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红:张爱玲教会我如何直视人性
时间:2009-05-21   作者:

闫红简介:1975年人,现为安徽新安晚报社编辑,安徽文学院签约作家。1990年开始发表作品。著作有《误读红楼》、《她们谋生亦谋爱》以及新作《哪一种爱不千疮百孔》

  《哪一种爱不千疮百孔》出版以来,引起了广大读者尤其是张迷的热议,新浪读书连线作者闫红,听作者讲述本书的创作心路。

  新浪读书:这本书最初的名字是《张爱玲爱过的人》,后来改成了现在的题目,您曾经在博客中征集标题是吗?有没有合适的,或是印象深刻的。最后还是选择了《哪一种爱不千疮百孔》是出于怎样的考虑。

  闫红:虽然我是报社的编辑,但做标题不是我的长项,定为《张爱玲爱过的人》,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写的就是这个嘛。但是,在梳理她爱过的人的过程中,我发现,她的爱,皆是“千疮百孔”。也不只是她,我们都是如此,这样一句喟叹,让我很有感觉,就像我的另一本书的标题“她们谋生亦谋爱”一样,我乐于让它出现在我的书的封面上。

  新浪读书:在您的新书中,谈到了张爱玲身边许多的亲人、朋友。以您对张爱玲的认识,您觉得对她人生和创作影响最大的人是谁?

  闫红:我个人觉得,应该是张爱玲的父亲张志沂,他是那种旧式才子,古文功底不错,旧体诗写得非常好,还跟一帮同好结过诗社,在圈内有小杜牧之称。他的英文功底也挺好,家中长期订阅英文报纸,藏书甚为丰厚,这些对于张爱玲是有良性影响的,张爱玲回忆往事时,常说她把老爸的书一本本“拖出来”看。更不用说张爱玲早期的习作首先得到他的肯定,她写过一个很无厘头的《摩登红楼梦》,张志沂给她拟了“很象样”的回目,父女还就高鹗的续作进行过深入的探讨,这些,都是张爱玲日后创作重要的积累。

  除了文学创作上的引导,他们特别的父女关系,对于张爱玲洞见人性,感悟人生也非常有好处。作为旧式才子,生在那样一个翻天覆地的时代,他的一切才能还没怎么施展就过时了,一种生不逢时的苦涩,使得他的性格比较灰暗。热切向往新时代的张爱玲,因此跟他之间有了裂痕,两个人的感情是爱恨交织,恩怨交加,千疮百孔。张爱玲日后的作品里,非常擅长描述那种千疮百孔的感情,而她迥异并高出同时代其他女作家之处,也在于,在描述这种千疮百孔的感情的过程中,体现了生活的质感,读来觉得真实可触。

  新浪读书:书中很多处都体现了对胡兰成的“鄙视”,尤其有一篇叫做《谁不曾爱过个把人渣》,可以说表达了很多女性网友的心声?

  闫红:呵呵,我看到有的朋友干脆就用这个做签名了,我想这句话得到热捧的原因,在于,它给了我们原谅自己的理由,谁不曾爱过个把人渣,连张爱玲都不例外,那么我就不用为那些陈芝麻烂谷子耿耿于怀了。

  想象力丰富的女孩,尤其容易爱上人渣,因为她们敏感敏锐,对爱情有渴望,可是出现的人不喜欢,喜欢的人不出现,她们作为女人的千娇百媚找不到一个展示的契机,情急之下,只能将那个貌似还不错的人,用想象力,包装成喜欢的样子,糊弄自己。

  所以,我觉得,没有对的人,只有对的时间和地点,当时间地点对了,哪怕是人渣,看上去也像是对的一样。后来发现是人渣,那是因为时间地点都不对了,人也跟着不对了。

  但胡兰成也有他的优点,他聪明、善解人意、乐于表达,别看这些词看上去很普通,但大部分女人包括本人在内,都特别吃这一套。中国男人习惯了两眼向天,去想经天纬地的大事,唯有胡兰成,能够坐下来,饶有兴致地听你发表对一串玻璃珠子的看法。这样的男人,既能调出女人的母性,又能还原女人的小女儿情态,有时候还真难拒绝。

  胡兰成的问题在于没有什么原则,感情的水分也很大,加上过于慷慨,那掺了水的感情也被摊薄。尽管如此,他们仍然是很危险的女性杀手,他们对感情这件事不那么看重,抱着游戏的态度去做,举重若轻,就能成功了。

  他的存在,对于女性也不完全是一种灾难。他起码比那些刻板乏味的男人要好一些。有很多女性,一生不幸遇到的尽是刻板乏味的男人。人生苦短,太喜欢追究真相,也许有点多余,假如你对“伪”有一定的承受能力,生活中的胡兰成,也许还算得上一个可爱的男人。

  新浪读书:你在博客中也写过文章《张爱玲应该嫁给谁》,以你的感觉,张爱玲和胡兰成不般配在那里?张爱玲应该加给谁?

  闫红:他俩的不般配,不在于性格或者背景以及其他,而是在于,张爱玲是一个很真的人,眼睛里揉不得沙子,而胡兰成比较伪。虽然他装作很坦白的样子,再下三滥的事情都肯讲,但他的“伪”体现在态度上,这么说吧,就算他某天偷个钱包被人抓住了,他都可能到处跟人讲,不过他会声称这是一种行为艺术,别人不欣赏他那就是太俗。

  我这篇文章是戏说,只是想表达这么一种观点,张爱玲是一个很真的人,只有遇到另一个比较真的人,才能长久。但是这种真,又不能太冷,像“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揣测中国人”的鲁迅先生,就明显不合适,因为张爱玲的骨子里,也有比较冷的成分,俩人要是整天冷眼揣测过来揣测过去,那日子就没法过了。

  必须真,还要温暖,我个人觉得,钱钟书比较符合这个标准,钱先生也刻薄,却是一种孩子气的刻薄,不伤人的。对自己的妻子女儿,他更有温情脉脉的一面。

  但这都是理论上而言,钱家是个大家族,张爱玲早已不适应那种大家族的生活,钱钟书自己都不适应,在《围城》中讽刺得够呛,但是他的妻子适应,张爱玲就没有这种功力了。

  新浪读书:近期张爱玲《小团圆》出版,众多张迷对此看法不同,很多张迷甚至说出:“不看、不评《小团圆》。”你怎么看待《小团圆》?

  闫红:如果没出,我也建议不要出,因为张爱玲自始自终没拿定主意,一直在犹疑纠结之中,这种情况下,当然应该以她最后的态度为准。宋以朗虽然舌灿莲花,但还是说不过去的。

  不过,既然出出来了,也不必掩耳盗铃,看看也没什么不可以,尤其张迷更是可以看看。因为,我们喜欢的是张爱玲,而不是自己的想象,她到底是怎样一个面目,对我们而言都是对的,都是未尝不可的。

  我也看到有朋友说,看到《小团圆》,感到很震惊,我倒是没这个感觉,可能我从来没有把张爱玲当成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女,从来都知道她也有肉身,《小团圆》补充了一些细节,但跟我心中的她,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新浪读书:您是从事编辑工作,主要负责女性、婚姻家庭类文章的编辑工作,工作就是与文字打交道。您认为平时的工作与您的创作有多大联系?

  闫红:我是那种比较宅的人,我的工作,是我了解生活比较重要的一个窗口。另外一方面,它也给我提供一份稳定的收入,使我写作的时候不至于急功近利。

  新浪读书:您觉得张爱玲对你创作的影响大吗?张爱玲是你最欣赏的作家吗?

  闫红:当然,张爱玲对我最大的影响,就是去除一切障碍,直视人性,包括自己的人性。女作家大多数有个问题,喜欢粉饰美化生活,不是说把生活写得多么优美,而是写得非常传奇,这也是一种脸谱化。张爱玲笔下的人,不像纸上人,像生活中人,即使有的写得不是很好的作品,里面的人物,也还是能立起来的。

  新浪读书:在您的作品《误读红楼》中,您以女性细腻敏感的视角让读者领略了一个全新的《红楼梦》。您觉得对红楼的误读中,那些最值得一提。

  闫红:我是那种今是而昨非的人,对于已经出版的东西,多半都没什么感觉了。《误读红楼》里,写秦可卿那篇还可以看看,它是从“欲望与毁灭”这个角度来说的,还有就是贾雨村那篇,把贾雨村的本来面目还原了,从蛛丝马迹里寻找他的心路历程,我自己现在也还比较满意。我的朋友们普遍欣赏的是关于贾瑞的那篇文章,讲述这个勾引者凭持的原始资本,女人看了会觉得很解气呵呵。

(编辑:李响)