 郭 力 赵树勤
3. 会务组
组 长:李经洲 孙先科 许少康 张凌江
副组长:刘进才 白春超 吕 冰 刘 涛 付敏之 杨国安
谢玉娥 黄丙申 焦作通 刘继保 刘绍武 赵海彦
成 员:刘景荣 侯运华 魏春吉 张先飞 孟庆澍 郝魁峰 武新军 张乐林
李晓丽 沈红芳 孙书蝶 胡全章 黄志琴 刁鸿安 张树森 周显峰
袁 园 朱彦芳 杨中甫 赵 峰 张运礼 姬锋强
会议日程
10月15日 星期六
全天报到
10月16日 星期日
上午8:30-9:10:会议开幕式
开幕式发言人:河南大学文学院刘思谦教授:
宣布会议开始、宣布开幕式主持人
开幕式:
主持人:河南大学文学院孙先科教授
发言人:
1.河南大学校长关爱和教授致词
2. 河南大学文学院院长张生汉教授致词
3.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会长、女性文学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张炯教授致词
上午9:10-09:30:全体与会人员合影留念
上午9:40-11:50:大会研讨
主持人:张凌江、金燕玉
发言人:(每人10分钟)
1. 乔以钢:胸襟•视角•心态—— 近十年女性文学研究反思
2. 刘思谦:性别:女性文学研究关键词
3. 林丹娅:“私奔”模式:现代中国性政治的千年隐文
4. 吴思敬:从黑夜走向白昼——世纪初的中国女性诗歌
5. 郭 力:女性历史叙事与性别定位
6. 傅书华:论性别研究中的男性话语缺失
7. 董丽敏:个人言说、底层经验与女性叙事——以林白为个案
8. 王春荣:张扬生命本体的语言——论“女性声音的诗学”
9. 自由评议10分钟
下午14:30-17:30:大会研讨
主持人:陈骏涛、王春荣
发言人:(每人10分钟)
1. 林树明:消费文化中的女性身体
2. 屈雅君:社会性别辨义
3. 金燕玉:身体与歌——90年代后女性文学新话语
4. 王红旗:渴望绿色——经济生活中两性关系的文学描述
5. 李凌燕:反叛与消解——论20世纪90年代女性小说的主题及修辞
6. 武新军:女性文学研究的唯心倾向
7. 刘铁群:性别视角的开拓与双性解放——对女性文学研究现状的反思
8. 周芳芸:从贤妻良母形象塑造看中国现代作家潜意识中的男权意识
9. 沈红芳:父权制社会中的“他者”们
——“一女二男”两性关系模式的性别辨析
10. 曹书文:当代家族小说的性别审视
11. 张珊珊,郑 微:当代文学作品中两性关系的类型及其评价
12. 孙旎娜:传统言说下的同与异——新时期以降叙事文学性别模式之探析
13. 高小弘:成长·性别·父权制(注:因病未能到会)
14. 李仰智:“性别理论”及其言说背景
15. 李祥林:视角转换中的历史再识——从性别角度审视当代戏曲创作
16. 自由评议10分钟
10月17日 星期一
上午8:30-12:00:分组研讨
第一组8:30-10:10
主持人:林丹娅、林树明
发言人:(每人10分钟)
1. 王 敏:女性生活空间的盲点:出走与回家——从香港子君的归宿谈起
2. 樊洛平:家庭场域:台湾新移民女作家的性别视角观照(注:因事未能与会)
3. 万莲子:性别叙述的声音及其文化隐喻
——关于《扶桑》和《永远的尹雪艳》的对读
4. 刘 钊:文学史的性别与权力——以茅盾的女作家作品论为例
5. 刘 玫:重建战争——简述十七年战争文学中两性关系模式
6. 郭渊足:漫长的归途——试论文革文学中的两性模式及女性身份问题
7. 王巧凤:“十七年”文学性别神话解构(之一)
8. 毕新伟:历史场域中的爱情镜像——论“百花文学”的爱情叙事
9. 李 琳:何处是我家园——女性作家笔下的抗日小说引发的思考
10. 王艳芳:皈依与挣扎:十七年女性写作的主体认同
11. 阳 燕:“女性意识”——— 一个富有创生活力的理论基点
12. 自由评议10分钟
第一组10:30-12:00
主持人:屈雅君、李 玲
发言人:(每人10分钟)
1. 刘宗艳:截取历史片断,审视性别偏颇
——浅析1949——1978年文学作品中的性别消失
2. 郑积梅:当代传媒中“美女秀”的文化解读
3. 张兵娟:电视剧传播与性别现代性的建构——从电视剧《中国式离婚》谈起
4. 郑大群:新女性主义电视研究概论
5. 汪振军:大众传媒与社会性别观念的传播
6. 谭 湘:女性文本随笔
7. 杨 珺:90年代女性散文的文体与性别
8. 朱 青:女人对商业化的情感承受
9. 自由评议10分钟
第二组8:30-10:10
主持人:赵树勤、郭 力
发言人:(每人10分钟)
1. 李 萱:女性生命的“梦呓”表达
——新时期以来女性小说语言“梦呓”现象的性别分析
2. 降红燕:内聚焦在女性小说中的运用及其文化意味探析
3. 王志萍:“五四”女性叙事文学的叙事节奏分析
4. 周艳丽:情感的宣泄与流露——兼论女性散文关于“爱”的创作
5. 戴冠青:突围与错位:对女性写作的一种梳理与审视
6. 裴艳艳:试评师陀《历史无情》中的男女形象
7. 孙宝灵:全面书写男女关系,构建和谐性别世界
8. 刘金冬:一个几乎被批评遗忘的文本:《遥远的爱》及其文学史意义
9. 李少咏:性、性别意识与新时期小说
10. 自由评议10分钟
第二组10:30-12:00
主持人:阎纯德、王 敏
发言人:(每人10分钟)
1. 赵树勤 黄海阔:指向心灵的艺术之路——论残雪的文学批评
2. 刘 ?遥赫沤嘣缙诖醋髋怨塾氪丛炝孤?/span>
3. 陈立萍:论铁凝小说的女性生存模仿模式
4. 朱小平:现代湖南女性文学的发展轨迹与性别意识的审视
5. 珍 尔:男权文化下的女性:挣扎在爱与性之间
——从两部爱情小说文本谈起
6. 陈 宁:论丁玲现代小说中的女性身体书写(因故未能到会)
7. 赖翅萍:血缘·家族·国家——徐小斌《羽蛇》的血缘叙事解读
8. 陈 力:从电视剧《好想好想谈恋爱》的女性主义叙事策略谈起
9. 邓小红:《大浴女》与女性写作主体意识的回归
10.孔玲环:涓生式人物心理分析
11.王 萌:论明清时期女性解放启蒙思潮——兼与西方同时期的女性解放启蒙思潮比较
自由发言10分钟
10月18日 星期二
考察
10月19日 星期三
上午8:30-11:30:大会研讨
主持人:刘思谦、戴冠青主持
发言人:(每人10分钟)
1. 陈骏涛:中国女性主义:成长之旅
2. 阎纯德:试论中国女性文学的多元形态
3. 任一鸣:桔生淮南则为桔 桔生淮北则为枳
——论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与中国本土特色
4. 李 玲:以女性风情阉割女性主体性——王安忆《长恨歌》批判
5. 刘传霞:自我身份认同与“疯子”叙事
6. 李 蓉:苦难与愉悦的双重叙事话语
——论中国现代文学中两种妓女形象的建构
7. 朱育颖:性别之声:当代女性写作的话语实践
8. 张凌江:“物化”:消费文化语境中女性写作新姿态
9. 王 萍:两性写作及其文本中的女性命运
——以个案作品为例进行比较分析(因事未能赶来,在洛阳与会)
10. 黄晓娟:差异、平等与和谐——中国现当代女性文学的批判与拯救
11. 乔以钢,王 宁:在关于“身体”的女性写作之外
——近年女性文学创作侧论
12. 王晓琴:战火中的大女人风采——现代中国女性抗战文学3
13. 孟庆澍:偏激·同情·开放性——也谈女性主义文学的“唯心化”倾向
14. 秦 俭:新时期女性散文的尊严追问
15. 吴玉杰:女性戏剧的审美建构
自由发言
下午2:30-5:30: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女性文学委员会十周年纪念专题
主持人:张 炯 吴思敬
发言人:
1.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女性文学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秘书长、河北教育出版社编审谭湘:激情与梦想——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女性文学委员会十周年
2. 女性文学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首都师大文学院教授吴思敬:回顾与展望-关于第一届女性文学学术研讨会
3. 女性文学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厦门大学中文系教授林丹娅:回顾与展望--关于第三届女性文学学术研讨会
4.女性文学委员会副秘书长、黑龙江省社科院研究员郭淑梅:回顾与展望--关于第六届女性文学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中国女性文学奖(莱蒂菲杯)颁奖大会
4.中国社科院文研所研究员陈骏涛:生命的再造和张扬――我与女性文学
5.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研所研究员周永琴:有女初长成,得失寸心知—中国当代女性文学委员会10岁献辞
大会总结:女性文学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江苏社科院研究员金燕玉
·············
有关资料信息:
第七届中国女性文学学术研讨会在开封与洛阳召开/本刊讯//中州学刊2005年第6期
第七届中国女性文学学术研讨会在河南大学召开[图]/张召鹏 //教育部中国大学生在线网站2005-10-18// 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信息网 2005-10-24
第七届中国女性文学学术研讨会在河南大学召开/李新叶//开封日报2005年10月19日科教周刊A1版
百名学者研讨当代女性文学/朱世欣,潘志贤//中国青年报2005年10月24日
女性文学研究,看上去很美(第七届中国女性文学学术研讨会)/沙莎//开封日报2005年11月2日(科教周刊)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女性文学委员会第七届学术研讨会在河南召开/火同//文艺报2005年11月3日
中国女性文学研讨会在豫举行,女性文学理论日趋成熟/于彩芹//今晚报2005年11月4日
女性文学研究的新收获/张召鹏//文艺报2005年11月17日
女性文学研究会举行/绛红燕//河北日报2005年12月7日
“两性和谐”:中国女性主义的终极追求:第七届中国女性文学学术研讨会综述/朱艳芳//洛阳师院学报2005年第6期
论点集成:“私奔”模式的局限性/彩芹//今晚报·副刊2005年11月8日(第七届女性文学研讨会)
论点集成:性别的双视角问题/彩芹//今晚报·副刊2005年11月10日(第七届女性文学研讨会)
性别理论视野下的多元对话:第七届中国女性文学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女性文学委员会成立十周年纪念会述要/孟庆澍//湘潭大学学报2006年第1期
中国现当代文学与性别:第七届中国女性文学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女性文学委员会成立十周年纪念会综述/沈红芳//河南大学学报2006年第2期
“两性合谐”:中国女性文学研究的终极追求:第七届中国女性文学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女性文学委员会成立十周年纪念会/朱彦芳,降红燕//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06卷(张炯和白烨主编,河北教育出版社2006年11月出版)
图片说明:
2005年第七届中国女性文学研讨会暨中国女性文学委员会成立十周年纪念会在开封-洛阳举行。负责承办者为河南大学的刘思谦教授与洛阳师范学院的张凌江教授。
图片说明:
2005年第七届女性文学研讨会既开幕式会场。
图片说明:
2005年女研会议期间,与会者左起林丹娅、崔卫平、刘思谦、屈雅君、李玲在河南大学大门口留念。
图片说明:
2005年与会者在第七届研讨会上热烈讨论。
图片说明:
2005年在洛阳师院的研讨会暨纪念会会场。
图片说明:
2005部份参会学者在洛阳龙门前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