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热点:被炮制的虚幻景观?
时间:2011-12-30   作者:

当下文学界,话题遭遇“热点”即会引来热切关注。然而,“热点”本身有无价值,其背后有着怎样的利益诉求?或许并不曾为被“热点”裹挟着踉跄前行的人们深入思考过。涉及到外国文学研究,因深受国际文学环境的影响,诸如后现代主义文学思潮、女性文学、生态文学、流散移民文学、少数族裔文学等正如火如荼进行中的热点话题,是源于国内社会、文化生活的本源需求,或只是从国外嫁接过来的缺少独立性的虚幻景观?无疑是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

  在12月23日上海大学举行的“新千年外国文学热点全国学术研讨会”上,广东湛江师范学院人文学院教授王钦峰直言,作为文学现象,文学热点的形成本身无可厚非,它代表了社会对各种弱势群体和当前所遭遇社会、政治、经济及文化问题的关注,代表了文学界对于新的文学群体和文学可能性的审美想象与期待。“但我们必须看到,一些不健全的文学思维,在推助各种热点形成的过程中,正以文学的名义遮蔽了文学的真意和健全的人类存在。”

  在王钦峰看来,当代国际文学热点的形成,往往并不取决于热点作品或现象价值的高低,它的形成通常取决于权力。“比如,只有美国等极少数大国的少数族裔文学才会成为国际性的文学热点,而多数民族国家的文学杰作和热点作品通常会被边缘化,无法成为国际性的文学热点。这种现象说明了什么?不是文学本身,而是国家的硬实力及软实力,决定了文学热点的形成和价值。”

  这种不平衡态势也带来了其他一些问题。因缺少健全的生长点,当下外国文学研究,普遍欠缺整体责任意识,其结果是研究往往沉溺于特定群体局部权力和自由的绝对化。在王钦峰看来,这一现象在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当下女性文学热潮,对两性关系有过度解读的倾向,存在一种把女性主义扭曲为女性孤立主义的危险。”

  事实上,12月19日在上海举行的“《第二性》分享沙龙”活动中,也有部分读者注意到,女性在当下仍然面临职场性别歧视、性骚扰、家庭分工困惑等各种问题,有时不得不屈从于社会认可的女性角色,放弃自己的选择。但不能不指出,一些女性在谈论女权时,往往存在“双重标准”:谈争取女性权利,就想着平等,谈女性义务,却要求男人有房有车。这种现象即使在从事女性文学研究的知识女性身上也普遍存在。王钦峰表示:“我惟愿,一些读者、研究者只是在书本上奉行女权主义,这至少说明她们在生活中还能和男性和平相处。但对学术研究而言,与生活相违背或脱节,到底也不是一种好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